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越
今年的武汉,要同时开建两座新的长江大桥。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近日对外表示,汉南长江大桥计划2022年10月开工建设。而就在不久前,武汉刚宣布了双柳长江大桥预计今年8月开建的消息。
目前,武汉已经拥有11座长江大桥,除了上述两座确定今年开建的长江大桥,武汉还规划建设多座长江大桥或过江隧道。
长江大桥投资动辄上百亿元,已经拥有11座长江大桥的武汉,为什么还要不断建新桥?长江大桥对武汉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武汉长江大桥与晴川阁风光。图/图虫创意
又多两座长江大桥
与其他规划在建的长江大桥相比,目前,双柳长江大桥和汉南长江大桥的工期与进度,已经清晰可见。
根据近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相关招标公告,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全长约34.69公里,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采用路基宽度41.5米的双向八车道,标准建设工期48个月。
汉南长江大桥的招标公告则显示,该桥及接线工程全长约70公里,按照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两座大桥的投资额度均超过百亿。根据武汉交投公布的数据,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投资估算166.54亿元;相关项目招标公告显示,汉南长江大桥预估总投资273.3亿元。
投资如此巨大,武汉为什么又要建两座新桥?
赛迪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广钦认为,双柳长江大桥和汉南长江大桥分别是武汉都市区环线的西南、东北的过江通道,两桥建成后将为武汉新增两条高效的过江通道,同时可以拓展武汉的城市发展空间,大幅度促进两岸的人流、物流以及产业资源的流通。
值得关注的是,双柳长江大桥和汉南长江大桥,分别是武汉与鄂州、武汉与咸宁之间重要的过江通道。
其中,双柳长江大桥在武汉境内24.93公里,鄂州境内9.76公里。
“对武汉都市圈来说,两桥的建成,将成功打通武汉大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的核心构架,连接武汉、孝感、咸宁、鄂州、黄冈等地,增强环线通道能力。”刘广钦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为什么武汉一直在建桥
长江大桥投资动辄上百亿,但武汉一直在修建,背后原因何在?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为京广铁路的纵贯南北,提供了经济而方便的条件。
时隔38年,武汉长江二桥于1995年建成通车。
进入2000年后,武汉建设长江大桥的速度不断加快,先后有9座跨江大桥建成通车,分别是:2000年通车的白沙洲长江大桥、2001年通车的军山长江大桥、2007年通车的阳逻长江大桥、2009年通车的天兴洲长江大桥、2011年通车的二七长江大桥、2014年通车的鹦鹉洲长江大桥、2017年通车的沌口长江大桥、2019年通车的杨泗港长江大桥和2021年通车的青山长江大桥。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图/图虫创意
截至目前,武汉已建成11座长江大桥。
不断修建长江大桥背后,是武汉独特的城市形态和空间发展格局。
刘广钦分析,不同于一般沿江城市偏重于一侧发展,武汉是典型的两岸同步发展的城市。长江北岸的汉阳区、汉口区等,南岸的武昌区等,功能互补性强,联系紧密,两岸流通的需求大,因此就需要充足且便捷的过江通道。
截至2021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已达1364.89万人。
除了已经在建的长江大桥,近年来武汉不少新兴区域也存在建桥的需求。比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别称“中国光谷”)就是如此。
目前,光谷已进驻腾讯、阿里、百度、小米、斗鱼、小红书、字节跳动等多家互联网知名企业,高新企业的数量占据了武汉半壁江山、湖北省的30%以上,形成“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医药两大万亿产业集群,GDP持续领跑武汉各区排行榜。
仅2017-2020年,光谷累计留下45万大学生,区域常住人口已经近百万。根据《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发展规划》,至2025年,光谷GDP将冲刺4000亿元大关。
近日就有网友咨询光谷长江大桥进度,并留言称,目前长江把武汉分割成了几个零散的区域,只有光谷长江大桥修建起来,武汉才能连成一个整体,希望武汉市交通局引起重视。
5月31日,武汉官方回复称,光谷长江大桥已纳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但该项目目前尚未立项。
除了对本市的意义,长江大桥对于都市圈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正如双柳长江大桥和汉南长江大桥,沟通了武汉与鄂州、咸宁的联系,其中汉南长江大桥又被称作城市圈大通道汉南过江通道项目。
“今天的中国到了以城市圈、城市群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格局的阶段。相邻的区域,如果彼此之间的资源要素流通能更便利,区域内的市场主体生命力也会更旺盛,整个‘圈’的发展韧性也更强。”湖北省武汉城市圈研究会会长李春洋表示。
具体看,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和周边约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九市构成的城市联合体,是湖北经济发展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城市组团之一。
今年5月出炉的《2021年武汉城市圈城市融合指数评估报告》显示,2021年,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在全国主要省域城市圈中位居前列。
大基建年的“摩拳擦掌”
尽管预期效益不小,但建长江大桥,毕竟花费巨大。
比如早在2020年武汉就曾宣布,双柳长江大桥预计在当年10月开工。但是一直到一年之后,相关项目仍然没有开工。直到近日,双柳长江大桥才再度宣布开工在即。
有分析指出,武汉一连开建两座长江大桥,与今年“大基建年”的基调有关。
今年全国两会,“基建”一词被代表委员们热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目前,全国多地已陆续公布了今年的重大项目名单。
但不得不提的是,两会之后,由于疫情、税收减免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4月以来,不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三四月份疫情等外部冲击,确实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下,又需要通过稳投资,特别是稳基建投资来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
刘广钦也坦言,尽管我国不少地区受疫情影响,出现了财政紧张的情况,但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适度“超前基建”是为了“造血”,是为了促进经济健康长久地发展。
那么,摆在眼前的资金缺口怎么办?
王军认为,从全国角度来讲,中央政府可能会调整年初所确定的预算的规模,包括赤字的规模和国债发行的规模。他说,“比如2020年,国家就发行了1万亿特别国债”。
“地方上现在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最重要的就是要恢复经济增长的活力,这样地方政府的财力才能恢复正常的增长。”王军说。
但无论如何,量力而行还是这场博弈的关键,特别是在今年国家全面清理地方隐形债务的基调下。
刘广钦认为,必须注意到“超前基建”前有一个限定词“适度”,即表明地方政府在“超前基建”时应当统筹考虑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与可用财力,在“适度”和“超前”之间把握好平衡。
他说,“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进行‘超前基建’时用足用好中央专项债券,弥补城市或产业发展短板,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