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场俄乌大战,欧洲人起先还跟着各式制裁,但不久就发现,最吃亏的竟然是欧洲本洲。
作者|朱国顺
“邦德,詹姆斯·邦德”。
当满世界寻找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黑手时,“007”忽然现身了。
10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来自英国皇家海军的官员参与了9月份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破坏。他披露的信息显示,乌克兰第73海上特种作战中心实施了对“北溪”的破坏,英国皇家海军人员策划了这次行动。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进一步证实道,在“北溪”爆炸发生之后仅仅1分钟,时任英国首相特拉斯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了一条短信:已搞定。扎哈罗娃说,我们想知道伦敦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一个叫金·多特康姆的互联网云储存运营商对BBC说,特拉斯可能不太会用手机,居然用了个“不安全的渠道”向布林肯发信息,结果被截获了。
是“007”干的?
虽然英方当天否认了此事,但是——大家都懂的——007向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北溪”被毁是欧洲心头之痛。一场俄乌大战,欧洲人起先还跟着各式制裁,但不久就发现,最吃亏的竟然是欧洲本洲。给乌克兰送军火烧钱不说,物价暴涨各国苦不堪言,美国竟然还用数倍高价天然气薅欧洲羊毛。虽然被卖了还帮助数钱欧洲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政治家的面子还不能不要。
地火在欧洲燃烧。
10月27日,美国政治新闻网做了一个很抓眼球的标题:朔尔茨和马克龙威胁要对拜登进行贸易报复。好像是小弟合伙、要干大哥的样子。
资料图
前一天的2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到巴黎跟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三个半小时午餐会,一致认为来自美国的不公平竞争特别是《通胀削减法案》,是帮着美国公司碾压欧洲公司,到了欧洲必须反击反制美国的地步。此前马克龙还就美国卖高价天然气给欧洲强压怒火说:这可不是友谊的真谛。
似乎有些醒悟过来的,还有欧洲不少国家。
“北溪”管道案调查之初,管道经过地瑞典不让俄罗斯参加调查,查了半天后又一声不吭,被问急了就说“过于敏感不便透露”。很多人明白了:可能是自己人干的,不能说而已。孰料近日俄罗斯突然被同意参加调查了,而接着就公布了“007”的故事。
曾经说好欧洲一起对俄制裁的,但这几天有人发现,荷兰不声不响悄悄取消了91项对俄制裁,美国也装聋作哑。美国一家大报最新公布了今年与俄罗斯贸易增长的国家,令人十分意外的是,增长最快的居然有很多欧洲国家,比利时增长了81%、西班牙增长了57%、荷兰增长了32%。这是不是有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节奏?
随着欧洲寒冷冬季即将到来,虽然欧洲领导人不断鼓励民众少洗澡、少洗部位、多穿毛衣、多备劈柴,但此起彼伏抗议通胀抗议美国薅羊毛的游行,还是让欧洲领导人疲于应付,不得不奔走于世界周旋于各国,力争搞定能源搞定出口搞定经济不再滑坡。
欧洲醒了吗?
欧洲越来越像一个矛盾体:它是人类文明起源之一,又曾经是战乱最重之地;它以结束冷战获取发展红利,但又自我拱火酿成俄乌大战;他们不用便宜的俄罗斯能源,宁愿花数倍价格从美国进口;他们被搞断了“北溪”,却一声不吭去准备劈柴;他们有牛顿、瓦特、法拉第、黑格尔、康德,但领导人被普京认为“那个姑娘有点傻”。
欧洲会醒吗?
“邦德,詹姆斯·邦德”,会是一个燃点。
从最先调查“北溪”的瑞典躲躲闪闪样子,到普京认定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干的推断,到现在越来越明显有“詹姆斯·邦德”留下的痕迹,再到那个依然飘荡在空中的短信,推理剧正在逐渐进入高潮。
假如——借用《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台词——这一切都是真的,纵然欧洲再有什么“傻姑娘”为大洋彼岸的大哥遮羞,欧洲人恐怕还是要醒一下的。
他们有那么伟大的祖先,总要对得起往日的荣光。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延伸阅读:
媒体:过去这周发生了几件事 提示欧洲好像坐不住了
来源:补壹刀
执笔/断水刀
随着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美国的“赚”和欧洲的“惨”的对比日趋明显。
据《金融时报》日前报道,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能源市场震荡,油价上涨,美国石油生产商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今年二三季度更是成为美国能源行业有史以来最赚钱的6个月,获利超过2000亿美元并将“继续迎来前所未有的一年”,一些企业到年底将拥有“破纪录”的现金流。
这样庞大的利润,也难怪有网友感叹,“这已经不是薅欧洲的羊毛了,而是直接割欧洲的肉啊”。
种种困境交织下,欧洲好像坐不住了,这周发生的几件事,也许是一个信号......
1
资料图
除了石油,天然气上美国也从欧洲吸了不少血。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在美国以6000万美元的成本装满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运到欧洲就可以卖到2.75亿美元,涨幅达358%。
除去运输等成本,每艘船的净赚就超1.5亿美元!
此前,在欧洲声讨美国“以接近四倍市场价将天然气卖到欧洲”时,美国还曾“辩解”道,“差价都被欧洲中间商赚去了”。
但现在美国应该装不下去了。美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商和出口商切尼尔能源公司共同创始人和前首席执行官查里夫·苏基就坦言:“随着欧洲面临许多‘悲惨冬天’中的第一个,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
相比之下,欧洲的损失实在是显得太惨烈了。
以德国为例,8日,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能源危机给德国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近1100亿欧元。这也是德国继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最高的收入损失。
该研究还显示,德国公司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低于进口商品价格的涨幅,因此能源价格上涨的负担很大一部分将由德国国内消费者承担。
这些数据落到欧洲各国老百姓头上,那些困难都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
受生活成本飙升和通胀等压力影响,老百姓对“夜里不开灯”“冷了不开暖气”的日子早就苦不堪言,也“越来越厌倦不变调的对抗性言论和对俄罗斯无休止的无端指责”。
刚刚过去的这周,欧洲民众的罢工和游行更是愈演愈烈。
资料图
9日,比利时和希腊均举行全国性罢工。比利时多个城市的公共汽车和地铁交通已处于停滞状态,希腊则因为交通部门均参与其中,海陆空集体瘫痪。
10日,英国工会发起大罢工,伦敦地铁和公交大面积停运。同一天,法国也举行今年第三次跨行业大罢工,巴黎地铁七条线路完全关闭。
前几日,意大利数万人还举行了反战反制裁游行。 有受访游行示威者表示,“欧洲主要国家现在争相加强军备,我认为不能这样,当务之急是实现和平,但欧洲加强军备显然不是为了和平”,“不能让普通民众为冲突埋单,冲突是政府决定的,但承受代价的总是民众”。
在这场游行之前,意大利政府已冻结向乌克兰发送新一批即第六批军事援助。意大利前总统贝卢斯科尼也为结束俄乌冲突提出了一个建议:停止一切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美国和西方国家只给乌克兰重建城市的费用。
日前,法国也公开了智库报告,正面回应了“谁是法国的敌人”这一问题。该报告直言,法国的敌人在华盛顿和伦敦 ,而非北京和莫斯科……
被伤害如此之深的欧洲,还会配合美国继续“表演”下去吗?
2
美国计划从欧洲那里“割的肉”,远不止能源价格那么简单。
制造业方面,难以负担的能源价格迫使大量原本属于欧洲的制造业加速回流美国。
美国总统拜登前段时间签署的《削减通胀法案》更是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扶持“美国制造”,“吸走”了大批“跑路”的欧洲企业。
经济方面,11月美联储连续第四次加息,欧洲经济濒临衰退。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刊文称,美国政府就是欧洲财富外流的始作俑者。
种种困境交织下,欧洲好像终于坐不住了。
7日,欧盟方面明确表示,因美国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破坏美欧之间“公平竞争”环境,欧盟已向美方发出书面警告,并将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
欧盟认为,该法案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相关产品等领域带有歧视性要求,使欧洲产品难以在美国保持竞争力,破坏了贸易领域的公平竞争原则。
有欧盟委员表示:如果以目前的形式实施,该法案不仅可能给美国及其最密切的贸易伙伴造成经济损害,导致效率低下和市场扭曲,还可能引发一场有害的全球补贴竞赛,争夺绿色转型的关键技术和投入。
其实早在上个月底,在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巴黎举行会谈时,就已经表达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担忧,认为该法案“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接下来可能会考虑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对美国掠夺欧盟的行为进行反击。
资料图
一些经济学家也警告,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和供应链持续阻滞正威胁欧洲,可能导致欧洲开始“去工业化”。在美国较稳定的能源价格和政策支持吸引下,欧洲企业正把生产转移到美国。
换言之,不管哪条赛道,美国都是欧洲能源危机的“最大受益者”。
与此同时,欧美在俄乌冲突方面的统一战线也面临迅速瓦解的风险。因为共和党人大多不支持援乌,欧洲也担心共和党一旦赢得本次中期选举控制国会,可能会结束美国对乌克兰的关键支持。
当然,欧盟自己其实也已经拿不出钱了。欧盟曾承诺今年援助乌克兰90亿欧元,但8日声称,最后30亿欧元无法在今年年内到位。
不过美国那边,自己的算盘正打得响亮,一点不想吃亏。
本周有消息人士透露,白宫要求盟友不和俄罗斯来往,自己却在私下要求美国各大银行与俄罗斯“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继续保持业务往来,其中包括摩根大通以及花旗集团等银行业巨头,为了减少对俄制裁带来的不利影响。
3
同时,在俄乌冲突上美国开始筹划第二手准备,那就是往欧洲运送核武器。
据英国《卫报》报道,拜登政府此前提交给美国国会的2023财年国防预算文件显示,美国计划投入3.84亿美元,对位于英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等6个北约成员国的核弹存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备部署B61—12型核弹的能力。
这种战术核弹原定明年春季交付,如今提前到今年12月运抵,预计在明年3、4月份部署完成,正式形成战斗力。
有分析认为,美国此举是为防止乌克兰输掉决战,想在最后关头将核武器作为筹码,与俄罗斯谈判。
只是最后受伤的,恐怕依然是欧洲。
虽然美国口口声声说加速部署与“当前乌克兰局势无关”,但在欧洲升级武器库无疑会给俄乌冲突火上浇油。
俄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近日指出,“在局势紧张、风险激增的现阶段,核国家承担着防止局势升级的特殊责任。”
在非核国家境内部署此类核武,本身也违反了核不扩散条约,无疑会提升爆发动用此类核武之战争的风险。
一方面,此举加剧了欧洲乃至全球的“核扩散”风险。将使欧洲“核风险”进一步上升,给欧洲乃至全球战略安全与稳定、国际军控体系都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但另一方面,对一些深陷俄乌冲突的北约国家来说,也是不得不对美国体现出极强的安全依赖,希望通过与美国实现“核共享”,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美国与欧洲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欧洲可能还不想从“装睡”中醒过来。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