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从ICU转到住院部的“房地产行业”,被父爱的光辉照耀着。
昨天(1月11日),给房地产行业准备的“四道大菜”正式端了上来,这个行业继续“吃小灶”。
1月10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了“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上图是央行官网上新闻通稿的截屏。
红框内的部分,全部是谈房地产行业的。如果把这篇稿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程序性的话拿开,专门谈房地产行业融资问题的文字,正好占了全文的一半。
跟房地产平分秋色的是:基建投资、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
由此可见,房地产在2023年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个行业不回暖,经济很难走出谷底!
下面是这次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的最新表态:
会议明确,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
会议强调,要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运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积极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要落实好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保持房企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要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的最新表述。也就是下面这句: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
什么叫“资产激活”?就是把沉睡的、不容易变现的资产唤醒,增加其流动性。
比如土地储备早日开发;房企持有的资产通过发行REITs流动起来;加大收购兼并融资支持力度,让房企可以卖出股权或者资产,去购买新的股权和资产等等。
对于企业来说,资产失去流动性是最可怕的,这会加剧债务风险。所以激活资产非常重要。
负债接续,就是给企业续贷或者贷款展期,这也是挽救房企的关键招数。2021年下半年之所以大量房企暴雷,就是因为银行“雨天收伞”造成的。
权益补充,是指允许上市房企再融资,或者借壳上市。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房企可以补充资本金,而资本金的增加可以带来杠杆效应,让融资更便利。
预期提升,就是给房企信心。有了政策支持,钱就可以流动起来,房企就可以去拿地,土地财政就可以运转。
从2022年22个集中转让住宅用地的大城市土地出让情况看,42%的土地卖给了地方国企,这相当于地方政府左手卖给了右手,然后从银行融资。
这种玩法显然不可持续。因为很多拿地的地方国企,根本没有任何房地产开发经验,完全是替地方政府融资。如果恶性循环下去,地方债风险将进一步膨胀。
只有拯救一批市场化的房地产企业,让他们资金周转起来,才能重新获得拿地的信心和能力,也才能给地方财政注入真正的资金。
央行、银保监会给房地产行业吃小灶的最重要内容,就是针对房企的四道大菜——“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
哪些房企,才拥有吃小灶资格?
新闻通稿的说法是,“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
系统重要性,是一个金融概念。比如在全球和全国,金融监管机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评选公布“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入选的银行、保险公司,基本都属于“大而不能倒”的企业,如果倒闭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房地产企业也是高杠杆运作的企业,比如恒大的债务据说有近2万亿,其他房企也动辄千亿。对于大房企,监管部门要提前介入,长期监控,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忽左忽右,不仅无益于行业发展,而且会人为引爆“炸弹”,“自己把自己绊倒”。
要让房地产回暖,建立新的发展模式,不仅仅要救市场主体、刺激供给端,还要救购房者、刺激需求端。
新闻通稿里关于房地产的第二段,主要谈了需求端的政策。
保交楼,就是拯救购房者,避免他们一辈子的血汗钱打水漂。
“要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则是刺激需求,创造需求。
昨天央行公布了2022年的金融数据,2022年全国住户存款暴增了17.84万亿。这意味着,在疫情冲击下居民消费、投资欲望低迷,大量的钱被存入了银行。银行理财产品也被大量赎回,因为出现了普遍性亏损。这加剧了存款的增长。
另一方面,居民买房贷款(住户中长期贷款)腰斩,从2021年的6.08万亿的增量,断崖式跌到了2022年的2.75万亿。
央行发布的居民购房意愿,也下滑到了最低点:
物极必反。
最近半个月,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一些城市的楼市成交开始明显回暖。
比如在南京,上周二手房成交1814套,环比上涨了200%。在南京房地产交易中心,等着过户的人排起了长队,相关视频、照片在南京人朋友圈里刷屏。要知道,两周前大家还挤在医院、殡仪馆排队,现在换到了房地产交易中心。
在上海,2022年上半年大家的热搜是“移民”,是“润”,到了下半年逆转为买买买,上海成为2022年全国新房销售唯一增长的大城市,豪宅成交量几乎占了全国的一半。
报复性买房正在上海、成都、南京等城市出现。这种现象会扩展到全国吗?还要看几个重要政策的进展。
第一,一线城市需要继续松绑楼市,从限制刚需换房、改善买房,到支持他们。主要是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利率,也就是松绑“认房认贷”。
第二,尽早出台温和的、理性的、可承受的房地产税试点方案,让大家看到房地产税没有那么可怕。
第三,保交楼力度加大,取得显著进展。
第四,货币棚改在二线城市全面发力。
最近央行公布了截至2022年末PSL(抵押补充贷款)的余额情况,数据显示在过去四个月内(2022年9月份至12月份),PSL累计净新增规模6129亿元。
PSL是央行的一种“印钞”方式,是通过几家政策性银行投放低利率的基础货币,主要用于货币棚改、保交楼等领域,对房地产构成较大利好。
PSL也是房地产吃小灶的一种方式。
总之:2023年楼市必须回暖,政策会一波又一波地出台,直到储蓄向购房资金转化达到预期。
2021年全国新增房贷(住户中长期贷款)占新增住户存款的比重是61%,2022年下滑到了15.4%,这种局面肯定不允许持续下去。
最近人民币的超预期升值,就跟境外资金涌入抄底有关。当国内一些居民仍然对2023年悲观的时候,先知先觉的境外热钱已经开始行动了!
下周五(1月20日),或许会有新一轮降息,而且可能还会给房地产行业吃小灶:5年期LPR降息力度或许会大于1年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