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蛟,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投委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EMBA,复旦大学MBA,生物学硕士。拥有逾十五年医疗行业创业、管理和投资经验,累计投资逾六十亿元人民币。经典投资案例:热景生物(688068)、安必平(688393)、联影医疗(688271)、博安生物(HK:6955)等。
曾获评“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投资人TOP50”,“2021年中国年度IVD精英投资人TOP10”等奖项。
技术创新和成本领先是2023年投资主旋律
第一财经:高特佳投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0亿,长期专注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相关的基金有35只。您长期专注在医疗健康,有超过15年从业经历,投过联影医疗、热景生物等著名案例,投资的金额超过60亿,能跟我们分享一下2023年生物医药行业哪些细分领域比较看好?
王海蛟:2023年有两个主旋律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是技术创新,另一个是成本领先。我们相信2023年以及往后的3到5年,被投资的企业应该具备这两个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医保控费成中国医疗健康主旋律 单价下跌是必然
第一财经:就是要么成本要比别人低,要么技术上要更好,所以总归就是效率上会更高。
王海蛟:如果它聚焦中国市场,我们非常在意成本领先这一个竞争力的来源。如果是它是聚焦欧美市场,我们就非常看重技术创新能力。因为这两个市场的偏好是不一样。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医保控费这个主旋律,因为我们的人口结构决定了,我们需求上升的速度会快于我们支付能力的上升速度,那么单价的下跌是持续的。从2018年开始,我们60岁以上老人的人口总量就超过了16岁以下的人口的总量。
那么这种情况持续的话,我们现在再看未来5年、10年,我们60岁以上的人口总量会远超过16岁以下的人口数量。
第一财经:这不是对健康生物医药的产业是利好吗?
王海蛟:整体上是利好,因为市场总规模在稳定提升。但是由于人口结构,整体上需求上升会比支付能力的上升要快。支付主要是医保拉动,60岁以上人口的占比在不断上升的时候,社会人口结构决定了你用(消费医保)的人群是越来越多的,而缴的人是越来越少,为了满足这些用人的需求,你会怎么办?你会把单价下降。
第一财经:所以这是个大趋势,就是我盘子这么大,假设用的人越来越多,我必须把它价格给降下来。
王海蛟:对。医保费用的总盘子,比如说今年是100块,明年可能是105块,但是这个需求的次数今年是100次,明年可能120次,怎么去满足平衡供给的失衡,肯定是通过单价的下降来实现的。
2023年医疗健康板块将触底回升
第一财经:2022年生物医药指数大幅下挫了近30%,把过去近5年的涨幅都跌掉了一半,这背后正是您刚刚讲到的一个集采控费的因素,还有很多医药公司的业绩也是大幅下挫,很多人觉得2023年是产业的一个拐点,对此您怎么看的?
王海蛟:2022年6月份左右,我们就强烈建议我们的投资人可以参与到我们的定增基金中来,因为我觉得生物医药已经远远低于基本面了。
第二点,我们觉得甚至可以说,如果你觉得参与基金不方便,也可以直接去买医药的指数。的确,从2022年9月底开始,生物医药板块有一波比较强劲的反弹。
所以说我们感觉2023年对于生物医药或者整个医疗健康板块来讲,我觉得是一个筑底回升的状态。
第一财经:在过去5年,生物医药板块几乎大起大落。所以,您会觉得2023年,无论是基本面还是市场表现,是不是会成为一个拐点,回归常态?
王海蛟:就像你刚才讲的,过去5年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港股18A上市制度创新,和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驱动的估值大幅提升,以及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事件导致的行业剧变,2023年接下来整个市场的确会逐步回归常态。
医疗健康股权投资正处冰点
第一财经:你感觉现在市场的温度是多少度?
王海蛟:现在还是冰点,即便是从去年9月份大幅反弹至今。
二级市场是一个先导指数,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讲,冰点指的是股权投资市场,就是生物医疗板块对于股权投资市场来说,还处在冰点。
2017年到2021年,这个行业形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正向泡沫,就是你只要愿意投资,愿意承担风险,你就会赚到钱,不管你懂不懂这个行业。因为港交所上市制度在那里摆着,你只要对照上市制度去看,这些企业符合要求就能上市了,一上市就是市值100亿港币。
那么,我现在给你50亿,你还能赚一倍,然后你还能卖得掉。但是随着这一波下去之后,大家发现投资医疗行业还是要看行业基本面,还要看分析,不懂这个领域并不能够赚到钱。
行业正经历价值回归 好公司终将体现价值
第一财经:所以价值回归的背后,是不是您刚刚谈的两条主线,就是你要么技术上领先,要么成本领先。
王海蛟:说的非常对。比如说以我们投的康方生物为例,它的这次价值回归的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因为它和美国的一家上市公司达成了一个50亿美金的交易。而它当时公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康方生物的总市值只有大概35亿美金左右。
科伦药业也是同样道理,科伦药业这一波股价上涨的导火索也是一样。它和默克达成了一个90亿美金的交易,那个时候,科伦总市值是多少?才两三百亿人民币。科伦做的几个药物也是和康方类似,要么是同类最优,要么就是改良模仿,总归在行业内都是一流的。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一些生物医药企业在过去五六年中,确实是拿到钱,也实实在在在做事情,这个价值要得到认可。
看到价值低估就该买入 静待价值重现
第一财经:所以现在,对于投资人来讲要求就比较高了,你需要一个个标的仔细看,要看数据,你还能明白这些数据什么意思。像您刚刚讲到就创新要它有很长的周期,然后资金要求比较高,而且最终能不能上市,研发投入最后能不能产生效益,它都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王海蛟:它的时间点和价格具有不确定性,但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具有确定性。这是我们要理解一点,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专业投资机构,我们是能够判断研发投入所产生的无形资产的价值。
比如说康方的数据,它是最好的。数据早已经公开了,也就是这个资产它已经体现出了价值,只是说卖给谁,什么价格卖,什么时间点卖具有不可预测性。我们这样投资机构来讲,如果当我判断它的价值之后,我觉得就应该买入。那些不可预测的事情,你就不要预测了,你只能去做一些你能够做的事情。
医疗产业数字化是大机遇
第一财经:对生物医药产业来讲,政策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能和我们谈一谈2023年以后,我们可能主要观测的几个关键变量吗?
王海蛟:在国内,做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有很大的优势,就是我们会有纲领性的文件和报告来做指引。在这个背景下,医疗医药产业的数字化,一定是个大机遇。
数字化研发,数字化生产制造,数字化营销等等,都有很大的空间。它反映了我们刚才讲一个主线就是成本领先,你运用数字化的工具是为了提升效率。
成本领先是大部分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
第一财经:成本领先这件事情,在中国规模化效应特别明显的一些细分领域,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因素。
王海蛟:怎么关注不断的提升运营效率,这就是大部分企业要做的事情。
医疗健康是个功能性产品,不是感受性产品。功能产品的概念是,什么性能是很明确告诉你的,并且也可以量化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是最容易看到那个因素,也是最容易被直接比较的因素。
第一财经:它就是一个比较标准化的,换句话来讲,它都是用数字来说话。
王海蛟:对。它不像很多消费品,奢侈品它是感受型的,所以医疗领域的功能性产品最后你能够获胜,一定是采用成本领先战略获胜的。
我们刚才讲,为什么说创新很重要?是因为你是唯一的话,你具有定价权,当你变成唯一之后,你具有定价权,你可以享受一段时间的创新溢价。
生物医药行业颠覆随时可发生
第一财经:回到这样的逻辑来看,实际上你看到2023年往后看5年,整个行业的变化还是会很多,包括你行业可能龙头也会发生很多变化。
王海蛟:对。这就是医疗健康领域最有意思的地方,或者说最让人着迷的地方。这个行业的颠覆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生物医药领域有点像重磅炸弹型的投资,一款药物,它可以完全改变行业地位,而医疗器械相对来讲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医疗器械领域的行业地位的改变是比较难的。
一个例子是吉列德,从起家开始到成为一个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不到10年时间。关键点就是,它买入了两款重磅药物,在别人没有发现的时候。一款乙肝的药物,一款是丙肝的药物,事后发现这两款药物是当时同类最好的。因为是生物医药领域是功能导向,就是吃了这个药能够抑制病毒复制,你很快就会取得市场,这也让吉列德在巨头夹击中也能迅速崛起。
投资生物医药类型的公司,你一定要特别关注产品管线。你去看辉瑞、阿斯利康这样的公司,它们的市值也一定会是一个膨胀再收缩、膨胀再收缩的过程。
为什么呢?是因为它膨胀的时候往往是一个重磅专利药,在一个快速放量期,它收缩是专利悬崖到了,有大量仿制者跟随进来,价格快速下跌。
2015年后 生物医药投资关键点在重磅产品
第一财经:这个很不具有预测性,我觉得这个行业似乎很难预测未来。
王海蛟:它现在放量了,那么你就要关注的是它下一个接续品种是什么?市场有多大?2015年以前,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或者医药领域的投资是看营销能力、注册能力和生产能力,但2015年之后的投资就是看产品。
成本领先具有可持续性是尽调重点
第一财经:刚刚谈了很多创新技术要看管线和产品,且看起来具有不可预测性。那么成本领先方面,是不是可以从财报上也可以看出来,它的净利毛利就比人家强一大截。这个是不是相对会比较容易判断一点。
王海蛟:的确,但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说,成本领先可持续性吗?其实你去很多企业现场看的时候,你完全能感受得到。
第一财经:怎么感受?
王海蛟:如果成本领先的理念贯彻的很好的话,能不能变成一个企业文化?
如果它是一种企业文化,那么就会成为大家的一个基本规范。你去现场看,会发现处处都是成本领先的印记。比如一张纸正反面都打印,很多车间很整洁,但不豪华等等,你去现场会感觉到不是唯大唯上唯高,而是真正结合企业实际在做。
行业、团队、效率是投资三要素
第一财经:所以尽职调研就很重要。但是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讲,更增加了一个门槛,一个你要有专业性,第二个你还要去公司看,你要实地看。那具体你会如何考察标的呢?
王海蛟:一是行业,也就是行业的规模和增速,二是团队,这个团队能不能和他们想做的事匹配,团队内部的协调性怎么样?三是效率,这个效率是体现在团队过去讲的,兑现了多少?
2023年最大的错过就是踏空医疗健康产业
第一财经:医药健康产业方面,您觉得在2023年最有可能踩的雷是什么?
王海蛟:过于回避风险。2023年对医疗健康产业来讲,一定是个布局的年份。2023年最大的错过可能就是你没参与,这是你可能最容易犯的错——踏空。
第一财经:对于2023年生物医药投资的话,能分享三个关键词吗?
王海蛟:我认为2023年的一个主题是筑底,第二是回升,第三是布局。
记者:王皙皙
摄像:孔凡天 江晨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