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他们重回就业市场

热点资讯2022-10-29 09:59:35智慧百科

60岁,他们重回就业市场

(原标题:60岁,他们重回就业市场)

60岁,他们重回就业市场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2022年9月,一则自述80元/天雇佣30余位老年人的短视频让山东太白桃园承包商马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关注,只有不到两万粉丝的他收获了20余万的点赞、百余万的浏览量。

在桃园雇佣的老人中,年龄跨度从50-74岁不等,每天基本天刚亮,老人就会抵达桃园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休息2小时左右,一天工作10小时。如果以每月能工作30天计算,2400元/月的收入和当地餐厅保洁员工资水平相差无几。

马剑说,来桃园工作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没有退休金(即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在农村,哪怕你80岁,只要还能干活就会继续工作,不干活就没有收入,哪怕挣10块、20块。每个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入。比如雇佣的老人中,一位阿姨的孙女刚上大学,儿子工资不够花,老人拿到工资后就会转给儿子贴补家用。”

2022年10月,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龄群体在退休后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其中34.3%的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赵炜近期调研了一家制衣工厂,工厂内50岁以上女工数量占总工人数量的十分之一,而这部分群体已经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赵炜说,目前制衣、纺织等低端制造业以及部分企业保洁等岗位,都存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导致行业被迫转向招聘中老年人。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

中国将在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政策引导、产业需求、个人意愿,种种因素汇集,“银发族”就业或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企业和社会之中,企业和社会也需要从机制抑或社会心理层面做好准备。

众合云科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庚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当下针对退休人员再就业的政策法律比较缺失。比如再就业的老年人只能签订劳务协议,建立劳务关系。相比于劳动关系,再就业的老年人可能无法享受国家法定假期、节假日加班工资等权益。大多数省份老年人再就业无法缴纳工伤保险。随着全国层面政策的不断完善,才能让老年人和用人单位双方都无后顾之忧。”

一件习以为常的事

对于马剑而言,雇佣老人其实不是一件新鲜事情。七年前他开始在山东济宁市承包1200亩地种植桃树,因桃园地处当地的城乡结合部,雇佣桃园附近村子的老人早已成为果园的惯例。每年5-10月,马剑会根据需求雇佣30-100余位不等的老人。老人主要负责除草、打药、剪枝等工作。

马剑说,在附近村庄,六七十岁老人仍在继续工作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大家也都习以为常。桃园地处一个大农场,附近还有养藕、养鱼等各种基地,周边老人平常也都会主动去这些基地寻找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些老人其实很勤快,出于成本以及老人能胜任工作的考量,大家也都愿意雇佣这些老人。”

除了雇佣老人,到了每年的桃园蔬果或采摘发货时节,马剑也需要四处寻找年轻的技术工人,这方面的工作老人没办法胜任。“现在桃园周边的农村,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进城了,会干、愿意干农活的年轻人就更少,来找活的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现在,技术工人只能依靠山东临沂、安徽宿州等地每年固定迁徙来找活的人。”马剑表示。

在中国上千个县城中,中老年劳动力成为就业主力军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中,平均年龄为46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达38.2%。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虽然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持续提高,但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为179元,相比上年增长5.3%,实际领取待遇人数为1.62亿人。这意味着,1.62亿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只能依赖于积蓄、子女或者选择再就业。

《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也显示,经济压力也成为许多老年人再就业的原因——在被问及“再就业期间的主要开支”时,日常生活开销(37.7%)、养老储备金(21.3%)、为子女分担压力(18.3%)列为老人前三大主要负担。

赵炜对经济观察报表示:“60岁左右主动寻求转型的工人,很多都是初代农民工。年轻时他们未曾缴纳社保,财富积累也不够多,因此退休后选择继续工作来为自己获取养老保障。这也折射出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问题。”

珍惜这份工作

农民、流水线工人、住家保姆,三份职业经历横跨了陈贵英过去40余年的工作生活。

2015年,曾辗转广东多家工厂做了12年流水线工人的陈贵英选择和丈夫回到老家湖南凤凰。那一年,她55岁,这样的年纪即使是熟练工,在熟悉的工厂里也很难谋得一份工作。几番折腾与找关系,她在老家城区成为了一名住家保姆,主要负责帮忙看孩子与做饭。

流水线工人的12年,是她工作收入最高的一段时期。那时,每月4000元左右的收入是她做农民时完全不敢想象的工资水平。依靠她和丈夫的打工积蓄,家里盖起了一栋四层小洋楼并承担了儿子结婚时的彩礼支出。

现在,她每月收入为2600元。她说:“盖房子基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儿子养两个孩子压力也很大,不能什么事都找他们要钱。我自己还能干得动,因此能挣多少是多少,尽量给他们减轻负担。”

因为流水线工厂长时间久坐和剪衣服线头的经历,她现在的视力受到很大影响并患上了腰椎病。她坦言,做饭加上照顾三四岁小孩子,其实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但自己仍然很珍惜这份工作,并且打算做到没有家庭愿意雇佣自己的那一天。

陈贵英说:“本身就是没文化的农村人,在62岁的年纪,能谋得这样一份稳定的工作其实已经很难得。在当地,60多岁就不工作反而会是一件让人背后说闲话的事,除非真的身体很不好或家庭条件很好。”

在陈贵英的老家,村里建筑队工人与十年前那批人几乎相差无几,而下一辈年轻人大多延续了他们曾经的生活方式——外出打工。

现在,她57岁的丈夫也是村里建筑队的一员。建筑队十二个人,只有2个在40岁以下,50多岁已经算是建筑队的主力,最大的一位年龄已有67岁。她说:“搬砖、扛水泥等建筑活确实苦累,但相比于辛苦、可怜,村里人更多对他们的直接评价是很能干,约200元/天的收入在村里也算是中高收入人群。”

陈贵英介绍,在村里,60岁之后的老人,生活轨迹基本都固定。“在60-70岁的年纪,男性基本会选择去做工地活或保安;女性要不在家带小孩子,要不在城区找打扫卫生的工作。70多岁,就在村里种菜售卖或自己吃,再之后就只能每天坐在家里。都是干了大半辈子农活的人,根本闲不下来。”

谁在雇佣老人

每天凌晨四点,73岁的李祖华都会准时出现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开始一天的街道清理工作。一年365天,他的生活几乎一成不变——穿一身橙色制服,戴上白色手套,拎着一把扫帚一把簸箕,在负责的几条街道来回转悠,看见垃圾就及时清理。

十年前,李祖华就在北京开始了环卫工人的生涯,当前这份工作给他带来了3000元/月的收入并提供住宿。每天最辛苦的阶段是在凌晨以及夏季午后,需要赶在人们上班前清扫掉道路两侧的树叶、纸屑等垃圾。

他说,在这样的年纪,已经没办法改行。“想不到除了清扫工作,还有哪一行招70多岁的老人,并且这样的收入足够养活我们自己。周边环卫工人都是清一色5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不愿干这行,对他们来说工资也低。”

如环卫等行业突出的老龄化现象,或主动或被动地影响着一些行业开始“变老”。

赵炜表示,目前制衣、纺织等低端制造业以及部分企业保洁等岗位,都存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导致行业被迫转向招聘中老年人。

赵炜近期调研的一家制衣工厂显示,50岁以上的女工数占总工人数的十分之一,而这部分群体已经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制衣厂不需要什么文化技术,这些女工主要做剪线头或包装的工作,且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对动作快慢也不做特别要求。”

广西驻广州办事处合作交流处处长覃焕焱也以广西高龄农民工为例。每年广西去广东创业务工的农民工数量超过700万,45岁以上农民工占据65%。“他们年纪逐渐上涨后找工作确实会面临一些阻碍,更多会选择转岗寻找适合他们的工种。在前些年人力资源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在产业工人上有更多的选择性。但近几年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用工荒’现象,只要不是特殊工种,企业就不会严格限制工人年龄。”

前程无忧资深职场顾问王剑表示,老年人再就业是相互选择的结果,用人单位愿意接受老年人,既有成本考虑也有岗位考量。有些岗位年轻人不感兴趣也嫌工资低,对于部分不需要高强度体力和复杂技术的岗位,返聘老年员工更是现实选择。

以老年人最为集中的养老院为例,招聘中老年人去照顾年纪更大的老年人已成为多数养老院不得不去面对的困境。

2019年,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现状和需求专题调研报告》显示,40岁以上的养老护理人员占比79.1%,18-29岁的从业者仅占6.5%。2018年泰康保险集团发布的调研报告也显示,回答护理员平均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数占到48.9%。

曾历任上海多家养老机构副院长,现任上海金恪幸福养老中心院长的陈晓瑜,在任职期间,也一直为招聘年轻护理员而烦恼。

陈晓瑜表示,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养老机构里的年轻护理员依旧是稀缺品。大部分养老护理员年龄范围都在40-55岁之间,一些比较有经验的阿姨,会一直干到60岁左右。这一行工作最稳定的群体也都集中在50-55岁的阿姨。

对于养老院“中年人照顾老年人”的现状,在陈晓瑜看来,一方面中老年人有求职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养老机构基于成本、社会认可度等因素,只能招聘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

陈晓瑜表示,大城市护理员多是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阿姨,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可以胜任这一行的辛苦、杂乱,平均每月6000元的工资对于他们来说很有竞争力;养老机构方面,理想的状态其实是年轻和中年护理员各占一半,一些比较隐私的护理如给老人洗澡,中年阿姨更有优势,在运营管理等综合素质上,年轻人则更有优势。“只是在实际运营中,出于对社会认可度与辛苦程度考虑,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进入这行,行业也留不住年轻人。”

为了维持养老护理员的稳定,在招聘时,陈晓瑜只能倾向于招聘中年阿姨然后再给他们做相关培训。“但考虑到用工风险,对于年纪比较大的护理员,我们也需要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估。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招聘年龄会卡在55岁以下。”

从2015年开始,为了促进养老护理行业的“年轻化”,从政策扶持到资金支持力度明显加强。只是,在陈晓瑜看来,养老护理行业的“中老年化”短时间内很难出现改变,这与不断扩大的养老护理需求的矛盾也将逐渐凸显。

当然,在一些更多依赖于经验和知识积累的行业,拥有丰富技能的退休老人也成为了用人单位的主动招聘选择。

如在医护行业,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杨俊松表示,每个行业发展的黄金期不一样。从职业规划来看,30岁之前,医学生需要干着最底层、最累的工作;如果顺利,35-40岁升副主任医师,这时才能进入职业稳定期。因此,随着经验、资历的积累,大多数医师越老越吃香,七八十岁仍在问诊、手术室一线的医生比比皆是。医院也会很积极地去返聘退休的专家、医师。

权益保障条例等待完善

8月24日,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一经上线,便引发了多方关注。10月27日,梳理求职页面可以看到,已公布求职简历的用户信息为195条,其中不乏70岁以上的求职者。同时,多位“银发求职者”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经历包括大学教授、机电一体化公司总工程师、公务员等。

在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的另一面是,国内专门服务于老年人再就业的渠道仍处在初步建设阶段。

在国外,可以参照的模式如日本的“银发人才中心”,该信息平台联系有就业意愿的老年人和有招工意愿的企业,根据注册老年人的能力提供相应的就业辅导和链接合适的工作岗位,人才中心的运作由政府、健康福利部门共同负担;而德国则一方面通过提供岗前培训和技能教育来提高老年人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为老年岗位提供工资补贴来降低企业的雇佣成本,同时还出台带薪休假的制度,以此来帮助长期失业的老年人重返工作岗位。

不只是招聘渠道的建设问题,在多位行业专家看来,国内老年人再就业期间的权益保障条例仍等待逐步完善。

庚鑫介绍,相比于适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退休再就业老人只能与单位签订劳务协议,建立劳务关系。劳动合同与劳务协议最大的区别是,劳动合同规定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更多。比如单位在支付工资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裁员时需支付经济补偿金,需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保、提供年假婚假等法定假期。而劳务协议只需双方协商,单位无提供假期等上述法定义务。

对于老年人再就业过程中的工伤保险缴纳问题,从2021年开始,一些省份已经破冰。

2021年4月1号,广东省开始试行企业可以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再次就业的人员单独缴纳单位工伤保险,并且覆盖享受和未享受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人群,试行期两年。四川省和浙江省杭州市则提出更多限制条件——四川省从2021年1月1日开始试行,试行期两年,但规定老人需在65岁以下且未享受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浙江省杭州市从2021年10月8号开始试行,试行期两年,规定男未满65周岁、女未满60周岁且未享受职工养老保险待遇。

庚鑫建议,国家层面应对老年人再就业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再就业合法权益,真正建立“老有所养、老有所用”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当下老年人再就业及用工法律缺失的情况下,建议商业保险机构可以为老年人再就业专门设计一些保障类的保险产品,以便解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后顾之忧。

一个好的现象是,在赵炜调研的制衣厂,工厂均为超龄女工缴纳商业保险。赵炜表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缺乏矛盾会越发凸显。加上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制造业,中老年人群将成为许多产业的主力军。但现在农民工对于自己的权益保障更加重视,企业也希望在用人时权责清晰,两者将推动着行业与政策的不断完善。”

(文中李祖华系化名)

本文标签: 就业  农民工  赵炜  养老保险  护理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