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黄青春
题图|视觉中国
“剧本杀当下的处境有点像‘糊咖’——一夜成名后犹如众星捧月,负面与疫情使得提速遇阻,眼下行业‘钱’景暗淡。”一名在上海、杭州经营剧本杀店铺(主打实景本、沉浸剧场)的老板对虎嗅表示,自2021下半年至今,疫情叠加大环境变化,身边不乏关店、转行的同行,在他们黯然退出的叹息中,剧本杀的前景变得越发扑朔。
尤其在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上,偏见正在加速剧本杀口碑的崩坏——“剧本杀交友乱象”、“为买新本陪睡发行”、“剧本杀荤本教学”、“剧本杀培训杀猪盘”已然成为一些锐评剧本杀视频的流量密码。甚至,2021年9月至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媒频频发文指出,个别剧本杀宣扬暴力、灵异等低俗内容,引发公众担忧。
可见,虽然疫情影响了线下经营,但软色情、暴力、灵异等内容向(发行过程中还面临盗版、抄袭)伴生问题才是剧本杀行业最难渡的“劫”——行业提速受挫,或许会延缓行业的崛起与爆发,但内容生态决定用户粘性和口碑,当增量疲软叠加存量流失,剧本杀甚至可能面临猝死的结局。
不过,推理大师联合创始人王梦池与虎嗅谈及剧本杀所处困境时认为,“越来越多从业者随着行业喷薄涌进来,一些伴生问题扰乱了行业正常的生长速度和内在成长逻辑。但这些局部、行业早期的乱象被放大、被反复审视,对一个新兴行业而言非常不客观。”
剧本杀越来越不好玩了?
上海疫情居家期间,张璠(化名,剧本杀主持人,俗称DM )格外怀念《死穿白》。“它是很多玩家的启蒙本,算传入国内第一个谋杀之谜剧本。”
自2018年迷上剧本杀后,张璠每年要带近百场,他认为,相比狼人杀(体验由玩家游戏水平决定)、密室(体验来自实景装修、NPC解谜游戏),剧本杀胜在社交属性。
“至少从体验来说,剧本杀优于狼人杀,前者无明显游戏门槛,人人上手即玩。一场串下来有逻辑推理,沉浸感强,还能认识新朋友,符合当下年轻人对线下社交的多元诉求。”
狼人杀、密室逃脱、剧本杀游戏特征对比
不过,近两年张璠去打本频率大大降低。“《蛊魂灵》《罪与罚》《良人归》都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越来越多为凑体量注水的故事,所以更怀念硬核本逻辑、还原、手法、叙诡的初心。”张璠说道。
况且,硬核本在手法、机关、设定上有些新意多少会显出差异性(比如叙诡的差异,包含时间、地点、人物,通过叙述方法的变更误导玩家,推理小说常用手法),而情感本、缉毒本、古风本内容同质化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例如,市面上经典的《窗边的女人》(推凶本)、《再见萤火虫》(还原本)、《上钟儿》(阵营本)、《你好》(本格)、《兵临城下》(情感本)在推出不久后,都冒出来许多致敬的“镜像”本。
即便过去三年,剧本杀一跃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宠,其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65.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7.4亿元,远超 KTV、线下电影院、密室逃脱等线下娱乐消费形式;但在行业迅速蹿红获得大量关注的同时,剧本杀的内容生态反而变得越发浮躁和草莽。
从创作难度来看,小说、网文、影视 IP 是单 C 位线性叙事,即便改编成剧本杀的《蝴蝶公墓》《庆余年》《成化十四年》有不俗的市场表现,但剧本杀对场景、交互、体验有不同的要求,平衡好众 C 位非线性叙事并非易事。
况且,剧本杀创作群体本身就不稳定。根据剧本分发平台“黑探有品”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剧本创作者为4000 ~ 5000人,主要由玩家进阶、网文转行、影视编剧等组成,而大多数作者以兼职为主。
另一方面,剧本杀的基本属性并非文学性、故事性而是游戏性。游戏性注重两点,一是平衡感,剧本杀本子不仅要保证故事完整性、可读性,还要想办法设置互动节点、修复上帝视角 Bug ;二是使命感,玩家都有任务的线索,剧情推动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任何人摆烂都会影响其他人的体验,而眼下剧本杀组局又普遍会遭遇陌生人,使得整场体验不可控。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剧本杀市场分析报告》
对此,音派文化创始人音派认为,这可以通过解耦每个人的行动故事线到剧情,游戏交互不依赖某个特定对象,不同线索都可以向下推动剧情。“现在不少本子创作是开放性结局,甚至最多有72种结局,玩家完全可以拿不同角色去推动,开放性结局还能规避套路化。”
这个层面来看,剧本杀更像一种特色的互动文学,剧情也要为体验服务,而负责讲解、分发线索、串场的 DM 对整场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张璠就认为,线下店的 DM、本子更新速度与客流量一定呈正相关,“回头客要不奔独家本、要不奔 DM,那种低价引流的本子回头客极底。”他觉得综合来看,剧本杀行业复购率排序靠前的原因依次应该是 DM、剧本、体验及其他。
不过,DM 也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尤其像剧本杀这样的内容产业。《唐人街探案》编剧&剧本杀发行贺北辰认为,一味追求大体量本使得市场调节失灵。
“很多店开的最好还是2018、2019年后的本,例如2018年的《窗边的女人》《蛊魂铃》,2019年的《年轮》《校规》都很经典,当时本子不会一味追求体量。现在店家不愿意买小体量本,那种动辄几万字的本才有成本感,买情感本追大体量本越发普遍,这意味着更冗长的时间成本,无疑会劝退一些玩家。”
为什么会出现大体量本越来越受欢迎的现象?虎嗅与数位推理爱好者沟通发现,他们有个朴素的共识,剧本杀的核心在于“杀”。“任何有体验的本子,平衡性、体验感都要通过‘杀’来演绎。”
顺着这套逻辑,玩家对演绎、沉浸感的追求会倒逼店铺采购更大体量、复杂叙事的剧本,这一趋势由市场端反馈到供给端,剧本杀作者为适应市场变化会创作更多大体量本,创作天赋有限作者只能注水撑字数——于是,玩家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可读性越来越差,最终反馈到单店经营,翻台率降低,破梗翻车进一步影响玩家复购率。
鉴于此,很多一二线城市剧本杀店铺尚处在赔钱赚吆喝的阶段,何况二三线城市。所以,剧本杀始终难以形成从高线向低线城市渗透的趋势——百度搜索指数显示,剧本杀高搜索热度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居多的沿海及中西部一线城市。
即便从各个城市门店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剧本杀门店也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数据显示,2021年5月,大众点评北京、武汉、上海地区“剧本杀”类别店铺分别高达663家、634家、551家。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剧本杀市场分析报告》
投资人李强(化名,主要关注消费赛道)调研了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发现,“北京、上海的店铺,很多前期投入数十万、近百万,低价策略下,单月盈利刨去房租、剧本采买、人力、运营等费用利润不到50%,一年甚至更久才能盈利(但也要看经营能力),多少人能撑这么久?”
他还进一步说道,“表面上剧本杀随着媒体报道越来越火,但调研一下各大城市新开/死掉店铺比例就知道,出圈不过是在满足大众的新奇感,这个行业仍处于拓荒阶段,连规则及准入门槛都没有,火三年也是‘虚火’。”
即便如此,贺北辰却乐观的认为,泥沙俱下是任何新兴行业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从单店盈利模式、创作生态到发行平台、打击盗版等制度建设虽处于早期阶段,但疫情正帮助市场逐步淘汰很多规模小、经营能力不佳的店铺,进而推动整个行业进行一次内容“清洗”。
“低价引流店铺大批倒闭,市场上剧本杀核心用户群恒定,这些目标用户要玩本就会分流到更多经典本、精品店铺,完成一次良性的内容升级。所以,很多积极求活的店家疫情期间还在不断买本,他们的信仰在支撑剧本杀生态向好的一面进化。”
展会异化成“劣币”源头?
在与数位剧本杀从业者沟通剧本注水、抄袭等乱象时,虎嗅发现“展会泛滥”对剧本杀内容生态的破坏正变得原来越严重,甚至加剧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以2021年全年剧本推理展会数据为例,全国举办的剧本杀展会累计72场;从单月举办 / 规划的场数来看,展会举办场数在上半年呈逐步上升趋势,以7月举办的13场为峰值,下半年举办场数呈逐步下降趋势。
按照目前展会参展规模来看,最大展会是3000店家票,按照正常的比例1:10算,上限应该在300部作品(展会新本占比大概为40% );即便中等规模区域展会也要1000多人,至少有100部作品。综合线上发行平台推理大师给出数据初步估算:整个剧本杀行业,仅2021年一年上线的新本就超过6000部。
资料来源:剧本推理展会小程序 |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展会泛滥使得内容供给也参差不齐,不管什么完成度的本子交钱就能参展,结果新本上线速度远超过市场消化速度增长还快,一些店铺买回来剧本还没开几车又出新本了,玩家被新本营销吸引倒逼店家加快买本频率,甚至跳过测本环节‘盲买’,容易翻车不说,口碑也会变差。”音派表示,目前各种乱象对内容生态伤害最大就是展会泛滥。
甚至,展会泛滥会带动剧本需求激增进而压缩创作周期,越来越多剧本变成批量制造而非创造。
“ 2018 ~2019年有一种模式,某些工作室会在网上先找一个经典的故事大纲,再分给数位兼职写手疯狂输出,这种本一眼看上去设定、题材都不错,但本子太套路、三刀两毒,玩起来很容易破梗翻车。”贺北辰表示。
他进一步补充道,这类作品不光套路化,而且已经能实现流水线式作业,“一般优质作品创作周期长达数个月、半年之久,但这种本一个月能写四五部,每个本子就赚百十套的钱,等工作室口碑恶化立马换个名字继续流水线作业,即便坑了店主、坑了消费者,但工作室也能回本,甚至赚到一些钱。”
除此之外,一些头部发行依赖展会增加品牌效应,导致本子创作周期一再被压缩,从半年到三个月再到一个月就上展,创作如此仓促故事自然套路化,可玩性不强。
而且,剧本杀行业发展至今,不少展会上店家选本不光受内容影响,还受制于圈子、办展人关系以及营销等因素。音派表示,作为发行,见过一些头部玩家在展会上非常会营销,“ 发行跟展会主办方关系好就能拿到展会的 C 位曝光,店家抢独家本、城限本也要跟发行方的关系好、商务能力强。”
剧本类型发售范围剧本售价创作周期盒装发售向线下店发售,不限数量300 ~ 600元约30天左右城市限定仅授权城市3~5家店1000 ~ 3000元约90天左右独家授权仅授权 一城一店3000元以上约180天左右
剧本杀三种发售方式对比
一方面,展会为整个行业提供内容供给,失去了内容门槛后无疑会加速劣质本子挤占内容市场,这既加大了店家选本难度,又垒高了内容成本;另一方面,剧本杀相较影视创作自由度其实很大,很少有需要过审、强意识管控的创作瓶颈,自然使剧本杀内容生态泥沙俱下。
诚然,大浪淘沙是正常的市场汰换规律,可眼下生态上下游玩家皆已入场,剧本杀行业却开始走下坡路,意味着剧本杀的内容生态已经到了需要监管入场规范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4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 公安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应急管理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该《通知》为首个国家范围内针对剧本杀、密室逃脱管理规范,预示着国家开始将剧本杀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纳入监管。
当然,展会对剧本杀内容生态造成的冲击始终处于明面,而对整个行业影响更为深远的盗版治理才是当下必须要下猛药的“病灶”。
剧本杀盗版现象之所以如此猖獗,隐蔽性在于盗版与正版在体验上并不会有明显差异。
一方面,作为一种易上瘾的游戏,剧本杀对 DM、推演甚至灯光、音乐、装修要求越来越高,背后是对氛围感、沉浸感的追求。可是玩家根本不知道店家是否在侵权,就算打官司,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本子都不是正规出版物(剧本杀作者还会根据店铺需要频繁改本),相应法律、法规没有跟上,所以维权举证艰难。
另一方面,行业长期处于“喜新厌旧”状态,店家必须不停采买剧本吸引新玩家,一些线下店铺为降低熟客复购成本,主动将钱送到盗版者口袋,QQ群、闲鱼上仍然充斥着极低价格的剧本售卖信息,其中不乏《刀鞘》《古木吟》《第二十二条校规》等著名剧本。
甚至,贺北辰介绍,去年长春出现了一股逆向风浪,“一家剧本杀会装潢的金碧辉煌,请本地最好的 DM,店里还有喷泉,凭借环境的氛围感抢了不少客流,使本地店铺难以与之竞争,但他们买盗版本,印刷用PVC、锡箔纸,质感比正版还好,然后强行解释说,‘发行不给放授权,我们只能自己研发’。”
对此,王梦池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像影视一样线上化、数字化,不过,影视进入线上数字化经过数十年探索及底层建设,而剧本杀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尚显稚嫩,所以仍保持纸质盒装为载体的发行方式。
“绝大多数工作室没有资本建立数字化版权,比如通过线上把内容给到线下门店,这中间版权保障、收入监控都无法解决。这样情况下传统盒装是主流,至少能保证上游收益。”
等于说,剧本杀作为一个由创作者-发行商-平台/实体店-消费者组成的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目前还未形成良性反哺,连底层(制度、法规、行业公约等)系统、利益分配都尚在探索阶段。
不过,王梦池认为,随着从业者版权意识的提升和盗版风险的增加,行业共识、制度都会慢慢建立起来。“听说美团有一个高层会出来创业,项目就是做剧本杀底层票房分账系统和平台,推理大师也在推类似项目。这种基础设施建立起来,透明化的收益监控才有可能实现,才会出现更符合市场逻辑的发行方式。”
注: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张璠、李强皆为化名。
#我是虎嗅商业消费组副组长黄青春,关注文娱社交、游戏影音等多个领域,行业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