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吞哥哥71万动迁款,哥哥出狱后,送妹妹进监狱

热点资讯2022-06-15 11:21:56未知

女子吞哥哥71万动迁款,哥哥出狱后,送妹妹进监狱

2015年1月9日,上海徐汇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动迁款案。

原告陈碧荣要求被告陈金娣返还自己的71万动迁款。

法院审理认为,陈金娣完全有偿还能力,却拒不执行法院判决。

最终,法院宣判如下:

陈金娣犯拒不执行判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随着一声法槌落下,该案最终一锤定音,尘埃落地。

可对于59岁的陈碧荣来说,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被告陈金娣是他的妹妹,是他亲手把妹妹送进监狱。

两人的关系彻底决裂,曾经的亲情荡然无存。

陈碧荣在监狱中度过近10年的难熬时光,2011年才出狱。

在狱中时,对他照顾最多、和他走得最近的人,就是妹妹陈金娣。

而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又亲手把妹妹送进监狱。


(陈碧荣案庭审现场)

陈金娣伤心地说:

这种事情本可以避免,但却真实发生了,这是现代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

她表示,自己就是善良的农夫,哥哥陈碧荣就是恶毒的蛇,她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陈碧荣也很伤心,他如今身负骂名。

可他也是被逼无奈,有几分奈何,他也是不愿走到这步田地的。

妹妹陈金娣欺骗他在先,她侵占了属于自己的动迁款。

兄妹各执一词,到底谁在说谎,谁在说真话呢?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什么事?

我们一起看看今天的故事。


兄妹情深

1956年,陈碧荣出生在上海黄埔区一个大家庭里。

父母养育了他们兄妹7人,陈碧荣是家中的老六,陈金娣是家中老小,两人的关系最好。

后来,陈碧荣回忆,自己和妹妹从小在一起长大,没有分开过。

他们的兄妹之情,用一个字可以形容:“铁!”

陈金娣小时候比较淘气,容易闯祸。

陈碧荣总是护着她,对她百般关照和宠爱。

那时的生活虽然苦,但陈家上下和睦,其乐融融。

每年春节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那份热闹祥和,羡煞旁人。

但造化弄人,2002年,对46岁的陈碧荣来说,是灾祸之年。

那一年,他触犯法律,被判14年有期徒刑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工作,牢狱之灾突然降临到头上时,受伤害的不仅是自己,家人也会跟着痛苦、纠结。

妻子听到这样的判决,二话不说,马上和他离婚,还带走了他们唯一的儿子。

入狱后,陈碧荣心情低落到极点。

14年暗无天日的时光,他将如何度过?

他不但失去人身自由,而且失去自己的小家庭。

想着自己今后孤苦伶仃的样子,他不由黯然伤神。


(陈碧荣谈和妹妹的感情)

好在他并不是一无所有,他还有父母和兄弟姐妹。

刚开始,兄弟姐妹时常来探望他,给他增添了生存下去的温暖和勇气。

特别是妹妹陈金娣,她来的次数最多。

她几乎每月会雷打不动来探望,给他带来衣服之类的生活用品。

他很欣慰,自己没有白疼这个妹妹。

亲情是那个时期治愈痛苦的良药,他仿佛看到一丝希望。

他暗自发誓,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与亲人团聚。

渐渐地,其他的兄弟姐妹再也没有探望过他,只有妹妹陈金娣依然坚持。

她按时每月探视,除了带些生活品,还和他聊家常,逗他开心,调解他的心情。

这让他感动之余,心中也有些郁闷,对其他人不来探望耿耿于怀。

可转念一想,自己是犯了事的人,兄弟姐妹们嫌弃他,也属正常。

加上大家都有事忙,不可能老围着他转。

想通后,他便不再多想,稍稍有些释然。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陈碧荣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了糖尿病。

这让他本来就阴晴不定的心情,雪上加霜,更感凄寒。

陈金娣得知后,看望陈碧荣的次数多起来。

根据病情需要,她每次还带来一些进口奶粉、无糖营养品和控制糖尿病的药物。

这些药品和营养品价格不菲,但妹妹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

陈碧荣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他知道妹妹也是有家室的人,每次这样看自己,搭上时间不说,也会有一笔开支。

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无以回报,他只能盘算着,出狱后再好好报答妹妹。

机会终于来了,2009年的一天,陈金娣又来探望哥哥。

看着妹妹陈金娣风仆尘尘的样子,陈碧荣不由心疼。

他告诉妹妹,以后不用每个月都来。

陈金娣却不赞同,随后,她话锋一转,兴奋地告诉哥哥一个好消息:

父亲名下的老房子要动迁,按照当地的政策,他们家每个人都可以补偿15万元。

这个消息,给陈碧荣的生活注入一针强心剂。


(昔日陈碧荣的照片)

出于对妹妹的信任,他全权委托陈金娣保管自己的拆迁款,并写下委托书。

他还告诉陈金娣:

如果你急用钱,就用吧。
我出狱后,只要给我留个两三万,我有个落脚的地方就行了。

陈碧荣觉得,这正是报答妹妹的最好机会。

这些年,妹妹对自己的照顾,让他深深体会到患难见真情的珍贵。

锦上添花胜过落井下石,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而妹妹陈金娣无疑是自己最需要时,那个雪中送炭的人。

可他万万没想到,妹妹陈金娣的雪中送炭,却暗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不但蒙骗了他,而且,他们一家近11口人,都被她蒙骗了!


相差悬殊

2011年4月21日,陈碧荣因为改造积极,表现良好,被减刑四年,提前出狱。

那一天,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陈碧荣的心中却是万里晴空。

他狠命地呼吸外面的空气,在细雨中一洗多年来的晦气。

自由的感觉真好!

从此,他将开始新的生活,想想都觉得激动。

尽管他已经55岁,身体不是太好,母亲已经去世。

但年过九旬的父亲仍然健在,还有那个有情有义的妹妹。

想起妹妹陈金娣说过拆迁的事情,他决定找妹妹拿回他的钱,先把自己安顿好。

可当他找到妹妹时,妹妹对他避而不见,好像害怕他到来一样。

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以前对他关心备至的妹妹,怎么可能不见他,难道这中间有什么隐情?

无奈之下,陈碧荣只能先寄居在老父亲家。

在父亲那里,陈碧荣看到一份《家庭会议纪要》,突然恍然大悟。

原来,会议纪要里记录着当年动迁时的补偿分配方案。

方案里写明:

陈碧荣的动迁款是71万,而非陈金娣所说的15万。
71万和15万,这中间差距悬殊。


(《家庭会议纪要》)

虽说陈碧荣对钱财看得并不重,但他纳闷的是,妹妹为什么撒谎骗自己?

难道是自己搞错了?难道是动迁政策发生变化了?

他左思右想,不断安慰自己。

他不相信妹妹会欺骗自己,但又不得不相信《家庭会议纪要》的真实性。

前者的不相信,是基于对妹妹的信任。

可他隐隐觉得不对劲,妹妹很可能骗了他。

他从父亲那里得知了来龙去脉。

2008年,因为城市规划需要,陈碧荣家的老房子面临拆迁。

老房子的产权是父亲陈瑞林的,他们兄弟姐妹7人,因为户口没有迁走,也享有动迁补偿权利。

老房子分上下两层,动迁之前,家里人按照两层两个户口本分配人数。

一层的户口上有大姐和两个哥哥。

而二层的户口里有11人,包括父母,二姐一家、妹妹陈金娣一家以及陈碧荣一家。

二层面积虽然只有22.8平米,但补偿款却高达293万。

为了保证大家的权益,家里决定开会商讨这笔钱的分配方案。

为此,父亲还专门让陈金娣去监狱问陈碧荣的想法。

当时主要有两种分配方案:

要房要钱或者只要钱。

听了安置房的位置,陈碧荣觉得太远,所以选择了只要钱。

2009年2月8日,家庭会议如期召开。

经过商讨,最终形成以下分配方案:

用293万赔偿款先申购4套动迁房,剩余的165万进行现金补偿。
其中,父母、二姐、妹妹陈金娣等人获得房子以及不同数额的补偿款。
而陈碧荣因为只要钱,因此他的补偿款最高,有71万。

家里人一致通过这个决定,并一一签字,最终以《家庭会议纪要》的形式予以记录。

陈碧荣委托陈金娣全权代理此事。

2009年3月11日,动迁公司把109万汇给陈金娣。

其中就包括陈碧荣的71万,并且暂存在陈金娣那里。

那为什么陈金娣说补偿款只有15万呢?她到底是何居心?

(陈碧荣的妹妹陈金娣)


一直以来,陈碧荣对陈金娣心存感恩。

面对此情此景,他真的不敢相信妹妹会骗他。

他决定好好和妹妹谈谈,不能因为钱而破坏亲情。

可惜他想错了。

妹妹陈金娣为了钱,早已不管不顾,其疯狂和丑陋,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心生不满

当陈碧荣找到陈金娣,谈及补偿款为什么相差这么大时,陈金娣解释:

真正属于陈碧荣的动迁款只有25万,根本没有71万。

为什么?陈碧荣很是疑惑不解。

《家庭会议纪要》上写得清清楚楚,就是71万,怎么到她这里就变了?

结果,她给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答案:

剩下的50万是她的!

具体讲,她名下再婚的丈夫和其子女,也有分到动迁款的份。

按照一个人25万的标准,这50万归她所有。

这种说法,有点强词夺理,只是她一厢情愿的说辞。

既然这样,为什么当初不写进《家庭会议纪要》,大家认可她的说法吗?

她进一步解释,之所以说成在陈碧荣名下,是为了掩人耳目,不得已而为之。

原来,当时户口被分出去的大哥和大姐来闹事。

陈金娣为了平息事态,顺利通过方案,才这样说的。

再者,多年来,她探望哥哥花掉10万,扣除这些费用,最多也就15万,自己并没有撒谎。

此时的陈碧荣心生不满,心里百味杂陈。

一直以来,他对妹妹帮助自己感恩戴德,总想回报她。

可当她赤裸裸提出折算这些年的探视费用时,陈碧荣心里还是隐隐作痛。

曾经的兄妹情难道这么靠不住,必须要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吗?

尽管他理解妹妹的做法,自己也不可能让妹妹无私帮自己。

但她主动提出来,还是让他有点接受不了。

心里再难受,但想到妹妹这些年确实对自己照顾有加,这点也不能否认。


(陈碧荣想拿10万元补偿儿子)

陈碧荣想了想,决定不再追究了,只希望妹妹能给自己10万就行。

他想把这10万元补偿给儿子。

这些年,因为坐牢,他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愧疚。

从应得的71万,变成妹妹口中的25万,扣除为自己花掉的10万,陈碧荣至少还能得到15万。

如今,他提出10万的要求合情合理,也算仁至义尽。

但即便这样,陈金娣还是百般推脱。

她坚称自己没钱,不要说10万,就是几万,她也拿不出来。

她一拖再拖,陈碧荣迟迟拿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钱。

这让陈碧荣心中更加不满。

这事搁在谁身上,也会受不了。

这种心情,正如一个人快看到光明时,光明却因为他人的阻挡,没有如期到来一样。

有人说,最不值得信任的往往是人性。

真的,人性有时如此经不起考验。

为了金钱和利益,有的人可以不顾亲情,不要脸面,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陈碧荣和父亲)


揭穿谎言

陈碧荣没有想到,以前那个重情重义的妹妹,竟变得如此冷酷无情,简直判若两人。

没办法,陈碧荣不想再隐瞒了,把这事告诉其他的家人,想让他们劝劝妹妹。

结果,父亲和姐姐们也大吃一惊,他们以为陈碧荣早已经拿到钱了。

陈金娣把71万补偿款的50万据为己有,对此,所有的家人都气愤填膺。

她所说给前夫和子女补偿的事情,大家根本不知道,也绝不认可。

既然是一家人,有事就要说出来,但不能藏着掖着,搞下三滥那一套。

话说开了,陈碧荣就提起,他服刑的最后几年,除了妹妹陈金娣,大家不来探望他的事。

大家愣了,不是陈金娣说大家不能探望吗?

姐姐们多次想去探望,但陈金娣总是制止。

她说只有监护人才能见到陈碧荣,而她是监护人。

其他人去了,也见不到陈碧荣本人,去了也是白去。

这样一来,姐姐们就打消了探望的念头。

加上陈金娣有时一个月去两三次,大家对她挺放心,就不再纠结。

可惜苦了陈碧荣,他只和陈金娣一人接触,对于家里的事情了解不多,难免会出错。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陈金娣在家庭会议上,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对陈碧荣的利益置之不顾。

由于她的隐瞒,陈碧荣无从了解重要信息,造成如此糟糕的局面。


(陈金娣阻止家人探望陈碧荣)

不仅如此,陈金娣声称,自己为陈碧荣花掉10万,这也是她有意编造的。

其实,那些钱都是父母和其他兄妹一起凑的。

而陈金娣脸不红、心不跳,说成自己一个人在承担,让大家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

她还告诉家人,要为陈碧荣减刑,多次讨要活动费。

老父亲听说能给儿子减刑,非常高兴,大力支持,就盼着儿子早日出狱。

如果不是把事情说开,老父亲和家人还蒙在鼓里,以为是真的花钱买到了减刑。

陈碧荣这才明白,妹妹陈金娣撒了弥天大谎,骗过所有的家人。

再精美的谎言,总有被揭穿的一天。

得知真相的陈碧荣,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妹妹发生让人费解的变化,他感到特别悲哀。

老父亲既觉得对不起小儿子,又对小女儿痛恨不已。

他悲愤地说:“她真是欺心太重。”

妹妹为了金钱,完全不顾亲情和曾经的承诺。

而陈碧荣不能,他觉得还是有事好商量。

他想再跟妹妹长谈一次,和平解决问题。

陈碧荣和妹妹见面交谈,陈金娣找不出任何借口,但就是不还钱。

她还说:“哥,你给我一个机会,这辈子我好不容易有这么多钱,你放过我吧。”

陈碧荣只得忍着悲痛,告诉妹妹:“从此你走东,我走西。”

两人彻底分道扬镳。

陈碧荣决定,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此事。


(陈金娣恳请陈碧荣放过她)


对簿公堂

一般情况下,亲人之间如果对簿公堂,打起官司,最为难的就是其他家庭成员。

手心手背都是肉,偏向哪一方,都可能伤害到另一方。

而这一次,当陈碧荣决定打官司时,家人们一边倒地选择支持他。

2012年3月,陈碧荣把妹妹陈金娣告上法庭。

这次,他要求妹妹全额返还自己71万的动迁款。

而陈金娣声泪俱下,坚称陈碧荣的动迁款只有25万。

多年来,她探望陈碧荣花掉8万,现在只能支付他17万,这是最高限额。

2012年9月,上海徐汇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要求陈金娣归还陈碧荣71万动迁款。

官司打赢了,陈碧荣松了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谁知,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此时,陈金娣突然失踪了!她想用这种方式逃避赔偿。

随后,法院准备强制执行。

可在查证时,却发现陈金娣名下,只有每月2500元的养老金。

其他一无所有,令人大吃一惊!

陈碧荣大惑不解。

按说妹妹有钱有房,她结婚时,在永嘉路有一套小产权房。

动迁时,又分得一大一小两套房,还有109万动迁款。

如今,怎么会无财产可执行?

况且,为了防止她转移财产,他还特地提请了财产保全申请。

原来,陈金娣把小产权房和小的动迁房过户到了儿子名下。

她名下的动迁房,她卖掉得到85万房款,全部提现后注销了这个账户。

而那笔109万的动迁款,则更是无从查起,不知所踪。

整整两年时间,陈金娣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无影无踪。

(陈碧荣谈到对簿公堂很伤感)


期间,陈碧荣的父亲得了膀胱癌,病重时,想见小女儿陈金娣。

陈碧荣决定暂时放下官司,希望妹妹来看望父亲。

让人失望的是,陈金娣没有来看过一次父亲。

2014年下半年,上海徐汇区法院和G安联合执法,全力搜捕陈金娣。

10月17日,陈金娣从浙江返回上海时,被逮捕归案。

徐汇区检察院对她提起公诉,这才出现开头审判陈金娣的一幕。

费尽心思,东躲西藏,一心想着把哥哥的钱据为己有。

最终,自己挖的坑,成了埋葬自己的坟墓。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时时认为自己的利益至高无上,最终玩火者自焚,逃到天边也难逃法网。


小结

在陈金娣看来,自己坐一年牢后,债务就会消失。

对爱钱如命的人来说,这是很划算的。

爱钱不要脸,权当做宣传。

这样的讽刺,不知陈金娣们能否体会到?

陈金娣的外甥说,以前,他和小姨走得很近,感情很深。

但自从发生这件事后,他感到很痛心。

其实,痛心的何止他一人,陈家上上下下,都和陈金娣的关系出现裂痕。

众叛亲离,孤家寡人,拥有再多钱又有何意义?

因为动迁款纠纷,不少家庭闹得不可开交,把人性的各种恶演绎得淋漓尽致。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有时最亲近的人,才最具伤害性。

当亲情不再、人性尽恶时,最后的解决之道,往往是走法律途径,这也是最无奈、最悲哀的选择。


(外甥眼中的陈金娣)

在法治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执行难”这个老大难问题正日益被突破。

“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执行系统”越来越完善,对老赖们的打击和限制越来越多。

法律的严惩,生活的限制,让更多老赖幡然悔悟,开始履行法院的判决。

法律是枷锁,紧紧缠绕在人的心上,日夜拷问人的良知。

而感情是钥匙,最终走出心魔,还是要靠这把钥匙,这是打开心结的最好工具。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本文标签: 进监狱  离婚  再婚  陈碧荣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