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国合作”,乌克兰开始接收这种远程武器!普京警告大量武器涌入乌克兰“危险”)
俄乌冲突持续引发关注。
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28日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通电话,提到西方武器大量涌入乌克兰的危险性质。
依据克里姆林宫通报,普京在通话中警告,西方武器源源不断输送至乌克兰有加剧局势恶化和人道主义危机的风险。
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28日也批评西方武器大量涌入乌克兰“显著引发冲突扩大的风险”。美方如果向乌方运送远程火炮系统,对俄方而言将是“不可接受”的。
普京
普京与法德两国领导人举行电话会谈
据克里姆林宫消息,当地时间5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进行了电话交谈。
三位领导人讨论了乌克兰局势。在谈话中,普京重申,俄方对与基辅重新进行对话持开放态度。普京强调了西方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的危险性,警告这将有可能进一步破坏局势稳定和加剧人道主义危机。
三位领导人还详细讨论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普京表示,造成粮食供应困难的真正原因是西方国家错误的经济金融政策以及实施的反俄制裁。俄罗斯方面已做好准备帮助寻找谷物顺利出口的方案,包括从黑海港口出口乌克兰谷物的方案。普京表示,俄罗斯提高化肥和农产品供应将有助于缓解全球粮食市场的紧张局面,但这需要西方国家取消相关的制裁。
据悉,在会谈中,马克龙和朔尔茨表示,希望普京与泽连斯基进行直接“严肃认真的”谈判。两人积极看待普京承诺依照国际人道法,尤其是遵循《日内瓦公约》的规定对待战俘,允许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获准进入。同时,法德领导人还向普京表示,俄乌双方应立即停火。
此外,三国领导人还就联合国在达成和执行有关协议方面的核心作用达成一致。三位领导人同意保持接触。
资料图
“多国合作”
乌克兰接收“鱼叉”导弹
乌克兰国防部长阿列克谢·列兹尼科夫28日说,乌方已经开始接收来自丹麦的反舰导弹和来自美国的自行榴弹炮。
列兹尼科夫在社交媒体写道,来自丹麦的“鱼叉”导弹将加强乌克兰海防,导弹将由经过训练的乌方士兵使用。
“鱼叉”导弹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射程近300公里。美国媒体本月中旬援引美政府和国会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白宫正考虑向乌克兰提供反舰导弹,转运方式为从美国直接运送或者由装备该型导弹的欧洲盟友“转让”。
列兹尼科夫28日披露,乌方接收“鱼叉”导弹是“多国合作”的结果,比如英国参与了运送。
同时,他披露乌方开始接收多个型号重型火炮,包括射程更远的美制改良型M109型自行榴弹炮以增强乌方远程打击火力。乌方还希望获得美制M270型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
路透社28日报道,一名美国国防部官员上月披露,美军已经在乌克兰境外培训乌方军人使用榴弹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美国已经准备向乌克兰运送远程火箭炮。
俄罗斯方面多次指责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向乌克兰输送大批武器,且越来越先进、射程越来越远,利用乌克兰对俄罗斯发起“代理人战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27日晚发布视频讲话。视频截图
泽连斯基:
反对任何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替代方案
当地时间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荷兰国家电视台(NOS)采访时,就有关加入欧盟的问题表示,如果欧洲国家领导人不希望在欧盟范围内看到乌克兰,就应明确告知这一点。他本人反对任何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替代方案。
另外,据参考消息报道,据路透社基辅28日报道,乌克兰总统顾问兼首席谈判代表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周六声称,与俄罗斯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不可信,只能通过武力让莫斯科停止军事行动。
报道称,波多利亚克在社交平台软件“电报”上写道:“与俄罗斯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一文不值。”
报道指出,和平谈判陷入僵局后,俄罗斯和乌克兰互相指责。双方上一次为外界所知的面对面谈判是在3月29日。克里姆林宫本月早些时候说,乌克兰没有表现出继续和谈的意愿,基辅的官员则称谈判缺乏进展原因在俄方。
扎哈罗娃:
美国在乌克兰挑起粮食危机
当地时间28日,俄罗斯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通过社交媒体表示,俄军已经控制北顿涅茨克。
当天稍早前,乌克兰卢甘斯克地区军事行政长官谢尔盖·盖代表示,北顿涅茨克仍在乌军的控制之下,北顿涅茨克郊区的战斗仍在进行。
另外,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地时间28日说,是美国自己剥夺了乌克兰的粮食储备,从而在乌克兰挑起了一场粮食危机。
扎哈罗娃表示,西方企图将粮食市场的所有麻烦都归咎于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的军事行动,并指责俄罗斯在黑海和亚速海港口封闭外国船只,这是毫无道理的。她说,美国和欧盟宣称打算在两个半月内从乌克兰出口2000万吨粮食运往非洲和中东国家以防止粮食危机,但事实上,这些粮食却被运往了欧洲的仓库。
扎哈罗娃指出,新冠大流行导致供应链严重中断,食品运输服务价格显著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发生在2020年,绝不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军事行动的结果。而西方反俄制裁导致全球物流体系和运输基础设施联系中断,才是引发当前消极趋势的主要催化剂。
延伸阅读:
俄罗斯能放干乌克兰最后一滴血吗?决定性因素被曝光
导读:俄军放弃战略乃至战术上的穿插分割,尽可能以火力消耗乌军有生力量。乌军虽然被俘阵亡人数超过2万人,但乌军整体人力仍存,火力打击能力在北约的支援下正逐步恢复乃至增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本周,动作缓慢的俄军在顿巴斯方向的攻势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顿巴斯西线,25日前后,俄军攻入了红利曼,击溃乌军第79空突旅和当地驻防的其他部队,俘虏其第二营,歼灭其旅部,残部沿红利曼以南突围了一部分,俄军同时俘虏了基本由当地人员组建的领土防卫营的人员。而在顿巴斯东线,俄军在5月中旬利用一次合同攻势攻占了波帕斯纳亚地区,并向四周几个定居点延伸。俄军随后依托波帕斯纳亚,集中炮兵部队和乌军进行了反炮兵作战。
可以看出,俄军的进展在波帕斯纳亚和红利曼、北顿涅茨克方向 图源:微博@大鹏守御千户所
整体来看,俄军战术仍然保守,在4月份宣布顿巴斯攻势以后,没有采取伊久姆南下,包围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城市群的大行动,而是不断在前线硬啃乌军的主力部队,制造小包围圈。俄军当下的攻势集中在顿巴斯战线东部的波帕斯纳亚地区和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城市群方向。俄军可能在5月初和中旬尝试过在伊久姆南边进行突破,但最终俄军统帅部在考虑到乌军的机动兵力和兵力密度、以及对于后勤补给线的信心以后放弃了大穿插的行动,转而将部队调往正面参与对乌军的围攻。
战术的保守急剧降低了俄军的技术兵器损耗,过去一个月时间里,开源信息统计的俄军装备损失急剧减少。当然,俄军在整个5月也不是没有遭受过重大损失,在5月11日前后,俄军尝试渡过北顿涅茨克市以西的北顿涅茨克河,在比洛戈里夫卡镇附近的架起浮桥时遭遇重创,在遭遇乌军炮火以后,绝大部分人员弃车逃生。虽然人员损失不高,但两次渡河尝试让俄军损失了70多机械化装备,俄军中部军区74摩步旅和卢甘斯克人民军一个机械化团基本失去战斗力,需要进行重新整补。
这样重大的损失也促使俄军战术进一步保守化,在过去3周时间里没进行进一步的渡河行动,而是掉头从城市北部正面强攻,在扎波罗热-波帕斯纳亚地区集结部队,四处机动并伺机发动攻势。总的来说,俄军在5月份完成了对马里乌波尔的围攻,解放了兵力参与顿巴斯地区的进攻。当下,俄军中部军区、西部军区和东部军区大概20个旅/团级单位在横亘整个顿巴斯战线进行围攻。
俄军在北顿涅茨克以西渡口遭遇的损失,是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单次损失 图源:社交媒体
俄军在北顿涅茨克保证了兵力密度 图源:俄新社
对于俄军来讲,这是过去三周的事实证明,现代战争夺去了指挥员们“机动穿插,分割包围”的军事浪漫主义幻想,战争变成了由数据链和无人机光电探头构成的“结硬寨,打呆仗”。事实证明,在北约时时刻刻有各种天基情报支援的前提下,俄军不害怕兵力密集,强调近战夜战的攻坚,而是害怕缺乏支援和态势感知的机械化部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界,被暴露在乌军火力网。这也是当下俄军战术保守的原因。
俄军的机械化部队信息化程度有限,一个旅装备的无人机数量仅为20架,且多为“海鹰-10”这样缺乏信息化能力、观瞄手段不佳、飞行滞空时间不长的无人机。这大幅度缩短了俄军旅级部队的地域控制能力——传统而言,我军军改以后一个合成旅,纵深保障能力仅为25公里,4个合成营控制的战场宽度约为15公里,而俄军一个BTG在2月份到3月份的第一阶段的攻势中要应付中美一个合成旅级的地域,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战场烈度较低,俄军遭遇伏击后的损失也不小。
如今在顿巴斯战场上,俄军的BTG控制的地域急剧缩小,尽可能保障正面兵力富余,同时不搞穿插作战,以正面平推,用火力击溃歼灭乌军作战主力为主。举例而言,波帕斯纳亚地区和伊久姆地区,俄军除了正面海军步兵、空降军和坦克部队保障机械化兵力密度以外,也集结了不少炮兵部队乃至空天军、火箭军部队,出动了包括“龙卷风-G”和巡飞弹在内的力量,在几个区域搞优势火力作战。俄军的新作战模式不仅快速拿下了波帕斯纳亚镇,还利用新兵器在反炮兵歼灭过乌军一支M777部队。俄军在付出了惨重的损失以后得出了如此的结论,确实令人唏嘘。
俄军的“猎户座”无人机在高空为“红土地”进行制导,兵力密度的加大了杀伤效率
但在过去1个月的战斗中,俄军依然暴露出不少问题,首先是俄军反制乌军远程炮兵的能力依旧有限。俄军前线缺乏能够反制敌军远程炮兵的炮兵雷达,其装备的“动物园-M”雷达数量有限,原则上仅仅前线两支炮兵旅各有一台“动物园-M”雷达。尽管俄军实质上部署的“动物园-M”比编制上稍微多一些,但该型雷达对于采用低平弹道的远程加农炮效果不佳,无法准确定位52倍径的火炮。
何况,对于军事建设有一定缺陷的俄军来讲,反制炮兵不是光有一个反炮兵雷达就行了,还需要辅助的远程定位手段和远程反炮兵武器,俄军缺乏我军集团军炮兵旅常备的300毫米火箭炮等远程炮兵,前线远程炮兵较少,无法对40公里外乃至30公里外的机动炮兵作出有效反制。而当下,乌军逐步获得北约的52倍径火炮,俄军的2S19系列火炮、2S5火炮和2A36火炮已经很难做到对这种52倍径火炮的压制,随着北约有技术优势的火炮弥补了乌军炮兵的损失,俄军反制炮兵的手段逐步交给空天军和火箭军,这样俄军航空兵和火箭军部队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俄军打击乌军炮兵的手段依旧有限 图源:俄国防部
其次,即便技术兵器损失急剧下降也影响着俄军的战斗力和统帅部继续战争的意志,和损失惨重的3月份相比,开源统计5月份俄军的装备损失仅为三分之一,俄军还要面临武器下降导致战争难以为继的问题。即持续的“放血”作战对于双方来讲损失都是惨痛的,对于俄军来讲,战争初期的盲目跃进让俄军不少部队损失了大量技术兵器,导致俄军包括近坦1集在内的大量部队失去战斗力,亟待整补。根据亲西方的开源统计,俄军损失了至少700辆主战坦克以及同样数量的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即便这一统计有大量重复,可信源证实俄军至少损失了500辆主战坦克和同样数量的步兵战车,损失了开战以来接近四分之一的参战兵器,这也和五角大楼最近一次(两周前)简报会上提供的25%BTG失去战斗力的数字相同。
就拿俄军予以重任的西部军区近卫第一坦克集团军来讲,乌军缴获的资料显示,从2月24日该部从苏梅方向出发,截至3月15日,整个坦1集阵亡61人、伤200,被俘失踪98人,基本与开源信息——包括乌克兰方向的俘虏数字相符。但是,与较小的人员损失相比,该部损失了大量技术装备,长达二十多天的作战让该集团军总共不可恢复的损失了多300机械化装备,包括70多T80U主战坦克。
这些损失主要是因为长程穿插以及后勤中断带来的非战斗损失。考虑到近坦1集团军的后续部队并未接续这些部队,俄军的损失基本上成为了永久损失,不是被乌军摧毁就是被乌军缴获。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俄罗斯兵器工业每年能为俄军提供300辆翻新坦克/步兵战车,俄军当下的损失也需要数年的时间予以弥补,而缺乏兵器的部队只能启用T-72A或者T-80BV等老旧坦克,进一步降低了战斗力。
俄军在第一阶段盲目跃进的损失极大 图源:社交媒体
俄军的优势在于,和巨大的机械化兵器损失相比,俄军的人员损失较小。即便按照BBC这样的西方“节奏大师”开源统计,俄军截至5月12日的阵亡总数也只有2338名,到5月28日估计超过2500人。而顿卢两州的损失数量也不小,顿涅茨克方向阵亡就有1800人、卢甘斯克人民军则阵亡1500人,三方人员永久损失大约为6000人。这样的人员损失下,俄军可以避免自己“动员力量不足”和大量“架子部队”被裁撤的劣势,只需要维修提供机械化装备就可以恢复部队战斗力。
俄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乌军在俄军第二阶段的攻势中遭受了较为重大的人员损失。整个顿巴斯地区本来就布满了乌军的重兵集群,同时由于俄军第一阶段的战术失误,乌军有充足的时间组建部队,能在顿巴斯地区增援了大量的动员部队“国土防卫旅”,原则上,乌军在尼古拉耶夫-扎波罗热和顿巴斯漫长战线上,集结了包括25个国土防卫旅在内50个旅,超过15万人的部队。但这样庞大的兵力在填补兵线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被俘。
但在过去一个月中,由于马里乌波尔方面的部队以投降的形势被全部歼灭,俄军控制的乌军俘虏数量急速上升,从原来的两三千人迅速上升到8000人,截至5月28日俄军已经控制了约8000名乌军俘虏(一说12000名)。目前没有开源的情报统计乌军的伤亡情况,按照泽连斯基的说法自开战以来乌军每日损失100人来看,乌军阵亡数量已经达到了1万人,而按照俄罗斯方面的估计,乌军的人力损失则在5万左右。
而《华盛顿邮报》对于动员部队的采访又证实,乌军的前线医疗环境极差,缺乏血浆和抗生素,伤员的死亡率极高。对于依赖“动员兵”填补兵线,阻碍机械化包抄的乌军来讲,这样巨大的人力损失已经动摇了不少部队的士气。虽然当下乌军前线部队士气仍存,但很多部队已经开始质疑乌军统帅部的决策,尤其是对于当下岌岌可危的顿涅茨克方向的数个旅的乌军部队。
质疑指挥部的乌军(上)和被俘后和妻子联系的乌军(下)
除了兵力以外,乌军的技术兵器也在长达3个月大量下降,讽刺的是,俄军虽然对于“小镇里的特种部队”杀伤手段有限,但擅长反装甲作战的俄军在打击乌军技术兵器方面颇为在行。乌军的前线部队自5月份开始很少发布自己拥有坦克、装甲车部队,初步推断已经遭受了重大损失。同时最新援助给乌军的T-72M1等坦克已经开始集中的损失和被俘。此外,乌军战前遗留的庞大炮兵部队数量也大幅度下降。对于乌克兰方面来讲,乌军战前存储的庞大“军事遗产”正随着冲突烈度升高逐步消耗殆尽。乌军战前拥有的2S19/2s3/2a65/2A36四种火炮的库存数量超过2000门,但进入5月以后,已经有不少乌军单位开始启用D-20这种老旧的加榴炮了,要知道,战前乌军是没有d20编制的,这说明乌军的损失比较惨重。
俄军缴获此前被乌军缴获的俄军T-72B3坦克。
这位纳粹小哥背后的D-20比较说明问题
尽管乌军的人员、技术兵器损失逐步上升,但乌军成建制地损失不多,目前成建制损失的乌军部队仅有马里乌波尔附近的海军陆战队36旅、53旅、亚速团。俄军在红利曼方向击溃的79空突旅虽然人力兵器损失大,但只要基辅方面提供兵源,尚可重新组建,目前在顿涅茨克方向正面面对俄军的第17坦克旅大部,还有第58摩步旅和128山地旅虽然面临全歼的风险,但目前俄军和卢甘斯克人民军还是仅以火力封锁了乌克兰方面的撤退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乌军统帅部依然有将战争继续下去的意志。
当下的战场形势的天平逐渐倒向俄军,对于乌军来讲,乌军的希望基本全部寄托于北约的援助进一步加码。目前来看,北约对于乌军的援助依然在继续,拜登政府已经决定向乌克兰提供“海马斯”火箭炮。当下乌军已经获得了北约提供的重型火炮,包括12门“凯撒”火炮、89门M777牵引式火炮、少量FH-70自走炮。
和俄军相比,乌军拥有态势感知上的优势:乌军在每日至少能获得两次北约提供的多光谱卫星照片,这些照片经过北约参谋部的人员筛选识别以后分发给乌军前线部队。同时,北约的天基电磁收集卫星可以确定俄军各种炮兵雷达和其他雷达的电磁信号,辅助帮忙定位俄军珍贵的炮兵雷达。在这样的情况下,乌军只需要派出“霍霍尔兄弟”前出释放无人机,确定俄军方位,就可以实现效能极佳的火力打击。时至今日,乌军的老旧火炮和新火炮依然有效消耗俄军的炮兵和装甲兵,这也是乌军统帅部想将战争进行下去的原因。
北约需要提供更多的火器
乌军有继续战争的理由,俄罗斯方面也有把战争打到胜利的理由。对于俄罗斯人来讲,这场战争最终不得不回到了现代军事理论的“正轨”上来,俄罗斯必须用更多的精确制导兵器、更多的热成像和无人机来歼灭乌军有生力量,这对于整个俄罗斯军事工业都是一种挑战。当下,俄罗斯国内的军事物资生产在西方的全面制裁下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形势是“能产大件,产不够小件”。
笔者能够确定的是,俄罗斯14年以后重点攻关的几个“杀手锏武器”,包括“伊斯坎德尔”、“口径”等武器,尽管产量相对受限,但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俄军在5月份宣传其“口径”产能能达到日均20枚,这一数字相较于当下俄乌冲突中日均4-8枚的使用数量显然有所夸张,但至少证明该型武器有序生产。俄军面临的问题是,包括“红土地”在内,对前线战局至关重要的“小件”俄军无法“足质足量”地提供给前线部队,影响了前线部队的效能。而提高这些小型精确制导武器的效能,对俄罗斯而言是一个地缘政治问题。
外文截图
作为一个专注于军事评论的文章,笔者不太想在国际政治领域着墨过多。但俄乌冲突进行了接近百天,现在的态势很难能脱开国际形势去进行纯粹的军事讨论。在当前的态势下,这场战争已经回归到了20世纪“总体战”的模式,是一场较为纯粹的消耗战争,但这场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国力之争,是“俄军耗尽乌军最后一滴血”还是“乌军耗尽俄军最后一辆坦克”已经取决于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两个国家在未来国际博弈中的地位。
北约虽然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但北约的库存也不是无限的。可以预见到的是,在乌克兰战场上掉在俄军头上的炮弹和标枪越多,登陆那一天掉在我们指战员头上的炮弹就越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两线作战”的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也需要权衡利弊——如果北约真的开始用库存以外的,乃至现役部队的物资进行援乌,那么国际形势显然也朝着对美国来讲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毕竟21世纪的今天,能够独立大量生产技术兵器和精确制导弹药的国家,除了美国以外还有第二家。就算出于利益国际局势不会朝着过激的方向发展,但也没有国家敢于假装这一能力不存在。
柬埔寨炮兵实力比乌克兰强,哈萨克斯坦无人机水平比俄罗斯好 图源:社交媒体
如果说1991年的战争惊醒了我们,那么2022年的战争对于我们而言只是一种查漏补缺。我们要进行的战争比顿巴斯攻势要复杂得多。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中国的观察者而言,这场战争虽然技术水平上无法比拟未来的祖国统一战争不太相似,但西方的反应有助于我们判断那一天来临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友对于我们的敌对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