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吕栋】
2月9日,小米集团举办了2023年首场投资者日活动,董事长雷军、总裁卢伟冰等管理层悉数现身。在会上,雷军提到了不少小米造车项目的细节,而卢伟冰则着重提到了手机市场。
根据网上流传的会议纪要,当被问及2024年出车会不会太晚时,雷军回应称,造车新势力比小米提前了6-7年,但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
观察者网就网传会议纪要向小米方面求证,对方表示,相关内容可以参考,但无法确认。
昨天(2月9日),小米集团收涨8.5%,今天则收跌3.3%,目前市值3264亿港元。
5000万华为手机用户被小米抢走?
尽管市场对小米汽车保持了高度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在小米汽车量产上市之前,这家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还应该是手机。
“手机还是主业,继续关注高端手机这一块。”根据网传投资者会议纪要,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会上被问及“2023年关注的3-5件大事”时说道。
将更多精力放在造车上的雷军,在会上没有过多提及手机业务。但据他透露,2022年,小米手机忠诚度大幅提升,用户再换手机的比例超过50%,小米对所有品牌都是净流入。
手机行业老兵、新晋小米总裁卢伟冰补充称,小米品牌在高端人群的偏好占比现在是13%,小米高端手机更加吸引苹果用户,超高端用户也在大幅流入。他还透露,过去3年,华为手机流出了8000万用户,其中5000万被小米抢走,苹果抢走2000万,荣耀抢走1000万。
然而,观察者网查询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和IDC的数据发现,2022年全年,苹果以19%的份额排名全球第二,领先小米6个百分点。在中国市场,苹果以16.8%的份额与OPPO并列第三,领先小米3.1个百分点。
因此无论卢伟冰所说数据真假,小米与苹果都仍存明显差距。
实际上,虽然不断对外释放高端化成果显著的信号,但在整体出货量上,小米手机正承受着巨大压力。
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小米手机以1.53亿部的出货量和13%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出货量同比下滑20%。虽然表现好于OPPO和vivo等国产品牌,但相比第一名三星6%的下滑幅度,以及第二名苹果逆势增长1%,小米的表现还是逊色不少。
在国内市场上,小米手机的战绩也不如人意。根据IDC数据,2022年国内手机市场同比下滑13.2%,其中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23.7%,排名滑落至第五,相继被荣耀和苹果反超。
如果单看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数据,小米手机国内份额已滑落至12.5%,排名第五,仅高于逆势增长的华为3个百分点,有进入“others”序列的风险。
图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在回顾去年手机市场时,卢伟冰在会上没有过多分析小米自身的表现。
他提到,2022年全球手机市场下滑12%,中国市场下滑13%,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宏观经济恶化外,还包括芯片从短缺到过剩,以及竞争加剧(三星率先开始降价成为价格战开端)等。
事实上,除了整体手机市场面临的共同不利因素外,小米在传统优势市场印度也正遭遇挫折。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小米手机在印度的出货量同比下滑40%,以1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被三星和vivo反超。2022年全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虽然依然排名印度第一,但同比大幅下滑26%,是所有厂商中降幅最大的,市场份额仅领先第二名三星1个百分点。
“现在有些问题也超出了企业自身的能力,我们坚信自身的合法性和法律的公正性。”卢伟冰在会上坦承,小米2022年在印度市场遇到巨大挑战。
但卢伟冰认为,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市场,依然非常重要。他表示,2023年是小米印度业务策略调整年,将放弃销售量第一的包袱,保证印度业务的存续性,降低经营风险。
展望2023年的手机行业,卢伟冰预计,市场下滑幅度将会收窄,全球大盘下滑5%,中国大盘下滑4%,有利因素包括美元贬值、库存危机解除(一季度末,最晚到二季度能达到健康水平)、竞争趋于理性等。虽然春节过后市场更乐观,但要到2月底才能看得更清楚。
2024年出车,会不会太晚?
虽然比一众新势力起步晚的多,但小米汽车项目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手机市场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小米重金投入的造车计划何时能带来回报,是小米面对投资者不能回避的话题。
小米董事长雷军在本次交流会上透露,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投入超过30亿人民币,汽车研发团队超2300人,“初创阶段,是别的汽车厂的3倍投入”。
可以看出,相比去年媒体报道的“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在接近半年时间里,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可能已扩张超1800人。
对造车计划的重视,从雷军自己的时间安排上就能看出。他透露,自己一半的时间投入在造车上,四分之一的时间投入在手机、IOT和高端化战略上,剩下还有四分之一在其他事情上。
自官宣造车以来,“谍照”、供应商泄密等事件,让小米汽车不断成为网友热议焦点。
网传小米MS11的第一轮谍照
但舆论中有不少观点认为,小米造车起步“太晚了”,理由是新能源市场已经被比亚迪、长城等传统车企,以及“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们完成了市场教育,他们在产销量、车型和技术路径的试错上也走出了很远,让现在才起步的小米汽车“难望其项背”。
从小米早前公布的情况来看,其第一台量产车的定价会在“30万元上下”。在这个价格区段上,蔚小理阵营早就用口碑颇高的SUV、轿车等车型占据了用户心智,2024年才下线的小米汽车是否有能力与他们PK?
更何况在20万元以上价格段位,比亚迪、长城等厂商还有着竞争力极强的多个车型,等着争夺那些对“30万元”价位感到犹豫的车主群体。因此在外界看来,还有1年多才能下线的小米汽车,面临的必将是极为惨烈的市场竞争。
针对2024年出车会不会太晚的质疑,雷军在本次会议上回应称,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他认为,造车新势力布局汽车产业比小米提前了6-7年,但是小米的优势在于电子技术和用户体验上,2024年出车时间刚好。
雷军还透露,2022年9月小米软膜车如期下线,12月底开始冬测,效果比想象好。小米自动驾驶第一期规划140辆全国测试,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各团队的计划都比预期要好。
但在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市场,其他业务暂时无法成为业绩支柱的背景下,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的造车计划何时能盈利呢?
“我们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雷军表示,从长期来看,汽车和小米手机一样,除了硬件利润,更重要的是软件利润。“小米的优势在于整合能力,汽车以往可以整合销售、售后服务、充电桩,未来汽车可以整合的服务越来越多。”
面对汽车业务是否有独立融资计划的疑问,雷军回应道,过去3年,小米建立的线下一万家门店对小米汽车的营销很有帮助。该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都有业务,也会是个大的营销网络。小米100%持有小米汽车,就是在于对小米资源的复用。
展望2023年,雷军认为宏观环境正在好转,消费电子市场开始回暖,但风险挑战仍存。他透露,在经营策略上,小米内部已经把利润放在重要位置,优化管理结构、提升效率和商业模式,同时将保持巨额现金储备,谨慎投资。
“期待有一天手机、汽车、智能家居全线打通。未来执行这个策略,我们不排除并购一些好的公司,但是也会考虑稳健经营。”雷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