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和固收业务发展严重失衡,部分产品过于依赖委外资金,国寿安保换帅后何时“换新颜”?
作者 | 周琪
编辑 | 牛财
新年伊始,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寿安保”)成为首家发生高管变动的基金公司。
1月初,已在国寿安保任职九年的原总经理左季庆离任,公司原副总经理鄂华成为继任者。随后,原固定收益投资总监董瑞倩和督察长申梦玉也同时离任。
Wind数据显示,国寿安保最新管理规模为2291亿元,业内排名第32位。虽然公司规模尚可,但业务结构却严重不平衡,固收类产品占比超过九成。权益类产品不仅规模发展缓慢,且2022年业绩全军覆没,无一取得正收益。
换帅的涟漪
国寿安保揭牌营业已近十年,是中国保险业成立的首家基金管理公司。由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寿资产”)和安保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共同出资设立,两家股东分别占比85%和15%。
这十年,资本市场提供了不少风起云涌的机会,但国寿安保业务发展明显偏重于固收类产品。
Wind数据显示,目前国寿安保旗下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的规模合计达到2095亿元,在全部规模中占比高达91%,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合计仅为190亿元。
公司多年来形成的“重固收轻权益”状况能否发生改变?新年开年的一轮高管变动将带来什么影响?市场对此十分关注。
1月4日,国寿安保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总经理左季庆因个人原因离任,新任鄂华为国寿安保基金总经理、董事。
左季庆自国寿安保成立起就担任总经理,此前曾任国寿资产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其任职近十年来,国寿安保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固收大厂”。
继任者鄂华同样来自股东方,此前曾任国寿资产权益部总经理。有市场观点认为,鄂华的上任或意味着国寿安保将发力权益类产品。
不过,公司产品结构如何变化,暂时难有定论,倒是总经理变动给国寿安保的人事层面带来“连锁反应”。随后的1月6日,公司连发两份公告,原固定收益投资总监董瑞倩和督察长申梦玉在同日离任,二人均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
公告同时披露了新任督察长为韩占峰,其曾任国寿安保运营管理部总经理、运营总监,而固定收益投资总监的人选尚未揭晓。
对于以固收投资为重心的国寿安保来说,固定收益投资总监的缺失是否会对相关业务发展造成影响,也是市场关注的问题。
权益业绩低迷
国寿安保旗下权益类产品不仅规模孱弱,2022年业绩表现也很不理想。
据Wind统计,公司旗下成立满一年的权益类基金有28只(份额分开计算),2022年度收益率全部为负,其中17只跌幅超过20%。
具体来看,基金经理吴坚管理的两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在该公司权益类产品中回撤幅度居前。
首当其冲的是国寿安保策略精选,2022年收益率为-35.86%,同类排名2090/2164。一年间,该基金规模从3.2亿元缩水至2.1亿元。
观察国寿安保策略精选的调仓过程,其去年四个季度股票仓位比例分别为76.84%、86.81%、80.53%、65.14%,可以看出,在大盘处在建仓佳期的四季度,其大幅降低了股票仓位。
从该基金重仓股来看,2022年各季度可谓变来变去,二季度末重仓新能源,三季度末重仓传统能源,四季度末主要布局信息技术、消费等。
基金经理怎么解释上述表现呢?其在2022年四季报中表示,“四季度大类资产配置以权益为主,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鉴于总需求端仍然承压,减持了部分周期上游品种。在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国内消费恢复尽管可能曲折,但确定性上升,增持了食品饮料板块中自身逻辑较为强劲的公司。”
同为吴坚管理的国寿安保稳惠2022年收益率为-35.21%,同类排名2081/2164。其规模更是从2021年末的11.11亿元,降至2022年末的6.96亿元。
该基金的调仓路线和国寿安保稳惠相似,四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中有八只重合。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对投资策略的表述,也基本相同。
事实上,上述基金的表现并非偶然,国寿安保旗下权益类产品的业绩,与其固收类产品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这从专业机构给出的排名中看的更清楚。
海通证券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寿安保的权益类产品收益率为-24.79%,在权益类小型公司中排名为102/141;而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为2.44%,在固收类小型公司中排名为26/127。
这种“重固守轻权益”的跛脚症状,是否值得公司反思并改进呢?监管层曾强调,各类资管机构应把提高投资管理能力特别是权益投资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
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表示大力推进权益类基金发展,不断提高权益类基金占比。
因此,国寿安保在提升权益投资能力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过于依赖委外
在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2022年,国寿安保总体管理规模出现萎缩。截至2022年末,公司管理规模为2289亿元,相比2021年末减少272亿元。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产品分别缩水13.46%、47.23%、8.45%、4.76%,混合型产品规模几乎腰斩。
《牛耳财经》注意到,国寿安保旗下部分产品机构投资者占比过高。这种情况意味着,公司规模的增长对于机构委外产品具有较高的依赖性。
根据2022年中报统计,该公司共计94只产品中(只统计主代码),有54只产品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90%,其中有34只产品此项占比超过99%,9只产品此项占比达100%。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如果一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90%,通常是机构定制的委外基金。
普通投资者对于机构持有人比例较高的基金应保持警惕,尤其是小规模基金,一旦赎回份额过高导致基金份额骤减可能触发基金清盘风险。
有基金研究人士认为,对基金公司来说,委外产品可以短期内做大规模,但由于投资者结构单一,很容易出现基金的大额申购或赎回,导致基金规模和净值波动较大,不利于基金公司的稳健经营。
而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崛起,严重依赖机构委外资金的基金公司,未来面临的竞争会更加严峻。
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如何解决权益和固收业务发展严重失衡,以及规模过于依赖委外资金的“痼疾”,对于国寿安保新任掌舵者来说,摆在面前的担子依然不轻。
牛耳财经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