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离家8小时,哈士奇疯狂地“拆起了家”,冲进书房,打翻墨盒,甚至将价值百万的古董级墨砚摔碎……这是宠物医生汪杨此前诊断过的“宠物心理疾病患者”。虽然过去许久,他仍记忆犹新。
近日,一只啄羽自残的鹦鹉在宠物圈传开,宠物心理疾病的话题再次受到关注。事实上,你可能不知道,你眼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宠物,它们也有着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它们的“异常”,可能不全是由病理原因所导致,而正是心理原因。它们会抑郁、会焦虑,甚至还会自闭……
在大众收入增加、单身经济及银发经济背景的推动下,中国养宠群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据央广网报道,《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养宠人的犬猫的数量突破了1亿只,这些由“喵星人”“汪星人”构成的强大宠物消费规模,已接近2100亿元。
在宠物数量持续增长之下,宠物的心理问题也开始得到关注。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发现,国内目前还未形成系统的动物心理治疗体系,仍处于摸索阶段,但已有宠物行为训练师出现,他们辅助纠正宠物的不良行为,收费价格并不便宜,5-6个课时,有工作室就要收1500-3000元不等。
培训场景
主人外出 哈士奇“拆家”
藏品毁于一旦造成200多万的损失
虽然事情已过去许久,但成都宠一家动物医院的宠物医生汪杨仍对该“患者”印象深刻。它是一只哈士奇,由于“拆家”,被主人带到了医院。
汪杨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听主人介绍,她的家里养了两只狗,一只哈士奇,一只杜宾。一天,她们全家一起出门给家中老人庆生,由于吃完饭又去唱了歌,直到8个多小时后才返回家中,但就是在这期间,哈士奇挣脱了狗绳,然后把杜宾的犬舍打开,两只狗冲进家中书房,把墨打翻,黑色的脚印踩得满屋都是。
红星新闻记者向狗主人确认了此事,狗主人表示,两只狗在疯玩中把家里一只古董级的墨砚摔碎,由于要对墨砚进行修复,对屋内的家具进行更换,还要对地面石材进行清理,此次“拆家”共造成200多万元的损失,
汪杨表示,哈士奇的表现就是典型的心理疾病,“平时有人关注的时候很温顺、老实,但从未离人的家中人突然全部离开,它就开始变得恐慌,随着时间变久,它从恐慌开始变成报复,随后就开始了‘拆家’。”
汪杨说,这个案例中,除了哈士奇天生好动外,居住环境的突然改变,是它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汪杨说,其实狗的心理问题很常见,“会因为有人经过门口而吠叫,这是最基础的心理疾病,因为它恐惧,就要发出警报,用声音来恐吓敌人。”再比如狗护食,“只要谁靠近就会咬。”和任何狗都要打架,这也是心理疾病的表现。
除了狗以外,动物中较常出现心理疾病的还有鹦鹉。由于鹦鹉情感细腻、智商较高,也易产生心理疾病,它可能会因为主人晚归、不打招呼等改变而产生心理转变,也会因为改变自然生活环境,运动量变小,而变得空虚无聊,从而患上抑郁症。
汪杨表示,鹦鹉的抑郁症有很明显的外在表现——啄羽。医生在用皮肤筛选、抽血送检等方式来排除传染性疾病或病毒感染后,再通过它啄羽的顺序及羽毛掉落的形态进行排除,最后便可确定是不是由心理疾病所引起的啄羽。
针对这样的情况,医生们一般会通过给鹦鹉服用药物、戴头套、制造复杂的觅食环境等物理方法来进行“治疗”,同时,医生还会提醒主人多给予陪伴,从心理方面进行安抚。
在汪杨看来,鹦鹉的心理疾病可以通过啄羽症来表现,但许多动物有心理疾病,却没有外在表现,或是有外在表现,由于它们无法言语,主人未能意识到,比如狗乱咬人、牛发疯攻击人类等。在他看来,宠物主只有在动物有外在问题时才会找到医生,对动物心理问题关注不多。
培训场景
国内暂无宠物心理医院
但宠物心理病知晓度已变高
来自广州的兽医陈钰珊在昆明经营了一家宠物医院,在她日常的工作中,也会接触因为心理问题而产生病症的宠物。据她了解,国内目前基本没有专门的宠物心理医院,宠物医院也很少开设心理门诊。
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般来说,宠物出现病症,医生会先做全身性的检查,例如血液检查,看它们是否因为疼痛才出现异常,在排除所有可能的病毒、细菌等因素后,医生才会考虑心理问题。
她也曾遇到过因心理焦虑而出现啄羽自残行为的鹦鹉,最后她向主人询问近况,了解主人是否养了新宠、搬了家、有新生小孩等来确定宠物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又比如,养猫的主人新接来一只狗,可能会导致猫产生应激反应,出现流口水、拉肚子、过度舔毛、呕吐等现象。此时,就需要药物和情感的双重治疗,才有可能使宠物重获健康。
陈钰珊介绍到,跟人类联系较多、能构成情感联系的小型哺乳类动物都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例如猫、兔、鹦鹉都很敏感,也最易出现心理问题。
同汪杨一样,陈钰珊认为,现在许多宠物主对宠物的心理问题还不够重视,“但相比于以前,至少知道宠物也会有心理疾病的人变多了。”她认为,现在虽然没有专业的宠物心理治疗中心,但宠物的主人都需要有一个相熟的、足够了解自家宠物情况的医生,“出现异常时能及时联系医生询问。”
成都瑞派华茜宠物医院设有猫、狗专科以及鸟、蛇等异宠专科,但目前没有开设宠物心理的专科,院长李代兵表示,“如果把宠物心理作为一个专科,可能养不活医生,毕竟宠物跟人有差别,不会像人一样有那么多的心理疾病。”而且当前由主人主动提出宠物有心理疾病而前来就诊的情况也较少。
他曾接诊过一只因接受不了自己瘫痪而啃咬自己后腿的狗,即使有痛觉,它也不停止啃咬的行为,这样明显的症状才让主人意识到是它心理上出现了问题,来到医院后,除了对狗的伤口敷药治疗外,对于心理问题,他们只能告诉主人多陪伴、多安抚。
有的主人可能会认为,“我已经对它很好了,怎么还会这样?”李代兵表示,例如猫这样思想较独立的动物,它情绪敏感,除了要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外还需要情感上的关照,它们会敏锐地察觉到主人态度的变化,进而导致自己心理的变化。
“总体来说,主人对宠物心理健康关注的意识比以前更强了。”但李代兵依旧认为,设立专门的宠物心理医院或门诊暂时还不太现实,“养不活这个医院,毕竟从客观上来说,出现心理问题的宠物还是少数。”
培训场景
宠物行为训练师兴起
让宠物学会与人和平共处
在大众收入增加、单身经济及银发经济背景的推动下,中国养宠群体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养宠人的犬猫的数量突破了1亿只,宠物消费规模已接近2100亿元。
对于宠物心理医院或门诊的建立,汪杨持有积极态度。作为中国畜牧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异宠及野生动物专科组委员专家,他认为,动物心理诊疗是兽医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专科。这些年,他也在关注动物心理治疗方面的问题,也在做相关的课题研究。
他认为,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中的人们会越来越需要有动物来陪伴,养宠变成常态以后,宠物心理、病理性疾病都需要由专业医生或专业人员来解决。针对有狂躁症、胆小症等问题的动物,这两年,国内已发展出了专门的宠物行为训练师来进行纠正。只是目前还未明文规定,动物心理治疗是由专业兽医独立完成,还是由有资质的训练师和兽医一起配合完成。
汪杨提到,行为纠正是通过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改变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果力度掌握不好,只是受暴力控制,效果会适得其反。
在微博上拥有200多万粉丝的宠物行为专家吴起,在上海经营了一家有关宠物训练教育的工作室,开展宠物、宠物主、行业人才的培训。吴起介绍,早期的动物训练大多围绕动物本身的习性来,比如利用它们对于食物的依赖让它们掌握基础指令,但现在更多采用亲密的、人性化的方式,不仅要结合动物本能和品种特性,还要对宠物主做一些培训和教育。
在他的工作室创办的课程中,主人学习课程(狗狗与宠物主一起上课)5-6个课时费用为1500-3000元不等,通常90分钟一节课,分为幼犬班、行为纠正班、成犬班,一个班10人左右。
培训场景
吴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国外进行这种更为人性化的训练方式大概比国内早二三十年,但近三四年,国内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吴起认为,国内现在对宠物教育的渗透率大概在13%左右,而七八年前大约是1-2%,也就是说,100个宠物主中只有1-2人会想到要将宠物送到专业的宠物培训中心接受教育,更多人会采用自己教育的方式。
面对这种增长,吴起认为原因有三方面。首先,随着国家对养宠的管理愈发严格,从品种到体型大小的限制,再到数量的限制,增加了人们对宠物培训教育的重视,“无论主人想不想将宠物送去训练,只要扰民了就必须要让它学会更懂事”。
其次,随着人们和宠物的亲密度越来越高,主人希望与宠物有更好的互动,会前来学习一些与宠物的相处之道。“这类人一般偏年轻,希望以引导教育的方式来改善宠物的行为,把它们作为家庭成员来看待。”
最后,现在晚婚晚育的人不在少数,宠物主把宠物当作“子女”,喜欢把它们带到户外,因此宠物对外界的影响会更大,也就需要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不给他人带来困扰。
汪杨说,其实动物心理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难,当你在决定养宠物的时候,就要根据动物的习性来调整自己的时间,不去找“时间不够”等借口。出现宠物“拆家”的情况,多数都是因为陪伴不够,“你越打它,它越叛逆,最后甚至出现咬人的情况,要对它们温柔一点,出问题后不要简单粗暴地解决。”
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实习生 王笑颜
编辑 王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