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
蓝天野当得起一句
“将一生奉献给人民文艺事业”。
作者:尹洁
编辑:许晔
6月8日13点43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同志,因病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5岁。
讣告
去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环球人物》记者看着电视中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的老人,不禁想起上一次现场看蓝老主演的话剧《冬之旅》,当时他已年近九旬,却依然声若洪钟、底气十足。
视频截图
他演过《茶馆》里的秦二爷、《渴望》里的王沪生父亲、《封神榜》里的姜子牙……用70多年的艺术积淀为观众奉献了无数戏剧和影视经典形象。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在党组织的需要和安排下,放弃了美术道路,放弃了自己的原名,转而成为职业演员“蓝天野”。
对于这个人生选择,蓝天野无怨无悔:“组织上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党怎么决定我就怎么做。”
为了组织需要改名字
2020年6月,人艺68周年院庆演出因疫情改为线上直播,蓝老压台出场。他表演了经典话剧《蔡文姬》片段,饰演董祀,深厚的台词功力传递着充沛的感情。
很多人好奇: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位“90后”的老人永葆艺术青春,仿佛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和激情?
其实,蓝天野艺术生涯的起点是从绘画开始的,后来之所以转到表演领域,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个故事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红色印记。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1927年出生在河北省饶阳县的一个大户人家。他刚满月时,全家四代人就迁居到了北平。因为从小喜欢画画,他在17岁时考入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油画系学习,当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画家。
·小时候的蓝天野。
因为从小生活在沦陷区,蓝天野亲眼见到、亲身经历了在日本侵略者占领下,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有多么悲惨。
他曾回忆:“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就在官园附近。那时的官园还是一个土丘,附近经常能看到饿死的人。我家住的胡同里,三九天早晨起来,不知道谁家的门洞里就会出现冻死的人。”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上海、北平等大城市的很多进步青年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投身革命、奔赴延安,加入了共产党。蓝天野的三姐石梅就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抗战胜利前夕,石梅从解放区回到北平,在中共华北局晋察冀分局城工部工作,任务是在大城市发展地下党的力量。在姐姐的影响下,蓝天野接触到革命思想,也开始帮忙做一些辅助工作。
姐姐负责收听解放区电台的信息并记录,蓝天野就油印宣传资料,姐姐再拿去散发。此外,他还是北平地下党的交通员,经常骑着自行车,从西直门一直骑到西山,把文件、物资送给自己人,又把他们给北平地下党同志的文件、物资带回来。
1945年9月23日,蓝天野正式入党。这是他永生难忘的一天,“就像人会记得自己的生日一样,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1946年,蓝天野(后右一)与嫡母(前右)、庶母(前左)、姐姐、姐夫的合影。
抗战胜利后,北平成为国统区。然而在国民党的统治下,老百姓的生活依然水深火热。这段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学生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在同学苏民(演员濮存昕的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蓝天野开始参与进步话剧演出,以戏剧为载体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
为了进一步加强戏剧战线的工作,北平地下党成立了北平剧联党支部,蓝天野是其中一员。不过,那时他的名字还是王润森。
直到1948年秋,在从北平转移到解放区的路上,为了安全起见,组织上临时要求改名字,他就把王润森改为蓝天野,并一直沿用至今。
“那时我们和工人朋友很亲密”
几年前,《环球人物》记者曾到蓝天野家中拜访这位老艺术家。
当时,他住在北京北五环的一片老住宅区里,生活上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很多事情,他已经不大记得清确切时间,但说到北京人艺成立前后的件件往事,时间、地点、情景他却历历在目。
“我最初演话剧是从玩票开始的。”蓝天野对记者说。1944年,蓝天野刚从辅仁附中考入北平艺专油画系,就被同学苏民拉去演戏。
“当时每一所大学、中学都有剧团,剧团骨干就是学生运动的骨干。不过北京的戏剧环境当时并不太好,学生话剧水平不高。我参加了两三个戏剧团体,其中包括焦菊隐先生的北平艺术馆话剧部。”
·焦菊隐。
1947年,焦菊隐导演的《夜店》轰动一时,让蓝天野大开眼界。
“这是与焦先生的第一次合作,觉得原来戏还可以这么排。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家,想法很大,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实现,起码钱就很难筹到,排戏只赔不赚。”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专业话剧团体才开始有了长足发展。当时的北京人民文工团囊括了各个门类的艺术:歌剧队、舞剧队、话剧队……
195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刘少奇提出艺术团体要专业化,于是北京人民文工团的话剧队与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合并,这才有了北京人艺,曹禺为院长,焦菊隐任总导演兼艺术委员会主任,蓝天野是首批主要演员之一。
·曹禺。
蓝天野回忆,人艺建院的第一件事不是排戏,而是全院分成四个大组下乡下厂,他去的是琉璃河水泥厂,最少要干半年。
“里面有一个烧成车间。烧制水泥时,水泥容易结在炉壁上,越结越多就影响生产,必须打掉。如果等高温冷却下来再打,就要花很长时间,所以只能在高温时进去打。我们要穿石棉服,用棉被泡湿了全身裹上,穿石棉鞋进去,用钢钎打,打一分钟出来再换人,就那一会儿工夫出来棉被都干了。”
下班以后,总有工人来找演员聊天,有时还一起踢足球。“我偶尔有事回北京,回厂的时候就坐夜班火车,深夜一点左右到,每次总有几个工人朋友在车站接我,然后找个小饭馆吃夜宵,亲密得很。这就是一个戏剧理念:戏从生活中来。”
·1964年,蓝天野去京郊房山岗上村大队体验生活。
1953年复排《龙须沟》时,焦菊隐对演员提了不少要求,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体验生活,所有演员都被要求到龙须沟生活两个月,写观察日记,写完要给焦菊隐看,他在上面写评语。
“1958年,焦菊隐导演《茶馆》,那时候人艺实行的是角色申请制度,剧本定下来,演员看过后自己对哪个角色有意愿就写个书面申请,里面要有自己对角色的认识、打算怎么诠释之类的内容,我的‘秦二爷’就是这么得来的。”蓝天野说。
除了秦二爷,蓝天野还先后饰演了《北京人》里的曾文清、《蔡文姬》里的董祀、《王昭君》里的呼韩邪单于等重要角色。
在他看来,北京人艺建院初期并无所谓风格。“当时大家都在摸索,风格不用说建立,先是要统一。”因为演员从四面八方来,各种表演方式都有,后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才慢慢形成。
“北京人艺的风格不是凝固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就死了。如果非要给人艺总结风格,或许有3句话能大体概括:一、深刻的内心体验;二、深厚的生活基础;三、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是焦菊隐先生概括出来的。”
·蓝天野在《北京人》中饰演曾文清。
年过八旬重返舞台
1987年,蓝天野离休,暂时离开了话剧舞台。但他并没有闲下来,反而更忙碌了。
一方面,他忙着拍电视剧,《封神榜》《渴望》都是离休后拍的;
·蓝天野在《封神榜》中饰演姜子牙。
另一方面,他重新捡起了绘画,在1996年、1998年、2011年三次举办个人画展。
·蓝天野的书房摆特制大画案,演戏不丢书画。
另外,蓝天野还有收藏奇石的爱好,《环球人物》记者在他家中就见到了许多奇石,摆满了屋子。
2011年的一天,蓝天野正在准备第三次个人画展时,收到北京人艺时任院长张和平的邀请,在李六乙导演的话剧《家》中,出演了反派角色冯乐山。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2012年是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蓝天野在献礼之作《甲子园》中不仅出演了男主角,还担任了艺术总监。
接下来就是《冬之旅》。这部戏很特别,舞台上只有两位演员的对手戏,蓝天野和李立群在105分钟的时间里从头到尾不下场,有大段的台词、情感起伏十分强烈,非常考验表演功力。
《冬之旅》的首轮演出效果震撼,蓝天野和剧组走了多个城市,每一次谢幕,观众都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2017年,《冬之旅》又进行了二轮演出,这一年,蓝天野也过了90岁生日。在被问到养生的秘诀时,他爽直地说:“秘诀有,就是不要养生,身体是越琢磨越坏。”
这位老艺术家的人生,应了曹禺《原野》里的一句话——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
其热情,其追求,其成就,当得起一句“将一生奉献给人民文艺事业”,当得起一句“德艺双馨,初心未改”。
一世“蓝”心
“天野”苍茫
送别蓝天野
您一路走好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