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11月23日,比亚迪官方表示,公司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价格上调2000元~6000元不等,具体车型的调价的幅度各不相同,还得另外通知。
比亚迪的涨价,会不会引发业界跟随?这个影响是正面居多,还是藏着隐忧?
根据比亚迪这次公告,价格上调主要受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变化及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两方面因素影响。而根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系列政策及规划,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新能源车辆国家将不再给予补贴(现有补贴额度:插电混合动力车4800元/台、纯电动车12600元/台)。
比亚迪官方明确表示,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这意味着最后的时间段,还可能催生一波年底下订热潮。
从比亚迪今年的表现来看,新能源车销量是高歌猛进的,多年的忍耐、培育和潜行,终于集中在今年爆发。10月销量217816辆,同比增长142.2%。乘用车方面,DM车型销售114361辆,EV销售103157辆,各款车型均有亮眼表现,没有哪个是拖后腿的。
上市几个月的海豹10月就热销11267辆,这怎能不让其他车企眼红?要知道,大部分的新车上市后,如果几个月都不上量,最终可能就定格在三四千台的水平,如果更差的,上市就是退市的开始了。
如今,10月份比亚迪市占率突破40%,这意味着国内每销售10台新能源汽车,其中就有4台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对于比亚迪来说,已经不是第一追求了,甚至也不需要自鸣得意。但是如何在智能水平和品牌美誉度上提升,这才是这个企业长期面对的命题。毕竟靠销量上来的基本就是国民车,如果要趁势超越同级,必须有杀手锏。
如今比亚迪宣布官方提价,大概对销量也不会有什么冲击。因为此前国家补贴纯电车12600,明年没有了,那么企业本该把缺口都转嫁到市场价格上。如今显然就是只转嫁一半或者更低,这就有一种向市场示好与让利的姿态。这种透明度很高的做法,反而容易获得消费者的理解。
毕竟,如果明面不涨价,那意味着企业要消化所有成本,会不会使企业在其他地方暗补回来,比如降低车辆质量和配置,这才是消费者担忧的地方。
因此比亚迪的宣布涨价,是有利于市场及早消化也有助于销售沟通的透明化,进而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满意度的提高,最终是会拉动销售的。尤其是在品牌与产品的发展势头比较好的情况下,公众对热门车型反而会买涨不买跌。
这样一来,所谓薄利多销,比亚迪损失的利润,也可能个通过更大规模的销量来弥补。相反,如果本身就卖得不好,还继续降价,不但利润全无还直接损害品牌形象,到后来还是可能卖得更惨。
新能源车今年经历了很多外部的不确定性风波,涨价的多,降价的少。从长期来看,大众类产品的价格走低,高端类的产品价格稳定,这是比较正常的状态。
有德国豪车近期降价,恰是因为此前对市场真实需求没有把握所致,也是产品力和价位不匹配需要重新调整的结果。至于特斯拉的降价,则是规模化生产之后带来的成本下降,使得其利润率很高,所有有了降价空间。特斯拉还有点像比亚迪一样,已经不需要再去降价多卖,而是要涵盖更多的细分市场。
那么国内的新能源品牌,是采用涨价还是降价,这看似由成本价格体系决定的,但是在产品传达到消费者之间,依然有着很多解读空间。如果消费者对企业的期待是正向的,那么无论降价升价都不会带来冲击,当然,频繁调价例外,会被人骂死。相反,如果对目标消费者无法把握,那么涨价和降价都是一种试错,也会直接造成品牌稳定性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