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太平洋两岸,到底谁能“吓阻”谁?

热点资讯2023-01-15 10:08:10智慧百科

一周军评:太平洋两岸,到底谁能“吓阻”谁?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推出了一个报告,名为《下一场战争的第一场战斗》,声称通过兵棋推演的方式模拟了24种不同条件下解放军武力统一台湾的情况。,旨在唤起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某种程度上,这个报告倒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目前不仅仅是美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主流和非主流媒体都在讨论这件事了。本周笔者也已经在直播和音频节目中与几位嘉宾和同事谈论了这一报告,但仍觉得有些问题没有说透,就在这期军评里给大家再说说。

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这个报告及其所运用的“推演”方式。

我们已经习惯了兰德等智库基于数据详尽的计算机推演所做的很多报告,我此前也在节目中介绍过,当代世界上进行兵棋推演的主流方式是计算机推演和人工推演,而比较复杂的计算机推演是从传统兵棋推演的“西方流派”发展而来,讲究输入数据真实可靠,推演过程符合逻辑,那么推演的结果就可能更接近现实,因此推演过程本身要尽可能的排除人工干预,纯粹进行数理演算,以求得到接近现实的结果。而人工推演涉及到的其实更多是人的因素,也就是经验和判断。


这次CSIS的推演,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纸上推演,在西方的大学里经常用这种方式来授课,老师想讲什么才是重点

其实,现在这两种推演并非水火不容,实际上它们在不同环境和场合下有着不同的用途。其中人工推演由于过程相对简单,尽管推演的结果和过程往往不符合现实,但是方便用来体现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而这次CSIS的推演,也是用的一个简单到“离谱”的推演工具来进行的,实际上这种推演用来说什么伤亡数字、损失多少、战况如何,都没有实际意义,正如我们之前音频节目里说过的,这种方式就是一个“内行看来贻笑大方,外行看来像那么回事儿”的推演,从而来最大限度的引起关注而已。

对台海战况的计算机仿真,在太平洋两岸都已经进行不知多少次了,相关的数据库、算法,也已积累和迭代了好几十年。但是这类仿真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无法知道你现有的数据库和相关算法是否符合现实,程序本身是否存在BUG,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美国战区级计算机推演系统后,双方事实上就“分道扬镳”了,各自继续积累数据库,调整算法,优化软件代码,就像是生物进化,到了一定程度,两种同源的生物就变成了不同种属。


中美两军围绕台海问题的兵推早都已经不知道进行过多少轮

尽管如此,据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中美两军对于台海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实际上是趋同的,即形势不利于美国。

不过,这种计算机仿真就像是《孙子兵法》里说的“庙算”,实际上军队使用这套系统有两个目的,一是用来让各级指挥员和参谋军官熟悉整个参谋和指挥工作流程,会将相关单位的相关人员集中起来,大家按照实战过程来进行作业,只不过指挥部作业所生成的命令,会被输入到计算机仿真系统中去,然后由计算机进行推演战况,最后生成战场上下级单位对上级的报告,提交到指挥部,这样就等于在指挥部当中进行了一场战争,只不过“作战”的过程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

但是这种交战的具体经过很可能偏离现实,比如计算机上算法得出的结论,我炮击一个目标,造成其严重伤亡,但实际上很可能由于各种因素,炮击并不能取得这么好的结果。

举例来说,玩《战争游戏:红龙》的玩家们经常抱怨游戏里250公斤航空炸弹的杀伤效果还不如152毫米榴弹炮,而1000公斤航空炸弹的效果又太强,跟战术核弹似的。如果类似情况出现在军队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里面,那么就要进行修正,令其表现更符合现实,这里面可能还涉及到要修改一些底层的算法和代码。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大家也知道,这种年代久远的“祖传”软件都已经是“屎山”,要进行修改调整的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之前就出现过我国计算机仿真系统领域的重要专家因积劳成疾而牺牲的新闻,从中大家也可以对这种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巨大投资获得一点点印象。

最后,各国军用的真正战区级计算机仿真系统最后都会发展成一种高度保密、外界不能接触的状态,那么对于各国智库等智囊机构来说,想要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就没法指望直接使用它了。当然,除非你是兰德这样与军方合作关系密切,得到军方直接委托、向你开放相关系统使用权的机构。

于是,就需要一种简化的方法。


美军的战术级兵推软件,界面非常接近策略类游戏

其中一种就是军民两用,相对简单,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计算机推演系统,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谈到的类似《现代海空战》(缩写:CMANO)、《命令:现代军事行动》(缩写:CMO)这类相对简化的军事推演游戏了。CMANO和CMO本来就是基于早期参加美军相关推演软件落选的一个软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这家公司也有“专业版”,面向智库和军方出售,相比民用版本就有更多的参数可以设置,也有更多的细节。

之前我们看过美军在2017年提交的《雷霆万钧:中国火箭军战役行动》这样的报告,就是直接用CMANO的专业版作为推演工具,其中专门有一个部分是根据美军弹道导弹实际飞行参数来演算和矫正工具中对于弹道导弹飞行时间计算的内容。

一般来说,因为使用了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大家总会对这类的报告更“高看一眼”。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智库机构不用这些计算机推演工具,而直接用人力推演,这样的推演在具体军事行动过程中涉及各种数字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可视为无意义。因为通常这种推演的算子无非是”正面,完全状态“,”翻面,损失一半“,以及”拿掉,完全消失”三种状态,你跟我说一个旅几千人说没就全没了?显然是不可能的嘛,所以CSIS报告中什么台军死亡3500人、美军死亡3500人、解放军伤亡1万人这类说法,基本上就是在瞎扯淡。

至于用一个回合制桌面推演来说台湾能抵抗70天什么的,就更是在开玩笑了。它这里面一回合大概就是一周,也就是说,哪怕台军一个单位被打的只剩一口气,回合一过,它就能硬生生活到下一回合,也就是一周时间……这不是开玩笑是啥嘛?

这类推演能够体现的是一种“趋势”,比如这次的CSIS报告,其中24次推演根据不同规则大概分为几种情况:

基础(美军和解放军战斗力相当,台军战斗力是解放军的0.75),美军介入,规定回合内解放军未能拿下台湾,中美都遭到严重损失,双方形成僵局,但趋势有利于解放军。

乐观(台军战斗力和解放军1:1,解放军导弹数量有限,美军战斗力压倒解放军),美军介入,规定回合内解放军海空兵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但美军同样有严重损失。

悲观(主要是解放军导弹数量按照“实际情况”来),美军介入,解放军拿下台北,但规定回合内未能解放全岛,美军遭严重损失。

孤立,美军不介入,解放军在规定回合内拿下台湾。

末日(和基础规则的条件相同),不设任何回合数限制,持续进行推演,最终解放军将可以彻底消灭地图范围内美台日军队。


美国人一厢情愿的攻台,比诺曼底还不如的登陆,士兵呐喊着冲向机枪阵地


实际上的攻台,蹈海而来的全是两栖装甲车,滩头上看不见一个人影……

这样的一种推演结果,实际上根本就不是“惨胜”,而是惨败,毕竟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根据“回合数”来算美台日能顶几周是很开玩笑的事情,这显然是美国人不乐见的情况。

因为美国人期望的是前几年曾经引起专业领域许多讨论的兰德报告《中美军事计分表》中所说的,1996年那样的,美国两艘航母、几个空军联队,在几天内消灭解放军空军一半兵力,几乎全灭解放军海军,完全挫败登陆行动,而自己则几乎没有损失。

换言之,全世界都知道,自从越南战争之后,美军不愿意投入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了。现在回顾越南战争,美国对于自己能够打赢越南战争的设想,其实是基于麦克纳马拉的会计师精算结果,也就是只要美军能够以较小代价大量消灭越南军队,最终就可以通过一场长期冲突,迫使越南因为人员伤亡殆尽放弃其战争目标。也就是说,美国当时愿意接受自身遭受一定损失,来实现战争企图。

但在越南战争失败后,美军总结的失败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进行一场没有明确目标的战争。越南战争就很明显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美军要占领越南全境吗?美军要把越南打到什么程度才能让越南顶不住呢?

这些说来说去都是未知数,打着打着美军才发现自己无法赢得越南战争,因为从一开始美军就决定不能实现歼灭越南人民军主力(因为越南人民军主力直到美军退出之前,并未全面投入进攻作战),更不能主动发起攻势,占领河内(防止战争扩大)。那么,美军就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坐困愁城。

而从美国此次推演来看,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他们击沉了大量解放军登陆船团,严重挫败登陆行动,但仍然无法消灭解放军东部战区的海空力量;而美军自身在亚太的主要基地遭到惨重损失,两艘航母被击沉。如果按照这个报告的标题,这次作战只是《下一场战争的第一场战斗》,接下来美军依然会面临主要机动兵力损失惨重,无法应对下一次进攻的情况。这显然是美国无法接受的。

如果不论怎么干涉,都逃不了美国会损失惨重,反而将西太平洋军事斗争主动权拱手让人,那么似乎最符合逻辑的选项,反而是不要干涉了。最近,海峡两岸都已经有不少媒体指出这似乎才是该报告的核心内容。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CSIS这个推演还是基于报告的主要资助方——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想法,让美军装备几千枚该公司生产的各型AGM-158导弹的基础上。而现实中,美国总共也就500枚这种导弹。


B-1B轰炸机发射AGM-158A联合空射巡航导弹(JASSM-ER)

至于报告中“图穷匕首见”,最后提出不要发展航母和陆军中程导弹、完全依赖轰炸机发射空射导弹这样的结论,就更是洛马公司和空军最希望看到的了。报告真正想要推销的,还是用空射巡航导弹替代现在的海基、未来的陆基“战斧”和高超声速导弹计划。

目前美国已经通过立法方式规定了要有4500枚“战斧”巡航导弹的库存,这也是美国目前唯一明确有法规规定的军事弹药库存数字。我们之前说过美国在21世纪初的外交政策就是“战斧”外交,而这4500枚库存,就是美国“战斧”外交的一个重要保障。但战斧导弹没有空射版,之前海军曾想要开发一种空射版,型号为AGM-86,由海军的A-6攻击机携带,但最后这个项目并未落实。

“战斧”导弹是雷神公司的拳头产品,每次美国实施任何战争,雷神公司股票就会大涨,因为按照法律要保持4500枚库存嘛,也就是说打了多少枚导弹,美国国防部就会马上下单购买多少发填补库存,这边450公斤高爆战斗部爆炸声还余音未消,那边雷神的股票就涨起来了。

这种事情对于洛克希德来说简直就是眼红啊!所以,他们最希望的事情大概就是推动国会再来个立法,规定AGM-158系列的空射巡航导弹也有个几千发的库存量……


雷神公司耳朵中战斧导弹发射的声音是收银机的声音

这件事情在外人看来肯定觉得很搞笑,但在美国却是一个严肃话题,足以把这样一份离谱的推演报告拉上舆论中心。

最近美国国内各种关于台海的推演和报告往往都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政治正确,不管是兰德《设想不可能的事,与中国开战》还是前面提到的《下一场战争的第一场战斗》,都在宣称自己推演的根本出发点是增强美军实力,寻求最低成本的方法来“吓阻”中国大陆采取军事行动。

相比之下,兰德公司的其他报告,比如《分布式空中战役》等当中所描述的未来似乎更为灰暗。在这一报告中,在中国大陆狂风暴雨般的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打击下,美国空军在亚太的大型基地和航空母舰都成了靶子,甚至主要通讯设施和指挥设施也都被打成一片废墟,最终只能依靠C-17运硬盘、空军上将坐着公务机到处流窜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指挥系统运转,还要小心别步山本五十六的后尘,被歼-20打得凌空开花。

但这样的报告依然会表示自己的目的是阻止战争,让美军具备分布式部署的能力,增加弹道导弹一锅端的难度,从而避免中国大陆产生用一次导弹打击来底定大局的想法,从而实现”吓阻“。

然而,这些报告说了半天,真的能够产生”吓阻“的作用吗?一方面得通过美军的实际动作到底落实到什么程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然光有个报告你吓唬谁呢?另一方面,也得看你这提的都是什么建议啊。

目前这些报告的建议归结起来就是两个,一个是买买买,通常是军火公司背景的,我雷神有战斧,我洛马有杰萨姆,我诺格有B-21,我英格尔斯船厂能造伯克3,个个都宣称只要你买了我这个导弹、我这个战舰、我这个轰炸机,就能包治百病。另一个,美军背景的,缩缩缩,我陆战队能开小艇去抢055,不过你得缩到千岛之国,等共军战舰过海峡;我空军能分布式战役,不过你得先让三等人、四等人去抢东南亚的上千个民用机场;我陆军有陆基高超声速导弹,不过国务院的甜饼贩子们得争争气,搞定日本韩国,在他们那儿再弄几十个基地;嘿,看你们这一副难看的吃相,我海军才不需要这些扯淡,国会老爷们请再批我几艘大舰的钱吧,这样我们可以在阿留申群岛和夏威夷大海战中取胜了……


你的血肉横飞,我的美元哗哗

买买买的报告,通常都是报告写作者自己也底气不足,但表示只要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杀伤力”,就能让解放军畏惧于一旦和美军冲突的惨重损失,知难而退。而缩缩缩的报告呢,通常都是不指望靠几样新玩具就能让实力强大的解放军如何,但如果通过一些“基础建设”,增加美国在西太地区战略纵深,或许就能让对手因为无法快速取胜知难而退。

看起来似乎军方这些缩缩缩的报告要更切实际一点,因为毕竟现代战争是系统作战,光靠一两样先进武器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况且美国目前的军事装备发展的路子因为过去二十年的失误已经歪了,一时半会也无法纠正回来。所以现在是美国有的东西,中国马上就能有,而美国没有的东西,一时半会搞不出来。眼下,买买买救不了美军,但缩缩缩,不管是哪一种收缩,最起码的一个前提都是不要在台湾地区和中国争一时长短。

但是,即便军方的战略收缩建议更符合实际一些,但放弃台湾岛对美国任何一个政治家来说都将是无法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意味着自己政治生命的结束。现在不说别的,乌克兰的战争已经打成如此一笔烂账,即使是那些主张停止对乌援助的政客们,也不敢光明正大的说出放弃乌克兰的话。

这种矛盾也导致在台海问题的博弈上,美国采取了一个放狠话、做姿态、但不敢采取实质性措施的态度。从今年8月,双方围绕台湾地区的一系列行动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美国的话无比狠,佩洛西的行动无比挑衅,但美军方面呢,航母远遁,民兵3导弹试射推迟。

这种端倪目前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几年内双方无疑将继续在目前趋势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下去,也就是说,美国会继续采取挑衅性的政治态度,但在军事上不会采取大的动作。

美方的如意算盘是,由于美方军事上的低调行动,中国大陆不至于采取断然措施,因为实质上后者没有被逼迫;但另一方面,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大陆只要不采取断然措施,美方就可以通过“软实力”,让中方看起来像是软弱退缩的一方,从而取得舆论场上的虚拟优势,甚至可以用它来刺激中国大陆的舆论场,使其未战自乱。其实,这与美国近年来在经贸、防疫等领域采取的策略差不多。


当初《中美军事积分表》是个好报告,它的结论就是,美国最大优势是核实力,那么……好的……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美国目前政策失控的大前提下,是可能出现意外事件的,佩洛西窜访台湾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先例,进一步刺激中国大陆,可能会让事情真的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底线并未对齐,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中国政治上、道义上、法理上的底线,没有任何余地。美国在军事上所能采取的作为实际不多的情况下,如果主动突破底线,那么中国采取断然手段,并非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在实际军事选择非常有限的前提下,双方就有可能发生碰撞,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危险时刻,美国稍微靠谱一些的报告都在说这是一个可能引发核危机的严重事态。

虽然我们并不喜欢这一局面,但如果发生了这种后果,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苦酒已经酿成,之后是双方谁把它喝下去的问题了。换句话说,那就是一个真正的零和博弈情况,双方将不可避免的发生正面冲突,而两个核大国的正面冲突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美国愿意为了台湾地区,甘冒这样的风险,一定要走到这一步吗?可能这就是各方目前争论最大的问题了。

说了半天,最后的结论或许就是这样。如果美国找不到一个短时间内快速实质性提升自身力量的方法,恐怕无法“吓阻”中国;而反过来,中国与美国“摊牌”的准备一旦就绪,将具备在最极端条件下“吓阻”美国的扎实能力。这一步不是我们临时让几个智库拍脑袋提出来的想法,而是一个准备了几十年、一步一步落实的大计划的最后一步。

不论如何,当中国的洲际高超声速飞行器在西部上空画出巨大螺旋形轨迹的时候,当中国的工人开始在大沙漠中建造超加固“风力发电厂”的时候,当中国加紧为“后台积电时代”的芯片生产布局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围绕台湾问题的最终博弈,已经不是在学术圈、媒体圈里打滚的空中楼阁了。太平洋两岸到底谁能“吓阻”谁,咱们就拭目以待吧;或许这件事情也不远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标签: 美军  太平洋  导弹  空军  弹道导弹  轰炸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