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木木
为什么污染严重、又脏又乱的“洋垃圾”居然需要国家花钱去买?这笔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买卖还持续了几十年?
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曾火遍全国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主人公和国内亲人打电话说自己过得很好,但事实是他常常去街上捡美国人丢在路上的破家具带回家用。
不少国人在看剧时惊叹,美国街头居然能捡到家具和家电!
这些发达国家丢弃的电器、家具,通过进口渠道进入我国,就是我们所说的“洋垃圾”,主要包括各种重金属、医疗废弃品、电子产品、服装、塑料等工业固体废物。
每天都会产生的海量工业、生活垃圾,是发达国家的一大难题。要在境内填埋、燃烧既污染环境,又需要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成本,当时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垃圾销往发展中国家。
而大洋彼岸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工业百废待兴,大量的制造业工厂、建筑工地急切需要塑料、金属、纸张、混凝土这些原材料。短时间内要去哪里找呢?直接进口,价格昂贵不说,还受到各种限制。
这时一个两全之策出现在中国面前,既能迅速解决国内原材料的巨大缺口,又无需花费高昂成本——进口“洋垃圾”。
这些洋垃圾,其中包含丰富的塑料、重金属,在一些电子垃圾中能提取出的黄金白银甚至数倍于矿石,此外还有很多家具电器等可以翻新利用。
就这样,卖方能靠“垃圾”获利,而我们的海关又能收到一笔税,增加了国家税收,解决了原材料难题,于是买卖双方一拍即合,近半个世纪的“洋垃圾”交易就这样开始了。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浙江很快成为进口洋垃圾大省,这里本身就聚集着众多制造企业,对低成本原材料需求巨大,这些进口来的固体废物,一边弥补了供应链的问题,一边运载着国外制造技术的 “讯息”,有利于我们借鉴利用,一批制造企业因此迅速成长起来。
以塑料行业为例,发达国家的废塑料做出来的再生料质量非常好,同时国内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洋垃圾”进入工厂后,由工人分选、破碎、清洗、造粒,通过这些流程做出来的再生颗粒一吨要比直接买原料便宜几千块。中国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金发科技就是诞生于这样的模式下。
在手机时代,洋垃圾又有了新用途。
在深圳,一批电子制造企业以低廉的成本大批进口国外淘汰的手机,甚至因此而诞生了一个新职业——手机回收员。这些“洋垃圾”从美国或欧洲流入香港,最终来到深圳,进入工厂流水线,经过翻新、修复后的废弃手机焕然一新,然后大批量运往深圳福田区的一条街道,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可以在这里淘到全球各大品牌各款式的手机,这些手机外表与品牌门店的几乎毫无差异,但价格却会便宜很多。很快,这里就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二手手机市场。
在这条街上不仅能买到成品手机,甚至有“制造达人”花几百块淘来各种手机配件,然后自己组装成一部高性能的iPhone。
这里就是著名的华强北,又一个诞生在“洋垃圾”上的传奇。
尽管进口洋垃圾曾在上世纪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2016年,中国的垃圾进口量达到4500万吨。体量巨大的“洋垃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在冶炼过程中,这些固体废物会释放有毒气体、排出污水,剩下的废料无论填埋还是焚烧,都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进一步加重环境负担。其中一些医疗垃圾、旧服装如处理不严谨甚至可能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另一方面,如果制造业依赖“洋垃圾”的习惯不从根本上改变,就很难有动力去转型升级,长期下去会大大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已覆盖制造业国际标准大类中的24个行业组和71个行业,是全球制造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北京人在纽约》中纽约人丢弃过时家具家电的场景,也在国内平常百姓家中上演了。我们从迫切需要廉价原材料发展工业,到了努力追求更高质量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阶段,也就到了该与洋垃圾说再见的时候了。
2020年国家多部位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我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
依靠进口垃圾的岁月自此画上了句号,一个时代的终结意味着另一个新的开始,一个物质丰富、生活富裕、拥有青山绿水的美好开始。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