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前,沉寂了两个月的老黄突然在朋友圈中“现身”,他发了一段长乐路商铺前围挡被拆的视频。“终于看到了希望!多么悦耳动听的声音,朋友们都来听听!”
老黄和英姐在长乐路上已扎根18年。他们最初经营一家水果店,后来转型为小酒铺。这也是上海最早的一家“公路商店”。20平方米的小店摆满了上千种酒。每到夜晚,青年男女就像涨潮一样涌来这里,喝酒、聊天、放松,据说这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方式。随着周边一批商业化的“公路商店”兴起。去年11月,保持着守店人本色的老黄和英姐,将这家街头酒铺恢复回“长乐624”的店名。
老黄和英姐在长乐路上已扎根18年
原来只计划休息几天
没想到,一关就是两个月
“长乐624”是在浦西封控前两天关店的。那时,街头人已经很少,老黄见疫情防控情势不太好,就提前打烊闭店了。原来他计划只是休息几天,没想到,这一关就是漫长的两个月。
疫情期间,啤酒、红酒等都是居民翘首以盼的“硬通货”,是小区团长想方设法想搞到的货源,但这些和老黄英姐没关系。“这两个月我们总共就赚了24元钱,还是朋友硬要塞给我的,哈哈哈。”英姐笑道。
租的铺子是私人房源,两个月没有进账,任谁都不轻松。英姐想得坦然:“你再焦再躁也没用的,没有人能顶你、能帮你。好在店里也就我和老黄两个人,没有雇员,我们都是守店人,这么多年我们也就春节这几天才能放假,这段时间索性就休息一下吧!”英姐说,在店里,她是大家的知心大姐;在家里,她就是一个过日子的妻子、妈妈,“我和邻居们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讨论菜价”。
静默在家出不去,老黄心里惦念着自己的小铺子。看到长乐路前添了一圈围挡的照片,他心里有点堵:“这到底要关到什么时候呢?”
5月27日,一位老顾客发来一段拆围挡的视频,老黄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疫情防控形势一点点好转,老黄和英姐也拿到了小区出门证,他们开始为复市做起准备。
“我前前后后打扫了两次。”英姐说,那天她一推门,店里一股味儿扑鼻而来,架子上积着厚厚的灰尘,柜台上的植物也枯了一半。她拿着扫把里里外外扫了好几个小时,把柜台上的每瓶酒擦了一遍,把顾客留下的每张老照片也擦了一遍。
6月1日,上海复工的第一天。这一天,整个上海街头都洋溢着欢快的基调。长乐路也苏醒过来,沿街很多小店都开门了。老黄和英姐很早就来到店里。“刚刚放开,还是要谨慎一点,第一天我们只提供外卖。”老黄说。
老黄的店终于复市
听到不少好消息
也听到一些伤感的故事
下午6点不到,长乐624门前的梧桐树前就三三两两站了不少人,他们急切地往店里张望着。从城市那头赶来的青年说,624虽然是以前卫的“公路商店”出名,但它特有的那份“烟火气”让人特别留恋、想念,他们就是想过来看看它有没有开店。
两个月下来,店里有一些酒临期了。英姐说:“那就给大家免费喝呀!”
一位年轻男子走进店里,他扫好场所码,用酒精小心地擦了擦手后,径直走到柜台选酒。英姐笑着说,“你买一瓶,我送一瓶!”
一位穿黑色T恤的男士想当场开瓶,英姐朝他摆摆手,“我给你打包,今天你就带回去喝吧!”
一对情侣走进624,让英姐给他们照一张“拍立得”,留下一张上海复工后的“城市表情”。他们要给英姐拍照时,却被她挡回来。“不行啊,我两个月都没修过眉毛,没法看啊!”英姐笑道。
正说着,一位戴帽子的男士掀帘而入,英姐迎上前去,轻轻敲了两下他的头:“终于又见到啦!”有几位老朋友送来几只漂亮的端午香囊,英姐开心地收下,将它们挂在屋顶的吊灯上。
老黄的店终于复市
一位戴眼镜的00后在店门口和老黄聊起了心事,老黄静静地听他诉说。这一天,老黄和英姐听到不少好消息,也听到一些伤感的故事。英姐说,有个老顾客来跟她告别。因为疫情失去了工作,这个女生要和老公要回老家了。“看他们要走,我有点伤感。这姑娘在上海做过几份工作,一直很努力,还忙里偷闲学了一门手艺。我跟她说,年纪轻不怕,只要肯努力,哪里都有饭吃。”
街头人气在一点点回来,店门口聚的人也多起来,老黄提醒他们站得开一点。624对面的广东小馆也很热闹,大家都在为回归如常而庆祝。
“6月1日我们试营业,6月2日晚上正式营业。”老黄说,看到这座城市在一点点恢复她原来的样子,他很高兴。“我们在长乐路上待了近20年,上海给了我们一方容身之地和发展机会,我和英姐都很珍惜,我们还要继续在这座城市待下去,把624好好开下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