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局大资管:国联证券的“进与退”

热点资讯2023-02-10 13:17:47智慧百科

谋局大资管:国联证券的“进与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媛媛、实习生孙永乐 上海报道

国联证券大资管棋局再掷一子。

2月7日晚间,国联证券公告,拟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对价约为29.49亿元。

自从中信系老将加盟国联证券后,其在大资管布局上频繁出手。在出手收购中融基金前,国联证券已参股中海基金。此外在2022年4月国联证券也曾公告,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资产管理子公司。

这意味着,倘若中融基金收购成行,资管子公司能顺利成立,国联证券将实现“一参一控一牌”。

不过,此前增持中海基金股权的折戟,资管子公司的缓慢进展,以及中融基金收购的不确定性,或意味着国联证券在大资管的“雄心壮志”仍有待落地。

一波三折

根据公告,国联证券拟通过摘牌方式收购中融信托所持有中融基金51%股权,挂牌底价为15亿元。在取得中融信托所持有中融基金51%股权的前提下,国联证券将通过协议受让方式收购上海融晟所持有中融基金49%股权,受让价格将参考经国资评估备案结果且不高于14.45亿元。

对此收购价格,东吴证券金融团队表示,按照挂牌底价计算,中融基金估值约为29.49亿元,对应2021年P/E估值为38.52倍。对比同业,国联证券此次收购中融基金估值溢价较高(2021年10月国泰君安收购华安基金15%股权对价对应P/E为16.99倍;2022年5月山东金资收购富国基金16.68%股权对价对应P/E为9.45倍)。

不过东吴证券表示,考虑到国联证券在交易中额外收获了控股权,并进一步填补了财富管理业务版图,此次交易所产生的收益依然值得期待。

但从交易程序来看,本次国联证券要完成收购中融基金股权有两个前提:一是要先拿下中融信托持有的51%股权,才能收购上海融晟手中剩余股权;二是上海融晟持有的49%股份中,有24.5%的股权处于质押状态,后续双方交易要根据该部分股权的质押解除情况,才能逐渐推进。

因此,最终收购计划是否能成功落地,仍然有不确定性。

国联证券称此次收购是为了弥补公募基金牌照空缺,把握行业战略发展机遇,深化财富管理转型,提升公司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事实上,这并非国联证券首次出击基金公司股权。

国联证券目前为中海基金第二大股东,持有其33.409%股权。不过从资管规模来看,截至2022年年底,中海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仅有149.72亿元,远远小于中融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

2020年,国联证券也曾公告,试图增持中海基金的股权。

2020年10月1日,国联证券公告,将以1.15亿元收购法国洛希尔银行持有的中海基金25%股权,意图将持股比例从此前的33.409%提升至58.41%,以实现控股。

不过就在2021年6月,公司又公告,由于大股东中海信托未放弃其所享有的、对中海基金股权的优先购买权,法国洛希尔银行终止了该次的股权转让协议。由此国联证券的收购计划折戟,对该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也一直保持在33.409%。

除了收购基金公司股权外,国联证券还拟成立资管子公司,完善其资管版图。不过稍显蹊跷的是,这一事项的最新更新停留在了2022年6月,大半年已无最新进展。

2022年4月30日,国联证券公告,为把握业务机遇,建设较为领先的资产管理平台,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资管子公司,名称暂定为“国联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暂定名,最终名称以登记机关核准内容为准),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

不过,直到现在,以“国联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关键字词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三方平台查询,仍未能查到相关企业的信息。

而国联证券对资产管理子公司的进展披露也停止在了2022年6月11日。彼时,公司公告了《2021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披露了关于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议案获得通过。

但在国联证券此后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中,却并未发现相关资产管理子公司的进展信息。

在机构投研人士看来,这显得有些异常。“正常情况下,4月底发的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公告,属于积极的信息,半年报应该会披露一下进展。”该投研人士称。

“踩点”扩张

自“中信系”老将葛小波于2019年6月加入国联证券以来,国联证券的扩张俨然驶入了快车道。

国联证券原本不顺的IPO之路顺利打通,不到半年就火速过会,成功在2020年7月31日登陆A股。

2021年12月7日,国联证券原董事长姚志勇宣布离职,葛小波代行董事长职责。随后到2022年6月1日,国联证券公告,葛小波“转正”董事长,意味着开始揽起国联证券的大权。

在葛小波的带领下,国联证券除了完成上市,在每一个券业热点的风口也都能打满扩张的预期——例如曾经与国金证券的重组收购,以及试图增持中海基金股权、拟成立资管子公司、拟收购中融基金所有股权。

2020年,整个券业都在关注“打造航母级券商”、券商合并等话题,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的“重组公告泄密”事件,差点打响上市券商并购第一枪。

彼时的国联证券,刚一上市就成功成为券业“网红”。

2020年9月21日,国联证券公告,公司于2020年9月18日与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涌金”)签订了《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拟受让长沙涌金持有的国金证券约7.82%的股份。

但就在这一公告发布的前一日,公告内容却遭泄密,引起轩然大波。

此后,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双双停牌,证监会亦表态要求两家公司进行自查、提交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并启动核查。

2020年10月13日,两家公司同时公告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计划。

次日,国联证券副总裁杨明离职。2020年11月20日,国联证券收到证监会警示函。证监会认为,国联证券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有效评估监管政策,对重组备选方案准备不足;二是未审慎评估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上述行为构成违规,因此对公司下发警示函。

“当时只有国联证券收到了警示函,但国金证券没有。当时大家只顾猜测这件事的可行性,但现在看起来,国联证券还是挺会踩市场风口。”有机构人士称。

2020年,涌金系股东有比较高的出售国金证券股权的诉求,现在‘中植系’股东则可能有比较高的出售中融基金股权的诉求。收购国金证券能够弥补国联证券投行业务的短板,现在收购中融基金则能补足其大资管业务的短板。不过,最后还是要看落地情况。”该名机构人士称。

公开资料显示,中融基金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册资本7.5亿元,其中中融信托、上海融晟出资分别占比51%、49%。中融信托以及上海融晟与“中植系”解直锟关系匪浅。

其实,早在去年6月13日,中融信托控股股东经纬纺机(000666.SZ)就曾公告称,公司子公司中融信托拟以不低于15.04亿元的评估价,公开挂牌转让所持中融基金全部51%股权。但几经延期,国联证券才正式公告将全资收购中融基金。

根据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融基金资产总额人民币122,885.09万元,净资产人民币110,622.39万元;2022年前三季度,中融基金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3559.35万元,净利润人民币624.92万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融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1107.54亿元,在152家持牌机构中排在第46位。具体来看,权益类基金为121.08亿元,债券型基金为713.91亿元,货币型基金为270.2亿元,另类投资为1.76亿元。

尽管中融基金盈利能力在公募中不算太好,但如能加入国联证券,至少在完善后者的业务版图方面,能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