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拜登政府对中国是“表演式冷战”,其政策摇摆背后的逻辑很清晰

热点资讯2022-06-02 10:08:00佚名

美媒:拜登政府对中国是“表演式冷战”,其政策摇摆背后的逻辑很清晰

美国《国家》杂志5月31日文章,原题:拜登政府对中国的“表演式”冷战

布什第一任期的最初几个月,充满对华冷战的可怕预兆,但“9·11”事件和美国发动对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决定,将中国置于次要位置。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是将重心转到亚洲,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但态度并不一致,指责中国造成疫情,又赞扬中国对疫情的应对……拜登政府如今在表现出与美国前几届政府相同的摇摆不定,一方面大谈“中国威胁”,但随后又出于谨慎考虑软化鹰派对华言论。


拜登 资料图

这种外交政策持续摇摆背后的逻辑很清晰。若想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那中国显然是唯一的主要潜在对手。但中国经济又与美国经济交织,任何公开冲突都将导致混乱,也许会接近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冲击。鉴于中国构成的所谓威胁几乎完全是理论上的,拜登对遏制中国的承诺仍是一种愿望而非现实。

但即便是好战的愿望,也是危险的。拜登正是冒着这样的风险,近日说出美国将武力介入台海的话。这违背了美国保持“战略模糊”的长期政策。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长篇讲话,阐述一个中国政策,重申战略模糊的传统立场。布林肯的讲话,为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仍存在严重矛盾的结论提供了更多证据。细究其讲话可发现,尽管中国被列为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最严重”挑战,但布林肯希望两全其美——在竞争中继续合作,“我们不是寻求冲突或新冷战。相反,我们决心避免这两种情况。”借用职业摔跤的语言,布林肯想要一场“做戏式”冷战,一场假冲突。双方在擂台上是对手,但继续属于同一个赚钱系统。



美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对华政策演讲,视频截图

作为恢复旧政策的一部分,拜登想利用虚无的“中国威胁”来重塑两党的礼让。我们只能希望中国领导层能理解这出哑剧,莫把拜登的狠话太当真。布林肯称:“如拜登总统说的那样,唯一比有意冲突更糟的是无意的冲突。”拜登言论的危险在于恰恰可能导致这样的意外冲突。(作者吉特·希尔,乔恒译)

延伸阅读

基辛格话语背后透露重要信息:美国正在策划一场台海冲突

郑永年教授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独家专访,就中国该在世界乱局中如何作为等问题,做出进一步剖析。


郑永年教授受访

俄乌冲突如何影响世界格局加速演进?

“现在这个世界就是变得越来越复杂。”访谈刚开始,郑永年教授就发出了如是感慨。

据他观察,过去数十年里,在全球化状态下,世界经济的逻辑已经形成,国家间也逐渐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然而,自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大搞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全球化秩序开始出现失衡。如今,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则进一步加速了逆全球化的进程,使得现行国际秩序根基遭到了动摇。

郑永年教授还特别强调,尽管美国、欧洲要跟俄罗斯在能源等领域脱钩,但它们之间仍然是互相关联的。俄罗斯是个能源大国,欧洲大部分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度达到40%以上,其中德国甚至接近60%,两方硬要脱钩,对彼此的伤害都不会少。就如同美国掀起与中国的贸易争端一样,只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强行“捆绑”中俄 警惕美国搞“两极化”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借乌克兰问题不断对华施压,要求中国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在逼中国站队不成后,美国近来改变策略,转而想把中俄强行进行“捆绑”。

郑永年教授指出,美国其实是妄图通过塑造所谓“中-俄轴心论”,使世界两极化,对此中国要有清醒认识。即使美国想搞“新冷战”,中国也要有能力破局。比如说,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无论美国、欧盟还是日本,想要从中竞争、甚至是搞排挤,中国都应该直面挑战、保持定力,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心态,化解美国分化世界的企图。

郑永年:美国正在策划一场台海冲突?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近日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对于久拖不决的俄乌冲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俄乌双方应该在未来两个月内展开谈判,以防止造成“难以克服的动荡和紧张”。基辛格还对拜登称要“协防台湾”的言论发出警告,劝说美国不要在一个中国政策上耍诈。

对于这位老牌战略家的忠告,郑永年另有一番理解。他认为,基辛格的话语背后透露了一条重要信息,就是“美国要把台湾变成另外一个乌克兰”。对于美方对利用俄乌冲突的真实战略目的,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曾赤裸裸地声称,他们不想结束俄乌冲突,而是要利用这场危机把俄罗斯拖垮。

乌克兰对美国来说就是一颗“棋子”。

同样,台湾地区之于美国,也被用作中美博弈的“棋子”。美国口口声声称支持台湾捍卫所谓“民主自由”,这种话术和美方对乌克兰所用的一模一样。一方面,美国需要一场乌克兰战争来巩固北约;另一方面,美国竭力挑动台海或南海冲突,助其炮制的所谓“亚洲小北约”正式化。郑永年提醒,对此,中国需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落入美国的圈套。

更值得警惕的是,说一套做一套是美国惯用的伎俩。5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演讲时称,“美国决心避免与中国发生‘新冷战’”,但同时,他又声称中国对所谓“国际秩序”构成了“最严峻的长期挑战”。

郑永年认为,从美国总统拜登就推出所谓的“基于价值基础之上的集团”(value-based bloc),到美国在“印太”地区在搞“团团伙伙”,其中包括“双边联盟”、美英澳“奥库斯”(AUKUS)、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五眼联盟”等行径,就是在企图重拾冷战时的套路。

美国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中国不用怕

最近,美国在“印太”战略下又整出一个新组织。5月23日,美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磋商。除美国外还有13个国家参加,其中7个是东盟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但郑永年教授认为,美国所谓“印太经济框架”是比较虚的。“印太经济框架”对于东盟国家的吸引力在于美国的市场,但从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到现在拜登喊出的“中产阶级外交”,其本质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拜登政府已经强调“印太经济框架”不含减税措施以及市场准入安排,这样一个只强调规则方面的义务,却没有实质性权利让渡的框架能开放到什么程度?东盟国家心里有数。

此外,美国为什么要在已有的“印太战略”基础上,又要启动“印太经济框架”?这是因为“印太战略”聚焦的是安全和军事层面,但没有哪个区域内国家想要成为“亚洲火药桶”的牺牲品。因此,拜登急忙抛出“印太经济框架”,企图将其与“印太安全框架”互相绑定。

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印太经济框架”呢?郑永年教授指出,对于美国试图在亚太区域与中国在经济领域加强竞争的动作,中国不必过于担心。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和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形成中国-东盟“10+1”机制时,日本和韩国都来竞争,两个国家也分别和东盟形成了各自的“10+1”。但最终的结果是东盟市场在这3个“10+1”基础上形成了一个“10+3”体系。

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从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到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直非常开放。而中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跟东盟的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这是个大趋势。

经济上的竞争,最终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实力。


郑永年教授受访

中国“第三次开放”要争取规则制定权

郑永年教授还向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表示,当前,中国正在进行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第三次开放”。规则决定生产力,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就是要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中国可通过提升内部大循环的质量,形成市场规则统一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再通过外循环,让中国规则走向世界,为国际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这个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过程,也是中国向世界表明中国与西方的规则和智慧是可以对接的过程。

郑永年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必须首先统一规则标准,在“第三次开放”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这也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关于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部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