选基金或许没你想象中重要!

热点资讯2023-01-30 12:11:37智慧百科

选基金或许没你想象中重要!

看到标题,估计很多小伙伴都疑惑了,作为一个基金自媒体,整天把各种基金以各种维度对比,为何此时却说,选基没那么重要。

且听我分析。

首先问大家一句:收益率重要吗?

这听上去是句废话?但其实有比收益率更重要的,那就是你投了多少钱。

现实中,大家往往更重视收益率而忽视本金。

当听到别人说自己选的哪只股票涨了多少的时候,我总“不切时宜”地问:

你投了多少钱呢?甚至当他说了投的数目时,我偶尔还会追问:

这笔钱在你可投资资金的占比是多少呢?

好吧,情商有点低

但我们每个人投资其实追求的是绝对收益。收益率你可以拿来和某个指数对比,评估自己的操作能力或是安慰自己,但是,绝对收益才是真金白银。

而对于一个基金投资者,绝对收益取决于多个因素。

这里申明下,以下只针对我们的策略,简言之,做大择时(股债配置)。

一、股债的占比。

你能否在股市出现机会时,果断出手,回顾我去年的操作,发现自己大部分的超额收益其实来源于大择时。


低处交汇点就是2022年4月份,而正是4月份的加仓拉开了我和基准的差距。

我最近刚好在看霍华德马克思的《周期》,其中有些话值得思考:

周期定位,定准位置,很不容易。过去50多年来也不过四五次,因为我只是在周期走到最极端的情况下才做出判断,所以,我把自己判断正确的概率最大化了。没有人能够经常取得成功,最多不过是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取得成功,即使是我本人也是如此。

关于这些我本人感同身受。

我们投资增值比较快的几次,几乎都是在做大择时。

2014、15年时的A股和3800点的早退(市场最高涨到5178,虽早退,也回避掉了大跌和熔断)。

2016年初的港股,2018年抄底A股以及后来疫情发生开年后暴跌的加仓。

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很难判断未来市场的走向,只有在极端时候,判断正确的概率才是最高的。

而我们的净值曲线和操作结果呈现的基本都是,熊市跑赢,牛市跟上(或者小幅跑输),而这就是我们希望和追求的结果。

二、权益部分的结构。

不知道有多少基民会认真审视自己的持仓结构。

一般来说,大部分基民都会持有多只基金。我个人的基金数量有十几只,当然,有个别是观察仓,占比较少。

如果你持有的不是均衡型基金,而是有明显风格倾向或行业基金,那么不可避免地,你要涉及到基金内部结构配置问题。

我目前的方法是:

第一步分市场:主要是A股、港股、美股

第二步将A股基金分为四个板块:

1.大金融(或者你叫偏价值也可以,主要包括银行地产保险证券建筑材料等行业)

2.周期板块

3.成长板块(也就是所谓的高景气度板块,科技板块)

4.大消费(从消费的成长性和估值来看,不属于成长更不属于价值,因此,可以单列出来)。

还有其他一些逻辑上较为独立的。如困境反转,之前的旅游板块。如猪周期等。

BTW,其实医药的逻辑也较为独立,不同于高景气也不同于消费。

第三步确定各自的比例。(以下数据仅做举例之用)

例如A股占6成,港股3成,美股1成。

具体到A股:大金融2成,成长板块4成,大消费2成,周期1成,其他1成;

第四步确定每个方向配置的基金。

实际上,在配置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兼顾到风格:价值或成长,大市值或中小市值。

当然,以上只是思路分享,不一定都配置。

但是,大方向上,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投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因为,从这几年的市场走势来看,想来一波浩浩荡荡的大行情是比较难的。

大部分时候都是结构性行情。

因此,在估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好板块的配置是收益的一个关键因素。

写到这里,再回到标题,大家或许不难理解。

当然不是说个基选择不重要,而是影响你最终绝对收益的远远不光是一两只基金选对的就万事大吉了。

实际上,即使你个基买的不够好(当然不能太烂),只要你在底部敢于买入(甚至加倍买入摊低成本),假以时日,等到它的时刻到来,也会收获不错的结果。

有小伙伴要问了。什么叫烂基金?

在我看来,短期逆风表现不佳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有自己完整的投资体系,总会等到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最怕那种没有自己的投资体系,见到A涨,就追过去,下跌了又恐慌卖出,来回打脸的基金。

这种基金,即使你低位敢于加仓,未来也不一定能等到它反弹。因为,或许它的持仓早就换了一遍了。

That’s all.

本文标签: a股  加仓  周期  股债  公募基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