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消费高潮是1978年到1982年,再长一些,是农产品,大家吃饱饭了,有肉吃了,取消了粮票油票肉票;
第二次是军转民,计划经济下积累的生产力,大量军工企业转为民用,生产老四大件:黑白电视,缝纫机,自行车,录音机,
第三次,80年代下半年紧接着新4大件,彩色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进口了100多条生产线,每年都要进口大量原材料在国内装配,在国内销售。前提人民币不断贬值出口大幅度增长,能赚外汇了,才能进口生产线和原材料;80年代在天津开发区工作4年引进外资,对中国外汇紧缺深有感触,经济增长的增量一大部分靠进口先进的设备和原材料,转为内销;
第四次,90年代是一批代表品,规模很大的很广泛一次消费高潮,出租车,房子大了以装修为中心的系列产品;以家庭电话为中心的通信产品,小灵通,大哥大, BB机,家庭电话改成了程控电话,北京初装费要交5000块钱,从日本贷款成套系统就买来了,在大城市普及以后逐步的向农村;
第五次是汽车,中国十个汽车厂分别和10个外国著名汽车公司搞合资,用他们品牌在国内销售,进口零件在中国组装;
第六次就是住房,198年房改三年成功,房子变成商品,国家用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房地产,各项政策好几年,终于有大幅度连续20年消费高潮,改革开放初期每个城里人均的住宅是三平方米,后来涨到了30----5050平米以上,大大超过我们预期。房价也超标了,涨了10倍,严重影响以后消费。特别大量的年轻人,提前住上了自己的房子,本来一房一厅就很好了,怎么也得住10年,他们可好,用两家老人的钱买房,自己的工资以后20年还贷款,工资有一半交房贷,提前预支购买力,哪有能力再去消费其他?
第七次电脑,
第八次手机,不断有新品种,现在停顿下来。
第九次是农村,首先是郊区和旅游点的农家乐,以后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正在开始;
第十次是人工智能带动的一大批代表品,刚刚开始。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像自动翻译机,新牌号手机,环保住宅,各种机器人。
消费高潮首先需要供给条件,得先有代表品发明出来,这是供给创造需求,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理论。有钱的人先买,原来的旧产品普及,从城市到农村,十几亿人的国家一次消费高潮完毕,怎么也得二三十年。
第一次农产品消费高潮,是改革和良种,能生产足额粮食;以后就是依靠进口,和自己创新,需求自动出来。我们需求有问题,青年人住宅负债太高,大多数老百姓没什么钱,贫富差距必须要缩小。再有一个就是,社会保障不稳定,老百姓不敢花钱,要存起来老了看病用,一定要国家保障,退休金要照发,每年都要长一些,跟得上物价上升;一定要保障老年人看病需求,否则就麻烦了,老人辛苦一辈子,到老了没有公费医疗,是极大的悲哀和社会问题,这是小康社会必须要做到的。政府没有钱,就把一部分国有资产划到社保基金,充实充实社保基金,让老百姓相信国家有充足的财力,有正确政策,保证他们生老病死。他才能去放心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