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财经 王哲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地主”平安不动产控股或参股超过400个地产项目,总有偶尔看走眼的。
1月11日晚,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迪马股份),披露了一则关于新增诉讼、仲裁的公告。
从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9日期间,迪马股份共新增了诉讼、仲裁案件共9.185亿元。大头被权益纠纷案件占了,共计9.01亿元。
其中,与平安不动产在昆明的一个合作项目,因当初平安不动产子公司以占项目20%股权的方式,借款给迪马股份子公司。
合同到期后,项目开发商并没有如数还钱,且没有收回20%股份。因此,平安不动产子公司,将迪马股份在内4家公司,起诉至上海仲裁委员会。案件涉及金额6.614亿元。
不经意间,迪马股份把和平安不动产之间的“股+债”问题,以公告的方式,曝光于公众。
自曝“股+债”
从迪马股份发布的公告来看,平安不动产与其“翻脸”,发生在1月9日。
桐乡市安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桐乡安豪)作为原告,将昆明东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昆明东维)、昆明东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昆明东新)、昆明东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昆明东乾)、迪马股份,起诉至上海仲裁委员会,涉及资金6.614亿元,目前此案正在仲裁中。
桐乡安豪是平安不动产旗下的子公司。它的股权结构为,深圳市平安创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平安不动产持股49%。
平安创科的股权结构有点特殊,它分别由深圳恒创投资、深圳平安金融各持50%的股份。而深圳恒创投资又是平安不动产的全资子公司;平安金融则为平安保险的全资子公司。
也就是说,平安不动产和孙公司平安创科合资成立了桐乡安豪,但51%的控股权给了平安创科。
迪马股份披露的公告显示,桐乡安豪曾与昆明东维等四家公司,签署股权以及借款融资合作协议,约定桐乡安豪取得昆明东乾20%股权后,向昆明东维提供借款。借款到期后,昆明东维应予以偿还,同时昆明东新需回购其持昆明东乾股权。
需要指明的是,昆明东维是昆明东乾的全资子公司,后者则由昆明东新和桐乡安豪分别持股80%、20%。
昆明东新为东原房地产全资子公司,后者为迪马股份地产板块的主要平台,持股92.8%。穿透股权,为重庆东银控股旗下子公司。实控人罗韶宇、赵洁红。
现桐乡安豪认为,昆明东维在该笔股权及借款融资合作项下,有到期款项未能偿还,故其申请昆明东维履行偿还,包括借款本金以及违约金在内的义务,并向上海仲裁委申请昆明东新履行股权回购义务,以及申请其他被申请人承担相应担保责任等。
明面上以股权投资的形式进入地产项目,实则为开发商项目开发提供融资贷款。迪马股份与平安不动产典型的“明股实债”操作,被堂而皇之地公告出来。
背后的“暗雷”
站在平安不动产的角度上,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不管迪马股份涉不涉及“明股实债”,但从金主平安不动产手中借债是事实。现在随着迪马股份的主动曝光,双方友谊的小船是否会就此打翻?
房财经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8月份,平安不动产和迪马股份之间,合作成立的开发公司或合伙企业,共有12家。分别涉及平安不动产旗下的桐乡安豪、深圳安创投资、盛钧投资、豪宇企业管理、联新投资。
与桐乡安豪合作的为2家,除昆明东乾外,还有一家名为横琴安恒投资的合伙企业,迪马旗下东原地产和桐乡安豪占股16.77%,安创投资持股66.67%。
与安恒投资合作的开发企业共有3家,分别为,郑州安和嘉盈、武汉东卓、武汉迪马智睿。其中前两者安创投资持股49%,迪马旗下子公司持股51%,后者安创投资持股40%,迪马持股39%。
与盛钧投资(原恒创投资,平安不动产旗下企业)合作的企业有3家。重庆东悦房地产和重庆东展钧合,平安系持股49%,迪马系持股51%;河北东序房地产,平安系持股70%,迪马系持股30%,有股权出质。
与豪宇企业管理合作的只有一家企业,名为成都东煜昌,迪马系持股55%,平安系持股45%。
与联新投资合作的有2家,分别为重庆旭原创展,迪马系持股30%,平安系持股40%;长沙原启房地产,联新投资持股49%,迪马系持股51%。
随着昆明东维事件的曝光,双方其他的合作项目是否也有类似问题?在平安不动产全国超过400家地产项目的版图中,还有多少类似的情况,隐藏在水下?
手握大把现金的平安不动产,虽没有开发能力,但以股权的形式投资,借债给开发商操盘具体项目。行情好的时候,项目顺利开发完成资金回笼,各自撤场,也无可厚非。
但现在,这种明股实债的玩法,显然危机四伏。
骑虎难下
1月13日,迪马股份发布了关于2022年业绩巨亏的预警公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为29.5亿元,扣非后的净利润亏损26.3亿元;同比亏损分别扩大8.96亿元、5.37亿元。
该消息的披露,让外界哗然。
2022年10月28日,迪马股份公布的3季度未经审核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93.08亿元,同比增长71.66%;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2.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增长142.66%。
两相对比,迪马股份2022年4季度亏损超过30亿元?罗韶宇和罗韶颖究竟做了什么?
尽管迪马股份将业绩如此剧变,归咎于大环境的不好,导致资产计提减值。但这样的解释多少显得苍白无力。
而事实上,对于此次业绩的突然变脸,迪马股份已不是第一次,它早有前科。
2022年1月份,迪马股份披露归母净利润9015万元;但到4月底,突然改口称归母净利润由正转负,录得-20.54亿元同比下降214%。
从盈利到巨亏,落差如此之大,迪马股份业绩变脸,让外界乍舌。
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中,迪马股份称2021年对存货和应收款项分别计提19.32亿元、1.8亿元的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成为业绩骤降的主要原因。
最让外界惊讶的是,2021年归母净利润巨亏,但少数股东却盈利12.76亿元。迪马股份对此的解释为,一是合作项目本期盈亏不同,少数股东损益为1.36亿元;二是合作成立的控股子公司数量增多,导致少数股东权益增加。
这背后,类似与平安不动产这样的合作有多少?只有罗氏兄妹最清楚。
在1月13日的公告中,迪马股份并没有披露少数股东权益,以及与大股东之间的利润分配数据。
但从其2022年3季度的报表中可以看出,截至2022年9月30日,迪马股份少数股东权益占比53.37%,较2021年末的50.49%,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
在利润分配项中,2022年前三季度少数股东综合收益11.64亿元,占净利润13.61亿元的85.53%,较2021年同期的65.59%,大幅攀升了近20个百分点。
而少数股东权益占比与实际利润分配占比之间,也差了32个百分点。换句话说, 2022年前三季度,少数股东在迪马的净利润中,多拿走了4.38亿元。
这种巨大的数字落差之间,迪马股份“明股实债”及与平安不动产之间“股+债”问题,被反馈的淋漓尽致。
2022年,迪马股份董事长罗韶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原地产跟全国绝大多数民营地产公司一样,就是扛,很难受,但没有别的选择。
很难受,也同样适用于平安不动产董事长蒋达强。
房财经不完全统计,与平安不动产合作的开发商,囊括多个百强房企。
在其投资的400余家房地产公司中,至少有近50家,存在股权出质、被执行、失信、退出等行为。
艰难的2022已经过去,2023年的市场会如何,目下也是雾里看花。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平安不动产的掌门人,蒋达强如何避免平安不动产深度参与的合作项目平安,始终是个考验。
温馨提示:本文著作权,归房财经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