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关于北约的消息不绝于耳。
4月6日至7日,北约外长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首次邀请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4个亚太国家外长参会。
5月14日至15日,北约各国外长在德国柏林举行非正式会议。15日的会议上,北约表示将对芬兰、瑞典提出的入约申请,作出迅速积极决定。
2022年5月18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左)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接受瑞典驻北约大使递交的瑞典加入北约的申请。
北约峰会计划于6月底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4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已经在国会听证会上宣布,日本首相将出席此次峰会。
以此次峰会为契机,在美国主导下,北约将着眼未来10年大国博弈需要,再次推出战略新概念。综合各方信息看,此次北约战略概念更新是美国借北约平台整合欧洲及亚洲盟友力量,为其未来进一步在亚太地区兴风作浪、打压中国做准备的重要一环。
那么,北约的核心任务会有调整吗?
文 | 韩冰 瞭望智库国际观察员
编辑 | 蒲海燕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北约行动指南
北约官方网站明确指出:战略概念是北约的“关键文件”,它重申北约的价值观和宗旨,对安全环境进行集体评估,推动北约因应安全局势变化作出战略调整,指引北约的政治和军事发展。通俗地说,对于北约而言,战略概念解答的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怎么做”等终极问题。
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图|新华社
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已分别于1991、2000、2010年三次推出战略概念。今年6月推出战略新概念之前,北约执行的是2010年制定的以“积极接触、现代防务”为宗旨的战略概念。这一战略概念认为,新形势下北约本土遭受常规攻击的可能性显著降低,但仍面临恐怖主义袭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网络安全以及能源、贸易、通讯等关键领域供应链中断的威胁。
近年来,北约深感2010年版战略概念已难以因应新时期变局。如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指出,2010年时,俄乌冲突还没有发生,北约还没有军事打击利比亚,叙利亚战争尚未爆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还没有广为人知,《中导条约》还没有失效,中国还没有出现在北约的雷达上......
为推出战略新概念,北约已进行一系列酝酿准备。2020年11月,北约发布《北约2030:团结面对新时代》改革报告,把中国列为北约面临的战略新挑战,审视北约此后如何加强内部团结和政治协商。2021年6月北约布鲁塞尔峰会上,北约通过“北约2030倡议”,并作出在2022年6月马德里峰会推出战略新概念的决定。
综合西方智库研究、北约官方表态及外媒报道等信息来看,北约战略概念可能做出三大调整。
2
增设核心任务
在2010年版战略概念中,北约将自己的核心任务归纳为三项:集体防御、危机管理和安全合作。
为因应大国博弈需要,北约可能会调整北约核心任务,在新版战略概念中增设一个核心任务——“综合韧性”。这一建议来自与北约关系密切的非政府组织——跨大西洋领导力网络(Transatlantic Leadership Network)。
该组织日前发布题为《1+4:描绘北约在动荡时代的未来》的研究报告,认为北约应把“综合韧性”作为新时代的一大核心任务,从“民主韧性”“共同韧性”“前进韧性”三个层面加强建设:
所谓“民主韧性”,是指北约要从制度竞争层面看待新时代的大国博弈,强调这并非简单的实力竞争,而是一场“治理方式”的博弈;
所谓“共同韧性”,强调保护将北约国家联通起来的关键基础设施、资金流、供应链等;
所谓“前进韧性”,则是强调北约要着眼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开展行动,比如对于乌克兰的援助,不是“一次性的”,而要是“持续的”。
增设“综合韧性”为核心任务的建议,折射出美国力图借北约平台统一西方阵营思想,为打压中国而加强从军事到民事的全方位动员。美国力图推动西方阵营内部形成和强化这样的主流认知:中国给美国霸权带来挑战,就是给整个西方阵营带来挑战;这种挑战是制度性、系统性挑战,事关重大;中美博弈是持久战,不是“一锤子买卖”。
2022年4月7日,北约外长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举行。图|新华社
未来,在美国主导下,北约的攻击性、扩张性将再次凸显。
跨大西洋领导力网络指出,最近大约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北约秉持“不出区,就出局”(Out of area or out of business)的口号。这个口号已经过时,以后必须改成“不入局,就入坑”(in area or in trouble)。
增设所谓“综合韧性”为北约核心任务的宗旨和这一主张一脉相承,实质上都是为北约成员国和伙伴关系国灌输“任何地方都可能是前线”的思想,流露出浓浓的煽动全方位竞争和对抗之意。
3
推动再平衡
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CFR)、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等西方智库已连篇累牍指出,随着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打压中国以及美国霸权实力相对下滑,美国已无意愿也无能力进一步分担欧洲防务责任。同时,欧盟追求“战略自主”的意愿增强,欧洲防务独立自主取得进展,与美国借防务安全掌控欧洲、维护美国霸权背道而驰。
本轮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转移战略重心的精力受到一定牵制,美欧在防务问题上的深层矛盾暂时被掩盖。但很多迹象表明,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决心已定。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玛杰达·鲁格和该智库研究主任杰罗米·夏皮罗(Jeremy Shaipro)日前联合撰文指出,俄乌冲突一方面表明欧洲没有能力保障自身安全,一方面也显示美国不可能再继续为欧洲下一代提供安全。
美国想“往东去”,欧洲既想留住美国,又想“站起来”,欧美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
在美国主导下,北约可能借此次战略概念修订,立足于维护美国霸权利益,因势利导地推动美欧防务责任再平衡,把欧洲追求独立自主的势头转化为减轻美国在欧防务压力的契机。
跨大西洋领导力网络在其研究报告中已经清晰表明这种思路,并强调未来美国将把更多精力用于应对中国,欧洲要提高自身防务能力,承担更多危机管理责任。报告还明确指出,“欧盟战略自主”概念已在一些北约盟国产生“政治毒性”,北约要拥抱欧盟发挥更大作用的雄心壮志,来规避这个概念。
也就是说,北约的家仍然要由美国当,欧盟的独立自主要着眼于为美国这个家长分担责任,而不是要和美国分家。
跨大西洋领导力网络建议,未来10年欧洲防务能力应达到北约最低防务要求的一半,小型的危机应对行动可由欧洲领导,提高欧洲国防工业效率等等。如此种种,其实都是企图在政治上给欧洲划线定向后,调集欧洲的资源为美国维护霸权服务。欧盟如在政治上不提高觉悟,有可能掉入“美国陷阱”,将如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安德烈·奥尔特加所感慨:“欧洲越努力,对美国越依赖。”
4
应对“中国挑战”
多个迹象表明,北约此次推出的战略新概念会有相当篇幅论及中国,将首次把中国作为重要挑战写入战略概念文件。北约将提出应对所谓“中国挑战”方案,为进一步打压中国做准备。
在美国煽动下,近年来北约整体对华认知日益负面消极。
据北约防务学院研究部门梳理,2019年12月北约伦敦峰会发布北约联合声明,认为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这是中国首次被写进北约联合声明。2021年6月北约布鲁塞尔峰会发布公报,认为中国是“破坏稳定的力量和系统性挑战,威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北约防务学院研究部门指出,北约内部日益形成一种共识:必须警惕中国带来的挑战。
从北约防务学院到跨大西洋领导力网络,这些与北约关系密切的智库对于所谓“中国挑战”的认知具有高度相似之处,他们认为:中国虽然没有对北约形成直接军事威胁,但是给北约带来了“多维度挑战”,覆盖5G、量子技术、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跨大西洋领导力网络甚至把所谓“中国挑战”分成七大类,提出“中国科技进步对北约安全造成多种直接影响”“欧洲和北大西洋的安全会受到对中国依赖关系的损害”“中国的海洋主张、空间政策和北极活动威胁全球共同目标的关键原则”等谬论。
北约防务学院明确表示,此次推出的北约战略新概念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北约内部兴起的应对所谓“中国挑战”的共识“转化为协调一致的行动”。多家西方智库的研究表明,北约可能在其战略新概念文件中大致按照以下思路对付中国:
其一,借助北约框架推动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等方面“脱钩”。
跨大西洋领导力网络建议,更新北约对于5G电信设备安全要求,对北约成员国国防装备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性进行审查,建立北约-欧盟对话机制以评估在关键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出口控制等领域的潜在威胁。
其二,加强北约和亚太国家联动。
跨大西洋领导力网络围绕这一方向提出多项建议,如可邀请日本和韩国成为北约“机会增强伙伴国”,或者在东京或首尔成立北约联络办公室,或者成立北约-印太委员会,为加强北约和印太地区联系提供论坛平台,或者在印太地区成立各类北约卓越中心,等等。
北约防务学院则建议,在印太地区建立一个北约卓越中心,以加强北约对于印太地区了解,便于北约在印太地区推销其理念。
北约实际上已沿这个方向开展行动。韩国情报机构日前宣布,韩国正式加入设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CCDCOE)就是典型案例。
其三,着重对中国开展科技战。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提出,北约可以和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机制(AUKUS)以及四国机制(QUAD)合作,在人工智能、芯片、量子技术、科技标准等方面围堵中国。该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指出,美英澳安全合作并不局限于核潜艇领域,也意在“深化美英澳三方在涉及安全和防务的科技、工业和供应链方面的融合”。四国机制框架下,同样有不少科技合作内容。这些都为北约在科技领域构建围堵中国的“高墙”提供了便利。
其四,在打压中国为主的导向下,拓展北约和中国直接沟通渠道,便于和中国维持对话,挖掘在打击海盗等领域的合作机遇,以及管控分歧与危机。
北约防务学院、跨大西洋领导力网络都提出,可考虑建立北约-中国委员会。不过,北约防务学院认为,目前成立这一平台的条件不成熟,欧盟和北约首先需要就各自的中国政策进行协调,欧盟2021年出台的“印太战略”有助于欧美协调在亚太地区的政策立场。
5
在欧洲降下“新铁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杨晨曦认为,北约战略新概念值得注意之处还包括,北约如何评估全球核态势,其评估将影响北约核武备的发展路径,牵动中国、俄罗斯和多个“核门槛”国家;北约还可能放宽采取军事行动的条件,便于其进行全球部署,其军事行动可能进一步撇开联合国的限制。
他认为,在战略新概念指导下,北约未来以中国作为主要假想敌而开展的军事演习也可能将升级。北约还将推动与“印太”伙伴在射导反导、高超音速武器攻防、海空协同领域的合作。在新兴安全领域,北约可能将“认知战”(或类似概念)、“舆情战”等作为新的合作领域,针对其认定的主要对手开展合作攻防演练,在网络、外空领域可能建立新的工作组或特遣部队,以加强协同。在新技术武器领域,如无人自主武器、动能武器、激光武器等,北约将把争夺相应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作为自己的新任务。
杨晨曦还指出,北约战略新概念有可能导致亚欧大陆和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安全分裂,很大程度上将在欧洲降下“新铁幕”,强化俄欧之间的军事安全对立,对既有东亚合作造成阻滞。
北约战略调整所带来的潜在长远危害不容小视。但也要看到,北约作为军事组织有其内在局限性,美欧之间、欧洲内部都存在重重矛盾,只要我沉着冷静、保持战略定力,抓住“应对美国霸权”这一主要矛盾,在外交、舆论、军事等方面做好应对准备,争取团结国际社会大多数,完全能够化解北约新威胁,战胜新的风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