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将访问南太岛国和东帝汶,释放哪些信号?| 北京观察

热点资讯2022-05-25 10:01:57未知

王毅将访问南太岛国和东帝汶,释放哪些信号?| 北京观察

在今天(24日)的记者会上,汪文斌宣布,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于5月26日至6月4日应邀对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萨摩亚、斐济、汤加、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等八国进行正式访问,对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进行“云访问”,同库克群岛总理兼外长、纽埃总理兼外长举行视频会晤,并在斐济主持召开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

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王毅不仅要实际到访八个国家,还要主持一场“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并且与三个太平洋岛国进行“云访问”或“云会晤”。可以看出,这一波行程安排非常密集且忙碌。

此外,在全球疫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任何线下的外事活动都备受关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的上一次密集出访是在三月底,他访问了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等中国的几个周边国家,并在巴基斯坦线下出席了伊斯兰合作组织外长会。



资料图

为什么是这几个国家?

回到此次访问行程,王毅将访问所罗门群岛是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所罗门群岛也是整个行程安排中的第一站。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澳大利亚媒体在中方官方消息发布前就已经通过“消息人士”获悉了相关访问计划,并且对此大做文章。澳大利亚“ABC”报道指出,此次王毅的出访将受到“密切关注”。路透社报道称,此访将引发华盛顿以及堪培拉的“担忧”。事实上,早在有消息传出中所将要签订安全协议时,美西方就已经借此渲染了一波“中国威胁”。

4月19日,外交部证实,经中所两国政府批准,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和所罗门群岛外长马内莱已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所政府间安全合作框架协议。

紧接着,4月22日,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和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率领的一个包括国防部官员在内的美国代表团访问了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五月初,坎贝尔公开表示,拜登政府计划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接触,包括邀请太平洋国家领导人在今年晚些时候访问白宫。

在澳大利亚方面,前总理莫里森以及前国防部长达顿对于中所签署协议高调表示不满。值得注意的是,新当选的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内塞说,中所安全框架协议使澳大利亚“减少了安全”。刚刚就任澳大利亚外长的黄英贤23日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段视频说,她将“很快访问这个太平洋岛国”,并承诺澳大利亚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予以合作并加深防务和海事合作。

所罗门群岛对于中国外长的到访非常欢迎,在其政府23日发布的新闻稿中这样写到:这次访问的一个“亮点”是“与所罗门群岛政府签署一些重要的双边协议”。同时,新闻稿称赞此访是两国关系的一座“里程碑”。

第二站基里巴斯同样受到关注。基里巴斯2019年才刚刚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几年间双边关系迅速发展。

深圳卫视注意到,目前,斐济、萨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库克群岛、汤加、纽埃、所罗门群岛和基里巴斯10个岛国已与中国建交。此次王毅外长的出访行程中,将涉及上述每一个与中国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太平洋岛国。

“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和东帝汶的友好关系,中国和有关国家同处亚太地区,同为发展中国家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好朋友,好伙伴。中国同这些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符合双方根本和长远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在今天的记者会上,汪文斌进一步介绍,访问期间,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将同各国外长分别举行会谈,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举行会见,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此访将进一步增进中国和上述国家的政治互信,推动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为双边关系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亚太和平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汪文斌

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有何看点?

在今天的记者会上汪文斌介绍,此次王毅在斐济主持的外长会,是该机制“首次在岛国举办”,也是该机制第二次举办外长会。

2021年10月,首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发表了《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联合声明》。基里巴斯总统兼外长马茂、斐济总理兼外长姆拜尼马拉马、汤加首相图伊奥内托阿、纽埃总理兼外长塔格拉吉、巴布亚新几内亚外长埃奥、瓦努阿图外长阿蒂、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外长埃利伊萨、所罗门群岛外长马内莱出席。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普那应邀参加会议。

汪文斌在今天的记者会上介绍,在2021年的这次视频外长会上,“各方同意将这一会议机制化,并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和成果”。可以看出,这些共识和成果也为今年召开的第二次外长会打下良好基础。另外,今年的外长会将以线下的方式,并且首次在岛国境内举行,相比去年10月的视频会晤而言又有了新的看点和亮点。

梳理去年10月份的相关报道后,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抗疫合作”“经济复苏”“‘一带一路’倡议”等议题是上一次外长会上各方所关注的重点议题。到了今年世界局势发生了重要变化,抗疫形势也与之前明显不同,各方谈论的议题会否发生变化也值得关注。鉴于此次外长会前,中所已经在安全领域打开了合作之门,安全议题会否成为新亮点则是一个观察重心。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外交部网站今天(24日)发布了《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事实清单》,从政治安全与地区事务、经济和发展合作、抗疫和卫生合作等七个层面,回顾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这些年来的务实合作。展望未来,中国愿同太平洋岛国一道,按照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密切高层交往,巩固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深化民心相通,共同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刚刚结束了他任内的首次“亚洲行”,此行被亚太域内认为“来者不善”。而美方却所到之处必谈及“自由开放的印太”。访问期间,美国正式宣布组成“印太经济框架”,并且在今天举行了“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峰会。峰会发表声明称,将致力于建设自由的“印太”地区,加强同太平洋岛国的合作。

分析认为,虽然此次峰会并没有明确提及对于中国的针对性,但处处显示出“遏制中国”的野心,就连媒体报道也集中在“中国因素”这一层面。甚至有媒体称,美日印澳口谈俄乌,中国才是真核心。

“我们希望美方在谈论规则、秩序之前,先把拖欠联合国的10亿美元会费和14亿美元维和摊款欠款缴清,尽快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停止独家阻挡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议定书谈判,解除对古巴、委内瑞拉、伊朗、阿富汗等国的非法单边制裁,不要再对南太岛国开展正常对外合作的主权决定横加干涉。”汪文斌指出。

作者丨朱恩地,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延伸阅读

“印太经济框架”正式启动,美国能否“框”住中国?

美国总统拜登5月22日结束对韩国的访问后,于当日下午抵达其此次亚洲之行的第二站也是最后一站——日本,并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这是拜登去年1月就职美国总统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23日,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首脑会晤,宣布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据美国政府透露,“印太经济框架”的磋商有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等13个国家参加。13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占全球约4成。但分析人士认为,拜登力推的“印太经济框架”在韩日引发不少质疑声,美国搞封闭排他“俱乐部”的图谋,注定难以如愿。

拜登正式推出“印太经济框架”

日本当地时间23日上午11点左右,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就任后首次访问日本的美国总统拜登在位于东京的迎宾馆举行会谈。



拜登与岸田文雄

会谈结束后,双方出席了记者会。拜登正式宣布推出“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针对“印太经济框架”,拜登表示,“将在21世纪证明竞争力,同时将确保数字时代的可信性,加强供应链,防止腐败”。

岸田文雄对拜登倡导的“印太经济框架”表示欢迎,声明日本参加,并称:“对于美国有意对印度太平洋地区从经济层面显示出积极关注和参与其中,日本给予高度评价”,呼吁“实现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可持续、包容性的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针对东盟参加“印太经济框架”的优势少这一看法,岸田文雄表示,“重要的是通过(IPEF的)平台展开积极的合作的讨论。借助这些举措,有望带来具体的结果和现实利益”。本月12至13日,美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期间美国就竭力推销其“印太战略”,意欲挑起地区国家间对立。

“印太经济框架”系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

2021年10月27日,拜登在出席第16届东亚峰会时提出“印太经济框架”的构想。“印太经济框架”核心是所谓“公平的贸易”“供应链”“去碳化和基础设施”等,作为代替特朗普政府时期退出的TPP的新框架。经过半年多的密集谋划和秘密外交协调,拜登终于在利用访问亚洲期间将其“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推上台面。

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将包括四个支柱:首先是在数字贸易、劳工和环境等领域制订所谓公平、高标准和有约束力的规则;第二是提高芯片、大容量电池、医疗产品、关键矿物等重要产业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第三是推动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脱碳和绿色技术发展;第四是税收和反腐败。第四支柱所包含具体内容尚不清楚。

美国对于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的条件并不严格,主要可能是为吸引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虽然美国政府鼓励各国参与所有“四个支柱”,但也表示只要它们至少加入一个支柱,并同意所加入支柱的所有条件,就可以算作参与“印太经济框架”。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高官此前表示,在贸易领域,将就数字、劳动和环境制定新的规则,将决定要求企业设置服务器、将数据保存在本国内的“数据本地化”限制的放宽等。新框架未涉及美国国内反对意见根深蒂固的下调关税,而是通过制定跨境数据移动规则等,推进自由贸易。

“印太经济框架”备受质疑

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拜登政府提出的新构想“印太经济框架”相关磋商23日正式启动。据彭博社报道,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成为“印太经济框架”的初始成员。然而,该框架因缺乏市场准入等实际内容而饱受诟病,真实吸引力备受质疑。


日本TBS电视画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关于“印太经济框架”,有学者认为,这是美国主导下的经济“小集团”,本质是鼓动“印太”经济与中国市场“脱钩”。这种安排不仅将损坏这些经济体的经贸利益,破坏近年来形成的地区贸易自由化良性节奏,对美国自身而言也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印太经济框架”能否产生实际效果也是焦点。美国卡托研究所的科林·格拉博针对IPEF指出“美国将在一只手被捆住的情况下,与中国竞争影响力”。

格拉博表示,“由于并不属于需要各国议会批准的贸易协定,在美国,如果政权更迭,有可能陷入半途而废。在美国国内,认为‘IPEF或将变为犹如君子协定一样的形式’(美国贸易相关人士),这一看法根深蒂固。”

拜登政府至今仍未敲定与中国的双边经济政策,“印太经济框架”的定位模糊不清。关于特朗普前政权对中国产品开征的加征关税的存废,也持续在进行讨论。在对华态度并未确定的情况下,“印太经济框架”的启动显得有些仓促。

王毅:要对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划一个大大的问号

5月2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巴基斯坦外长比拉瓦尔在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针对记者问及各方对美国总统访问亚洲期间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反应不一,王毅表示,中国同地区国家一样,乐见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的倡议,但反对制造分裂对抗的图谋。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属于哪一类?首先要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看透其背后隐藏的图谋。



王毅与巴外长

王毅表示,中方认为,评价的标准应当是“三个应该和三个不应该”。一是应该推进自由贸易,不应该搞变相保护主义。二是应该有助于世界经济复苏,不应该破坏产业链稳定。三是应该促进开放合作,不应该制造地缘对抗。

王毅说,今天,中国已经成为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同地区各国的利益已经深度融合在一起。中国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将继续向地区国家全面开放,互利共赢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试图拿一个什么框架来孤立中国,最终孤立的将是他们自己。编出一些规则来想排斥中国,必将被时代发展所抛弃。

5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印太经济框架”时也表示,试图拿一个什么框架来孤立中国,最后只会孤立自己。

作者丨杨振东,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本文标签: 王毅  岛国  东帝汶  斐济  基里巴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