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济铁路濮阳至省界段装配式高铁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第32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之际,记者14日探访国内首个大范围采用装配式施工的高铁项目——郑济铁路(郑州至济南)濮阳至省界段Ⅰ标项目了解到,随着高铁装配式施工技术进入大范围应用阶段,未来高铁施工将更加绿色、智能。
郑济铁路濮阳至省界段Ⅰ标项目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境内,由中铁上海工程局负责承建。项目正线长19.975千米,其中,采用装配式高铁施工的线路长度约占一半,共计需要工厂化预制224榀箱梁、448根桥墩、224个墩帽以及建设桥梁基座所需的基桩。
郑济铁路濮阳至省界段装配式高铁施工的预制桥墩存放区。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在该项目位于濮阳市清丰县纸房乡的箱梁和桥墩预制场,记者看到一排排厂房组成一座现代化工厂,箱梁预制场内预制的箱梁整齐排放,每榀箱梁重达800多吨;桥墩预制场内,一根根粗细相同、高矮不同的桥墩林立,每根桥墩重达数十吨,而一旁则存放着一排排墩帽,每个重达70多吨。预制场外,搬运机、提梁机、架墩机、架梁机等大型设备让人眼花缭乱,其中一些设备专为装配式高铁施工研制,为国内首次亮相。
“以往高铁施工只有箱梁是提前预制,其他大型构件都需要现场施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建筑废料容易影响环境。”桥墩预制场总工程师阚博文说,“而装配式高铁施工则将桥梁下部结构的构件也全部进行提前预制,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郑济铁路濮阳至省界段装配式高铁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在桥墩预制场的墩身预制现场,记者看到,3套数米高的墩身预制模具矗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模具高度自动化,从绑扎钢筋、浇筑到带模养护、脱模,每套模具平均12个小时就可以预制一根桥墩,“12小时后就可以脱模转运至存放区,进行日常养护。”
装配式高铁线路外观上与常见的高铁线路略有不同。常见的高铁线路桥梁一般由一根根实心的单根桥墩支撑,而装配式工艺则将“实心单墩”替换成了“空心双墩”,每对桥墩之间横向由“墩帽”相连。
郑济铁路濮阳至省界段装配式高铁施工的预制墩帽存放区。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在墩帽预制车间,一条环形生产线映入眼帘。从生产车间的入口处将绑扎好的钢筋笼放入模具后,有轨制导子母车载着模具就可以在环形生产线的浇筑、蒸养等工位上进行智能化生产,最后由有轨制导子母车从车间出口处将预制好的墩帽运到存放区进行脱模和养护。
“整个车间只需要6到7名工人,每套模具每天可以预制1.5个墩帽,每个墩帽一次成型,不仅质量比现场施工好,而且部件精度也比人工制作高。”阚博文抚摸着外观光滑细腻的墩帽说。
郑济铁路濮阳至省界段装配式高铁施工的预制桥墩存放区。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郑济铁路濮阳至省界段Ⅰ标项目部项目书记陈晓刚说,装配式高铁施工一方面节省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浪费,另一方面也让高铁建造更加智能化。“部件在工厂内实现批量化生产后,就可以通过物联网等方式采集生产数据,打通施工时多系统、多场景的信息孤岛,建立项目一体化协同的中央控制室。”陈晓刚说。(记者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