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奥数还“卷”的信息奥赛,正在成为“推娃”新方向?不妨先算清楚这笔账

热点资讯2022-11-07 10:30:55智慧百科

比奥数还“卷”的信息奥赛,正在成为“推娃”新方向?不妨先算清楚这笔账


看点前不久落幕的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以绝对优势拿下团体第一,引发关注。如今,在升学优势和就业前景的加持下,信息学奥赛的热度也在国内持续攀升,似乎将会成为继“奥数”之后,引发全民热潮的又一闯关捷径。不过,在盲目跟风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算一笔账,看看走信奥这条路究竟需要付出什么?如果抛开功利因素,奥赛这条路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文丨张楠 编丨Jennifer

前不久,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结果出炉。中国队继2021年之后,再次包揽金牌前四名,并以绝对优势拿下团体第一


IOI 2022中国队成绩

与此同时,美国代表队清一色的华裔面孔和名字,也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


极为熟悉的画面感,不禁让人联想起曾经的“奥数”。

引发过全民热潮的“奥数”,一度与教育焦虑划上等号。如今在“双减”大背景下,它似乎正在渐渐淡出公众视野。而另一后起之秀,信息学奥赛的存在感却越来越强。

一方面,它所指向的计算机科学仍是时下乃至未来大热的行业。不管是大学申请还是未来就业,都能感受到这一点。在国内,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顶尖院校都在强基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对五大学科竞赛人才的青睐;在国外,信奥高水平奖项也渐有成为“爬藤利器”之势。

另一方面,今年4月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信息科技已经从“兴趣班”成为“必修课”。官方表示,确立这一课程科目作为全民必修课的地位,将真正服务于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的提升。

同样是选拔少数精英人才的顶级学科赛事,奥数向左,信奥向右。


取代奥数,信奥成为新浪潮

信息学,到底是什么?

学术说法,信息学,是以信息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等技术为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通俗易懂地理解,就是一种人机对话的能力。编程、算法、人工智能......陪着“数字原住民”长大的父母们,对于这些词汇早已不陌生。

而信息学奥赛,就是考察这种能力的学科性竞赛活动。这项比赛在国内可追溯至1984年,1989年第一届IOI,中国就派出代表参加了。


和“奥数”类似,为了选拔国内最顶尖的一批学科精英去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IOI), 要参加信息学奥赛,首先需要通过一系列赛事的筛选:

由于这一系列赛事的层层筛选,信奥的含金量也相当高。NOI的金牌选手,也就是国赛前50名,即有机会保送清华、北大;获得二等奖以上的成绩,也有可能拿到顶尖院校强基计划的降分录取资格。

升学优势和就业前景摆在这里,信奥的参赛情况也水涨船高,虽然基数不算大,但各省市的历年参赛人数呈迅速上升状态。

以上海市为例,今年参加CSP-J的人数有3524,而去年还只有2843人。此外,北京增加2098人、浙江增加1857人。由于NOIP是由各省市分配名额,因此在信奥中也有强省、弱省的说法。起步更早的江苏、浙江,显然更强也更卷。

除了福建、黑龙江、吉林、四川四个省份未公布具体信息,全国入门组初赛参赛人数相较去年增长了17,222人,各省平均涨幅约69.24%


同样地,为了选拔最顶尖的学术人才参加IOI,美国方面的USACO(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mputing Olympiad,美国信息奥赛)也相当火热。

与NOI不同,USACO是面向全球开放的比赛,各国中小学生都可以参赛,采取的是网上参赛形式。2018 年之前,比赛试题只提供英语、法语、俄语等版本,没有中文版。从2018年2月份晋级赛开始,试题开始出现官方中文版本。

与NOI类似,选手必须依次通过青铜、白银、黄金,直至最高级铂金。铂金级选手如果有足够的精力,可以继续参赛打排名,争取美国国家集训队的Offer。其中,黄金甚至铂金级别奖项,在美高、美本申请中,都被留学圈妈妈视为有力的“名校敲门砖。”

行业前景广阔、升学优势、政策利好......可以说,在双减后,信息学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赢家”。


从少儿编程到信奥

为何“冰火两重天”?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在多个场合大力提倡少儿编程,2015年,他在接受美国科技媒体采访时说,如果美国希望继续在全球的科技创新中保持领先,那么美国的学校需要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科技领域有所发展。所有人都应更早地学习如何编程。

几乎同时期,国内也在通过越来越多的教育政策倾斜去鼓励青少年学习计算机科学。曾经在教培市场风头无两的“少儿编程”,便是这一时代下的产物。


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热闹终归是别人的。对于那些真正有志于此的孩子们,具象的发展通道并不多,而信息学奥赛仍然是其中看上去最值得投资的那一个。

用功利、现实的眼光看,尽管“禁奥令”已经大幅削减了奥赛的升学优势,但五大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还是许多孩子在高考之外的一条闯关捷径。只是这条路,也并不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更容易。

奥赛,毕竟是少数人的游戏。

相较于其他学科竞赛,信奥带来的挑战还不仅仅是极高的淘汰率。

首先,它不像数学和物理化,在学校课程中本身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课程体系也相对完善。这会直接引发两个难点:一,准备信奥的学生只能依托课外;二,为准备竞赛而付诸的努力,很难直接转化为高考分数。

浅浅目前读初二,她在小学时参加过CSP,很想继续下去,但可用的资源却不多。“只能自己抽空刷刷题,在网上找资源听大佬讲题”。

其次,由于赛事层层筛选的机制,信奥不仅学习周期拉得很长,还需要更为精细的规划和准备。

就以IOI金牌选手戴江齐为例。今年2月的国家队选拔赛中,戴江齐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8月,他又在IOI中以满分成绩与另一位中国选手并列第一,并被保送清华。

根据官方披露消息,他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学习信息学,升五年级时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初中后开始在各项信息学赛事中崭露头角,初二就取得了NOIP提高组一等奖。

许多参加过信奥的学生,都在亲身经历中慢慢摸索出一个共识:信奥这条路必须从小开始规划,一年一年都要算得清楚。如果高中才开始参赛,除非天赋异禀,否则进省队都希望渺茫。


这种紧锣密鼓的安排,也让信奥路上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浅浅说,几次模拟考试下来,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真的会很崩溃。“我有时候就是边写程序边哭,边刷题边擦眼泪,然后不知不觉,就把这道题写出来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编程是需要数学基础的。而信奥,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点像“奥数加强版”。

戴江齐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说,在信息学竞赛的时候,他喜欢组合数学的证明过程,而这些在数学竞赛中也会用到。在他看来,数学和信息学是相通的。他的确从自身证明了这一点。高一时,他就在罗马尼亚国际数学大师赛上获得第一名,还曾以CMO决赛满分的成绩,入选数学奥赛国家集训队。

而单纯地从两项竞赛的知识谱系来看,也确实如此。去年的CSP-J1中,就出现了5道“小学奥数题”。这不难理解,信奥考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身也是数学学科中的关键能力。

但对于参赛的学生们来说,数学就是一道隐形的前置门槛。

杨东平教授在谈“全民奥数”的问题时曾提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奥数由精英化向普及化、向低幼优化的转变。也就是说,它把所有的学生都卷进来了。


最初奥数只是面向少数的优秀学生,但是当市场被全面铺开以后,所有的学生都被卷入奥数热潮里,而且学习者年龄不断降低,甚至出现了面向幼儿园学生的托班的婴儿奥数。这就完全偏离了教育的逻辑,成为了一场资本的狂欢。

从“精英”走向“普及、低幼”,在一点上,如今的信奥,像极了曾经的奥数。但显然,它却不会成为下一个全民热潮——经历过“禁奥”的家长们,重算奥赛这笔账,已经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重算奥赛这笔账

到底值不值?

曾经,“奥数”在中小学生中蔚然成风,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升学优势。幼升小、小升初,能在奥数预备段的各种“杯赛”中取得好成绩,很快就能从一个名为“择校优势”的汇报中尝到甜头。可是如今,这种优势在高中前,几乎都消失了。

这种投资回报率的巨大落差,也直接导致了家长们的态度转变。曾经推着孩子学奥数,现在却要想着法子劝孩子别学信奥。

“我知道孩子有兴趣,可是升学不能全凭兴趣啊。很多孩子都是要停课准备信奥的,那万一信奥没出成绩,文化课也落下了,这个时间成本,谁能替他买单?”一位家长曾对外滩君坦陈她的顾虑。

目前读大一的张然曾经也是众多信奥选手中的一员,他也经历过这种挣扎。

他所在的浙江省,还是信奥强省、最“卷”的地方。2014年,浙江省就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选考科目。起步比别人早,竞争也就更激烈。在浙江许多重点高中,都配有专门的信息奥赛指导老师,有望冲击省队、冬令营的学生会停课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准备比赛。

他没敢大规模停课,“估计学校也不支持,只在高一参加比赛前停了两周。”

张然心里一直很清楚,要走高考路线的他,很难孤注一掷地把精力放在信奥上。“现行政策下,信奥竞争几乎是独立于高考的一条赛道,也不能作为高考的替代。”


在他的周围,有很多人早早就开始规划、准备,但在漫长的冲关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瓶颈期”,突破不了也是常事。对于大部分没有获得保送资格的参赛学生来说,很有可能落得“两头空”。

浅浅也明白,“大多数OIer都是高二左右发现没希望后就被迫退役,去搞文化课了。我父母就是怕这样,到时候文化课没搞好,OI也没拿到保送。”

于是她现在换了一种思路,“赚分养梦”,她重新分配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大部分时间还是用于课内的学习任务,让自己在学校的文化课成绩保持在年级前五的水平,再利用零碎时间去刷题、泡机房。

“所以最近,爸爸妈妈对我学信息奥赛的态度有所好转,不过,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浅浅说。

已经跨过了高考这道关的张然,再回过头去看这段参赛经历,却有些不一样的看法。

以结果来看,最后止步于省队选拔赛的他就没有获得“降分录取”、“保送”这样的升学优势。但他仍然认为,他在信奥训练中的“得”远大于“失”。

竞赛就像一个窗口,给了他另一个视角去纵览学科全貌。它不受考纲、课纲的限制,反而让他能从中建立起一种更高阶的思维,反过来理解学科的逻辑,而这本身就是新高考趋势下强调的核心素养。


进入大学后,这种优势更明显了,他想以后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大一这一年,已经有许多信息科技相关的基础课程,但其中很多他都在准备信奥时学过了。

“其实关键也不在于我提前学了多少。我发现,再学新的东西,我也能理解得更快一点,也更渴望学新的内容。”

张然常常觉得,高中三年里,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在做机械、重复的学习任务,就只是为了高考做题更快一点、更准确一点。对他来说,这种重复更像是浪费时间。而信奥,却保持住了他学习的加速度。

“如果只是为了保送或者降分优惠,那我也觉得可能不划算;但如果真的是想学点什么,我还是觉得,信息奥赛真的很值得。”张然说。

注:文中浅浅、张然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量子位:IOI前四再次被中国包揽!双满分夺金+团体第一,全员保送清华

2.教育思想网:杨东平教育洞察Vol.07|全民奥数是如何兴起的?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本文标签: 奥赛  奥数  信息学  数学  高考  清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