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钴茅”再度牵手LG化学

热点资讯2022-06-01 17:01:42佚名

千亿“钴茅”再度牵手LG化学

5月31日,华友钴业发布对外投资公告,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或华友钴业指定公司,后续协商调整)拟以514.06亿韩元(约2.75亿人民币),认购LG化学全资子公司株式会社LGBCM发行的1028.12万股。认购完成后,巴莫科技将持有LGBCM49%的股权,LG化学的持股比例则降至51%。

截至6月1日午间收盘,华友钴业报94.73元/股,涨幅0.26%,总市值1157亿元。


建设年产6.6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

LGBCM主要从事正极材料生产及销售,成立于2021年11月3日,由于设立时间不足一年,尚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交割完成后,LGBCM将被打上华友的烙印,巴莫科技与LG化学拟推动其韩文名称变更为株式会社LGHYBCM,英文名称变更为LG-HY BCM Co.,Ltd。


LGBCM拟建设年产6.6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总投资额为4371亿韩元(约23.37亿人民币)。

事实上,华友钴业与LG化学并非首次合作。早在2018年4月,双方合资设立华金新能源及乐友新能源,分别负责生产锂电三元前驱体与三元正极材料。

进入2022年,华友钴业频频抱团头部企业,加注锂电全产业链。

5月25日,宝马集团发布消息称,将与华友循环就电池回收展开合作;另据4月28日公告,华友钴业与淡水河谷印尼计划合作,规划产能为年产不超过12万吨镍金属量的氢氧化镍钴产品;3月份,华友钴业再度联合青山控股,大众中国也入局,拟共同布局印尼镍钴资源开发,以及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一体化业务。

碳酸铁锂电池实现反超

但不断扩大朋友圈背后,华友钴业的隐忧逐渐显现。

作为国内最大的钴产品供应商,华友钴业的新能源业务也以钴镍资源开发为支撑,延伸至三元锂电材料制造。而锂电池存在两大主流技术路线,分别是三元锂电池、碳酸铁锂电池。2018年,三元锂电池发力,市占率跃升至六成以上,超过碳酸铁锂电池,此后一直占据主流。但这一现象再度发生扭转。

根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159.59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81.69GWh,市场占比51.2%,同比增幅251.7%,是三元锂电池增速的4倍,实现反超。

中汽协此前披露,2022年4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为29GWh,其中三元锂电池产量10.3GWh,占总产量35.5%,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8.6GWh,占总产量64.3%。同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3.3GWh,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4.4GWh,占总装车量32.9%,同比下降15.6%,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8.9GWh,占总装车量67.0%,同比增长177.2%。

三元锂电池与碳酸铁锂电池材料上最大的分野在于,后者不含钴和镍。钴镍价格飙涨之下,碳酸铁锂电池原料供应更加稳定,成本优势突出。

对于三元锂电池与碳酸铁锂电池之争,华友钴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不同的应用场景适用不同的技术路线。高镍化是三元电池的发展方向,公司2018年启动了印尼镍钴资源开发,第一个重大项目华越镍钴6万吨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已于今年一季度全面投料试产,目前印尼镍资源布局正在深入推进。”

或是意识到另一技术路线的重要性,华友钴业也在扩充磷酸铁锂业务。去年11月,公司公告,巴莫科技拟向华友控股收购其持有的圣钒科技100%股权,后者从事磷酸铁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月,华友钴业与兴发集团对外表示,双方将在湖北宜昌合作投资磷矿采选、磷化工、湿法磷酸、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的一体化产业,建设50万吨/年磷酸铁、50万吨/年磷酸铁锂及相关配套项目。

逼空事件后套保浮亏

4月27日晚间,华友钴业披露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32.12亿元,同比增长105.66%,归母净利润12.06亿元,同比增长84.4%。对于业绩增长,华友钴业称,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单价、销售数量增长以及巴莫纳入合并范围,营收以及毛利率提升带动净利上涨。

而3月份闹得满城风雨的伦镍逼仓事件,也在华友财报上有所反映。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衍生金融负债为15.68亿元,较去年同期暴涨1395.8%,主要原因是期末公司持仓镍期货套保合约形成的浮亏。


3月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期货价格飙涨,自29770美元/吨,触及55000美元/吨,突破2007年4月51800美元/吨的历史纪录,盘中最高涨幅逾90%。3月8日,“妖镍”再度现身,LME镍价日内涨幅扩大至100%,一路突破几大关口,直至涨破10万美元/吨,两个交易日大涨超240%

彼时市场传言,由于俄镍被踢出交易所无法交割,青山控股的20万吨镍空单可能交不出现货,外资或利用LME镍交易逼仓青山,进而索要其在印尼镍矿的60%股权,青山控股浮亏将超80亿美元。

与此同时,有报道指出,华友钴业在LME积累了2万吨镍空头头寸,亏损额达6亿美元。而华友钴业正是青山控股的合作方,2021年3月,二者签订高冰镍供应协议,青山控股将于2021年10月起的一年内,向华友钴业供应6万吨高冰镍。外界猜测,华友的相关镍项目会遭受波及。

3月8日、9日连吃两个跌停后,华友钴业发布澄清公告称,在镍价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为了防控价格下跌风险,锁定经营利润,公司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镍套期保值业务。近期镍期货市场出现超异常波动,截止目前公司尚未出现被强制平仓的情况,风险可控。

但华友指出,镍期货未来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存在可能导致公司套期保值业务出现亏损的风险。如今看来,一季报的数据证实了该说法。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史诗级逼空大战的传闻主角瑞士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正面临巨额罚款。当地时间5月24日,嘉能可在官网称,预计将支付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与美国、英国和巴西三国政府达成和解,以结束这三个国家有关部门对公司此前业务涉及贿赂和市场操纵行为的调查。

伦镍事件风波未平,华友钴业则首度披露其期货套保情况,4月23日,公司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度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董事会同意公司及子公司开展生产经营所需原材料镍、钴、铜、锂及大宗商品贸易的套期保值业务,减少因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和风险。2022年,原材料套期保值业务的保证金占用总额不超过80亿元或等值外币,大宗商品贸易不超过5亿元或等值外币。

募资173亿分红不到7亿

受行业周期性影响,2015年上市以来至2019年,华友钴业盈利水平波动明显。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2.46亿元、0.69亿元、18.96亿元、15.28亿元、1.20亿元,同比变动幅度-269.22%、128.15%、2637.70%、-19.38%、-92.18%。

时至2020年,公司业绩迎来反弹,当期实现营收211.87亿元,同比增长12.38%,净利润11.65亿元,同比增长874.48%。2021年,公司交出上市以来的最好年报,营收、净利润分别为353.17亿元、38.98亿元,分别同比增加66.69%、235%。

业绩连年增长的源头,是华友钴业的大手笔资源布局。自2003年起,公司开始在非洲考察和拓展业务,子公司已在刚果(金)主要矿产区建立钴铜资源开发体系;2018年,开启印尼镍钴资源开发布局;2020年5月,启动华科年产4.5万吨镍金属量高冰镍项目;2021年5月,启动华飞公司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冶炼项目。锂矿方面,2017年,公司认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AVZ股份,开始布局锂资源;2021年12月,收购津巴布韦前景锂矿公司。

华友的扩张野心需要融资实现。Choice数据显示,2015年公司IPO募资3.69亿元,后续四次增发募资93.34亿元,可转债募资76亿,累计募资金额愈173亿元。

不过,华友钴业上市7年来共分红4次,合计分红金额仅6.75亿元,约占募资总额的4%。对此,上述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高速发展,公司处于快速扩张期,上游资源开拓和下游产能建设都需要大规模投入。分红方案是综合考虑了公司未来发展资金需求和股东回报义务。我们希望通过一体化产业链的打造,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构建更加突出的竞争优势,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虽然分红不多,但原实控人却一路减持套现,直至清仓。上市伊始,华友钴业由谢伟通和陈雪华共同控制,谢伟通通过大山公司持股华友钴业28.97%,陈雪华通过华友投资持股20.34%。

2018年初,限售股刚刚迎来解禁,两名实际控制人便匆忙套现。2018年3月至7月,大山公司累计减持2144.35万股,占当时总股本的2.58%,减持价格区间为65.14元/股至77.38元/股,合计套现15.07亿元。华友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当年则套现10.01亿元。

2020年,大山公司继续减持,套现4.75亿元。时至2021年,华友钴业股价大涨,大山公司则加快减持步伐,当年6月,大山公司将其所持华友钴业6.8%股权、5.01%股权分别转让给陈雪华、杭州佑友,交易价格为88.92元/股,总价款分别约为73.34亿元、54.03亿元,合计127.37亿元。

协议转让完成后,大山公司的持股比例仅剩下0.99%,2021年8月23日至25日,大山公司在三天内完成清仓,套现15.63亿元。

至此,谢伟通通过二级市场和股权转让,累计套现逾162亿元。华友钴业实控人也由谢伟通、陈雪华变更为陈雪华,直接和间接持股21.69%,谢伟通仅通过华友控股持有公司0.47%的股份,几近退场。

责任编辑:王丽颖 毕丹丹

本文标签: 磷酸铁  华友钴业  锂电池  三元  锂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