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政策性大型企业紫光集团陷入经营破产。作为该公司高管、截至2021年领导用于信息存储的DRAM开发的是出身于美国德州仪器(TI),曾任尔必达存储器公司社长的坂本幸雄。包括与日美的比较在内,针对半导体领域的中国实力和日本加强竞争力的途径等,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采访了坂本幸雄。
记者:中美对立是否对存储芯片业务产生了影响?
坂本幸雄:没有影响。因为存储芯片领域被排除在美国制裁对象之外。存储芯片一般被视为通用品,很难想象军事用途,没有制裁的战略性意义。
记者:如何评价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实力?
坂本幸雄:中国占世界半导体生产的份额为15%。不过,其中美国英特尔等外资企业占6成,而中国企业的份额仅为4成。中国的课题是研发。肩负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是台湾出身者,多为成品率改善等工序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在从零开始创造价值的研发方面缺乏经验。
在技术实力上领先的台积电(TSMC)和韩国三星电子保持了工序管理的工程师和研究开发的平衡。在听取客户的要求后确定半导体的功率等目标,开发电路设计和制造流程。
记者:中国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有多大?
坂本幸雄:在DRAM领域处于中国顶尖水平的长鑫存储技术(CXMT)与三星相比落后4代左右。而在NAND闪存领域,据称中国顶尖的长江存储科技(YMTC)将启动(存储元件为)128层的量产,虽已启动192层的试生产,但制造的数量过少,达不到讨论竞争力的水平。
在运算用逻辑芯片领域,即使是中国顶尖的中芯国际(SMIC),产品的最细电路线宽也只是14纳米(纳米为10亿分之1米),这已是7、8年前的技术。世界顶尖的台积电正在开发2纳米的产品,差距并未缩小。
记者:如何评价中芯国际的竞争力?
坂本幸雄:中芯国际以工序管理的工程师为中心,或许难以推进新技术的开发。由于美国的制裁,还难以引进尖端的生产设备,无法涉足价值巨大的处理器(运算处理装置)的尖端领域。经营资源完全被用于增加14纳米以上的产能,如果缺乏在3~4年后追上台积电等龙头企业的决心,差距会不断扩大。
记者:如何看待日中美半导体企业经营的差异?
坂本幸雄:美国企业的基本经营模式是在确定发展蓝图的基础上稳步落实。中国企业即使制定发展蓝图,如果情况发生变化,也能迅速加以应对。具有无比的速度。
例如在中国的存储芯片企业,敲定新产品的目标能在约1个月里确定方向性,同时能以5~6个人决定方针。如果是日本,会多次召开大型会议,花费1年左右。在撤出DRAM之际,中国也根据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决断。
记者: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应如何实现增长?
坂本幸雄:日本政府和企业缺乏半导体的战略。与其吸引并非最尖端的台积电,企业更应该汇总有优势的领域,展开集中投资。中国虽然吸引了英特尔等,但并未充分推动产业的强化。
日本应积极发展将声音、温度和光的信息转换为数字的模拟半导体,以及控制电压、有助于节能等的功率半导体等分立半导体。日本企业的全球份额在模拟半导体领域为13~14%,而在分立半导体领域达到25%。如果在政府主导下集中为1~2家企业,对研究开发和产能提升投入资金,有望获得50%的份额。
即使通过收购等设立新企业,如果存在多家股东,意见调整也需要较长时间,需要股东的集中。应制定能对抗在模拟和分立半导体领域产生竞争的德州仪器(TI)和博通的战略。
记者:日本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企业如何实现增长?
坂本幸雄:如果维持中美对立令中国无法发展最尖端半导体技术这一状态,今后即使利用目前的做法,经营或许也将高枕无忧。但是,在半导体产业扩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也在增长,和中国企业合作,联合开发更加面向未来的设备,也是选项之一。落后于欧美的日本企业如果和中国企业合作,充分发挥数量优势,存在反超欧美企业的可能性。
记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多部田俊辅
坂本幸雄:1970年进入德州仪器(TI)日本,1993年出任副社长。2002年出任尔必达存储器(现为Micron Memory Japan)社长,2013年卸任。2019~2021年担任中国紫光集团的高级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