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委书记的早餐,为何被国务院点赞?

热点资讯2022-06-08 08:40:23未知

一位市委书记的早餐,为何被国务院点赞?


芜湖起飞了!

文 | 华商韬略 李 君

尽管被长三角黄金经济带包围,但在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的光芒下,历史上的芜湖,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产业地位,向来缺少存在感。

2020年,芜湖的GDP增速只有3.8%,拉一张长三角城市成绩单,芜湖只能排到第21位。

但一年后,芜湖的GDP增速高达11.6%,领衔长三角41城。

这种变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企业有什么困难,大胆提】

“有什么困难,大胆提!”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六早晨,面条、豆浆、煮干丝摆在饭桌上,几位芜湖企业家和市委市政府的主管领导,正在边吃早餐边交谈。

在早餐开始前,市委书记单向前只提了一个要求——在座者不必忌讳,尽管畅所欲言。

一位企业家记得一个细节:当天下起了小雨,单书记请企业家们坐到了餐桌内侧,他和同事们,坐到了更容易淋到雨的外侧。

2021年至今,身处芜湖的企业家,基本上都参加过这样的周六早餐会。

2021年3月,还是芜湖市委副书记的单向前提出,应该办一个早餐会:把全市的企业家都请来,没有官话套话,只管提问题,说困难。2个月后,他升任市委书记,这一创举也被沿用下来。

在安徽,芜湖虽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与“老大”合肥相比还有7000多亿的差距。

在一次去上海的考察中,单向前更是大受“刺激”,上海那样大的体量,仍在高速发展,芜湖要起飞,下苦功刻不容缓。

发展区域经济的关键,在于企业。营商环境,则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空间与速度,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最有发言权。

于是,一周一次的畅聊早餐会,成了单向前和本地企业家们交换意见的抓手。至今举办的49次早餐会,单向前从未缺席。

在一个多小时的早餐会上,发言者是企业家,倾听者是政府官员。企业家提出的困难和问题会被一一记录,并交办各职能部门跟进办理。从企业需要哪些支持,物流成本怎么降低、到紧缺人才怎么招引……一条条决策意向,都从聊天中产生。

在给企业家办事上,单向前反复强调一个“快”字。

据统计,从第一场早餐会以来,芜湖市相关部门共汇总建档涉企事项218件,截至目前已解决145个。

一位参会企业家说,自己在早餐会上提出的产业链问题,第二天就得到了回复。

“我以为都是知名企业家才能上早餐会,自己哪够格?“操着一口方言的腾明生在受邀参加后感到格外惊喜。

在早餐会上出现的并不只有知名企业,也有小微企业;不只是企业家,也有大学生、农民创业者;覆盖芜湖各产业领域,也覆盖了企业各个环节。

尤其是去年6月一场备受关注的小微企业专场,聊到了芜湖广大“小老板”的心坎里。

“大家慢慢吃,边吃边聊,别着急,每个人都有说话机会。”单向前的开场白让在座小老板们放松不少,十分暖心:

“企业的起步阶段,往往最需要关注和帮助。”

早餐会聊出了企业家心声,也成为了芜湖的营商环境名片。之后,单向前又把早餐会先后开到了深圳、北京,带来不少连锁效应。

“上没上过早餐会”由此成为了芜湖市投资圈的风向标,一位投资人透露,上过早餐会的项目,基本上盲投1000万起步。

如今的芜湖,很多企业家都排队等着上早餐会。而在这49场早餐会上,会后合影,每一次C位,都留给了企业家和一线职工。


↑ 早餐会后合影

【企业该享受的政策,要立马兑现】

“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让企业能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盈利。”

光喊话没用,帮企业把利润搞上来才是王道。从单向前的一系列举措中,可以看出他的主动性。

对于企业落地发展的根本,这位新上任的市委书记直击本质:

“一家企业能不能在一个地方落地,其实关键并不在于办事的快慢,最终要取决于企业能否盈利。”

“降成本,涨利润“,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提高1%的利润,涉及到企业技术、产业链、政策条件等全方位的改造。但这位市委书记决心要做,如果这件事儿能做成,每个企业提高1%的利润,累加在一起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定下目标后,单向前带着相关部门,将对芜湖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300家企业研究了一遍。

经济学博士出身的他在拆解这些企业资产负债表、综合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构成的基础上,又成立了能源、用工、物流、税费、融资等9个工作组,分别研究降本增效举措,帮助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1%的利润率。

“企业不用你去教它怎么做,它的经营成本能不能下降,能不能直接带来利润率上升1%,企业会有切实的感受。这是构筑我们现在营商环境的原点。”

1%的利润,政府说了不算,企业说了也不算。单向前计划着,一定时间后请第三方机构来评估,看看1%的量化目标是否真的实现。

这一“芜湖1%工作法”,后来被国务院公开通报表扬。

他在改造服务流程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前,小企业要想享受一个政策需要走几十道审批,盖百多个章。现在,单向前提出,“不要让企业找政策,让政策找企业”。

他正在构建一个网上政策超市,把散落在各部门的惠企政策在网上进行标准化,只要把企业代码、法人代表等信息输入,该享受的政策立马兑现。

“芜湖要让政策兑现像网购一样方便。”单向前给出了一个承诺。

从“畅聊早餐会”到“1%工作法”再到“政策找企业”,这些改善营商环境的策略根本上提升了芜湖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2021年,芜湖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700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40个;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763个,居全省第一位;实际到位资金1664.6亿元,位列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15.1%。

用芜湖老百姓的话来说:“芜湖起飞了!”

一年前,单向前还在思考怎么让芜湖热起来,现在芜湖真的热了。他欣喜的同时也坦言,目前芜湖的GDP还比较脆弱,需要大家给更多时间。他很激动地向企业家们喊话:

“有事随时找我们,一定做好服务!”


↑ 早餐会上交流

【企业好,才能城市好】

当下的环境,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企业家尤其艰难,芜湖对营商环境的打造,相当于为焦虑中的企业家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企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命运休戚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从来就是命运共同体。

政策不给力,地方营商环境不好,企业只能更无助;企业发展不好赚不到钱,也无法给地方班子贡献出一个好政绩。

芜湖经济的飞跃和地方政府对于政商关系的处理,为中国293个地级市,和更多的县、区政府提供了一个样本。

其实有时候企业家并不苛求一个多好的政府,而是需要政府的姿态。这个姿态不是陪着企业家散步拉家常,而是切实倾听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

“城市要为企业服务,培育优秀企业。帮助企业切实提高利润,才是营商环境的关键!”单向前如是表态,给了企业家们最有效的安慰剂。

地方政府有姿态,努力打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给企业保驾护航,地方企业家才能安心搞经营。而稳住企业,才能稳住地方GDP,稳住就业和民心。

这也是政商关系最好的状态:不碰“红线”,不越“雷池”,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一颗种子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才能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时间等不起,企业也耗不起。

在这一点上,更多地方班子可以向芜湖取经,打起精神,放下身段,加强与企业家的沟通,和地方企业“打成一片”,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渡过经济时艰。

而企业家群体,不管大企业家还是小工厂主,也都可以脸皮“厚”一点,别那么多顾虑,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更好,把诉求、困惑、规划和政府领导沟通,寻求支持,大家坦诚相待,推开天窗说亮话。

政府对企业是什么态度,企业也会用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回馈。政府用充满善意的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在各自领域发展壮大,这些企业也会共同展现这座城市的风格和气质。

如今,江苏南京、河南南阳、山东潍坊、湖南株洲、河北衡水、安徽滁州等地都纷纷开设“畅聊早餐会”。中国最早的政企早餐会,甚至可以追溯到2006年的河北廊坊。当然,早餐只是形式,倾听企业诉求,早一点帮他们化解难题才是根本。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中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从来不是简单一进一退的问题,而是政府能否为市场运行打造一个基本框架和空间的问题。这需要投入很多资源,一步一步建设。

如果政府不主动去做这些事,市场经济和所谓“企业家精神”,不会像变戏法一样自动出现。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签: 国务院  单向前  芜湖  早餐会  政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