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神药”被炒到天价,临床医生使用却很谨慎:别神话,别去抢,别盲目囤

热点资讯2022-12-31 18:16:25智慧百科

辉瑞“神药”被炒到天价,临床医生使用却很谨慎:别神话,别去抢,别盲目囤


近期,新冠感染者数量激增,辉瑞新冠特效药Paxlovid成为了很多重症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但要想得到它,并不容易。

在可查询的购药平台,Paxlovid一药难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拨打了多个医疗机构电话,均被告知药品此前已给需要的患者使用,当前没有货。而黄牛手中的Paxlovid约等于天价,网络上有段子写道:有人一边喊着“只把药卖给真正需要的人”,一边报价一盒数万元。尽管如此,相关消息的评论区依然挤满了打听行情的人。

与院外的疯狂需求截然不同,临床医生对Paxlovid的使用尤为谨慎。近期,不少顶级医院发布的诊疗方案中对Paxlovid的对应群体做了更加明晰的要求,北京已经收到Paxlovid的卫生社区中心,并不急于开出第一张处方。同时,不少临床医生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Paxlovid的合理使用问题。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不要‘神化’辉瑞的新药,没有(药)就没有,不要到处去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在新冠防治专家访谈会上表示,Paxlovid和很多药物存在冲突,需要告知医生自己平时用药情况,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使用,要考虑用药的收益和风险。


不要“神化”Paxlovid,

不是所有老年人都能用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是由辉瑞公司研发的一款用于新冠病毒治疗的小分子口服药物,一盒有30片药丸,其中奈玛特韦20片(每片150mg),利托那韦10片(每片100mg),每盒为5天的疗程用量。在国家卫健委今年3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Paxlovid的适用人群为发病5天以内的轻症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岁-17岁,体重≥40公斤)。


成人重症、危重症临床分型情况 公开资料整理

临床数据显示,Paxlovid能够将高危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约88%。很多有重症风险(包括高龄、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基础疾病)的群体确实需要这款药物进行治疗。

因此,网上的求购者中,大部分是为家中的老年人而来。这些老人往往有基础疾病,此前又未接种疫苗。事实上,从12月中旬开始,全国陆续出现寻药的情况。特别是近期重症患者增多后,求购药品的信息变得更多。正规渠道一药难求,一些人转战“黑市”,但在那里,Paxlovid早已被炒至天价。

通过这些渠道重金购药是否值得?彭劼提醒,不要“神化”辉瑞的新药,“没有(药)就没有,不要到处去抢。毕竟它是一款处方药,有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有药物副作用的问题。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对患者服药后的获益和风险进行评估,不要盲目囤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司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但他更侧重于提醒用药时间,“如果手里有药,出现症状后建议尽早使用,但在使用之前应该在医疗机构向专业的医师、药师咨询,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遵循专业意见用药。”

用药的谨慎还体现在医院官方发布的诊疗方案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医院纷纷公布/更新新冠诊疗方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以下简称协和版《方案》),以及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牵头的《中日医院成人Omicron病毒感染初始诊疗方案》(以下简称中日医院版《方案》),两份方案均对新冠治疗药物进行了说明。

根据协和版《方案》,对于门诊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建议在病程相对早、核酸阳性的患者中使用阿兹夫定片,有发展为重症/危重症危险的人群推荐使用Paxlovid、瑞德西韦或Molnupiravir。不推荐出院后继续使用瑞德西韦、糖皮质激素或巴瑞替尼;中日医院版《方案》中“新冠治疗药物剂量调整标准”提到的新冠治疗药物有Paxlovid、巴瑞替尼和托珠单抗。

上述药物中,Paxlovid、Molnupiravir、巴瑞替尼、阿兹夫定均属于新冠口服药,瑞德西韦、托珠单抗需要注射使用,且瑞德西韦、巴瑞替尼、托珠单抗面向的是重症患者。


资料来源:每经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

根据协和版《方案》和中日医院版《方案》,这款所谓的“神药”并非面向所有人;而且,即便是其他几款口服药物,也并非适用于所有老年群体。


为何要慎用Paxlovid?

专家:需遵医嘱且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一些近期拿到药的医疗机构也与上述临床医生一样慎重。12月30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北京市内多家卫生服务中心,其中房山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房表示,已有辉瑞新冠特效药“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不过目前还没有开出第一方。

该人士表示,新冠患者是否符合该药适应症应遵医嘱,“具体什么情况能不能开,得让大夫判断、诊断”。

另外,昌平区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士表示,已经接到药物将来的通知,但至今没有配送到。目前,社区医生已经接受完相关培训,基本要求是65岁及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并且当日抗原阳性,其他情况需遵医嘱。门诊时老人需要亲自前往。

为何临床医生对Paxlovid的态度与火爆的需求截然不同?12月28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书面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Paxlovid是已经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用药,不适合预防,目前国家诊疗方案是轻型或者普通型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人群,没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没必要使用,需要发病5天内使用,超过5天则效果受到明显影响,注意事项主要是和很多药物存在冲突,需要告知医生平时用药情况,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使用Paxlovid,基础用药可能需要先调整。

中日医院版《方案》亦提醒,Paxlovid给药时需特别关注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以及药物剂量和鼻饲给药等注意事项,避免因药物治疗带来的其他风险以及对疗效的影响。

从Paxlovid作用机制看,这是因为利托那韦能抑制肝脏对奈玛特韦的代谢,让其能够维持12个小时的有效血药浓度。但同时抑制了肝脏对其他药物的代谢,比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抗凝药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Paxlovid说明书显示,在“禁止与本品联用的药品”一栏,有超过30项需要慎用的药物明细。


图片来源:中日医院版《方案》截图


Paxlovid说明书“禁止与本品联用的药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鄢银婵 摄


国产同靶点药物研发加速,

最快上市要到明年2月

抛开盲目跟风、恐慌备药,电商停售Paxlovid、多家线下医院及互联网医院断货的另一面,是Paxlovid的供货短缺。

12月28日,辉瑞方面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正在积极调拨全球资源,全力保障中国市场迅速增长的临床及用药需求。同时,互联网医院平台也对优先推荐购买人群做了明确划分,或者对求医问药者做出明确提醒。

12月29日,医联方面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Paxlovid在医联平台限量供应,基于用药指南,将优先倾斜给高危人群,包括65岁以上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未接种疫苗者。并且要求上述患者在就诊时提供相关身份证明,以确保能够精准地将药品供应给这些群体。

该人士表示,Paxlovid的使用时机为症状出现5天以内。互联网医院不受时空限制和高可及性的特点,能够针对这一问题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让患者在出现症状的第一时间就可以来到线上寻求到专业医生诊断,并且获得药品供应,同时也能够帮助线下门诊分流,减少患者交叉感染几率,让患者能够在最佳时期内尽早用药。

截至发稿,医联方面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Paxlovid在平台每日限量上线。记者也在京东健康APP内看到有医生将个人简介内容修改为Paxlovid“抢药”提醒,称“处方是获取抢药资格的钥匙,并不是有处方就都能抢到货”。


图片来源:京东健康APP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与Paxlovid同靶点(3CL)的国产新冠特效药上市。但在Paxlovid需求大涨时,多款国产药物的研发也在提速,甚至展现出替代Paxlovid的潜质。

12月29日,“君实生物”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全球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了君实生物(HK01877,股价48.50港元,市值476.69亿港元)旗下的口服核苷类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VV116(JT001)对比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药物(PAXLOVID)用于伴有进展为重度包括死亡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早期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NCT05341609)成果。结果显示,VV116治疗新冠效果不输Paxlovid。

12月28日,远大医药(HK00512,股价4.60港元,市值163.28亿港元)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口服小分子药物GS221已经开展了多个临床试验。集团已实现GS221的中试放大并建立了相应的生产线,目前已具备4000万人份的年产能力以满足治疗需求。

此外,“江苏药品监管”微信公众号26日消息,江苏省药监局召开先声药业(HK02096,股价11.62港元,市值309.14亿港元)新冠治疗药物SIM0417研究进展专题调度会。据介绍,SIM0417为先声药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开发的3CL靶点新冠治疗口服药。12月16日,该项目Ⅲ期临床已完成全部1208例患者入组,进度处于国内3CL靶点药物第一位,预计最快于2023年2月上市。

据每日经济新闻12月28日发表的《辉瑞新冠特效药热度攀升,国产同靶点药物研发再提速:推进到哪一步了?》,目前已有多款国产新冠药物进入临床Ⅲ期,2023年国内或将迎来多款新冠治疗药物上市。

记者|林姿辰 金喆编辑|魏官红 何小桃 杜恒峰

校对|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