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房企继续不拿地

热点资讯2023-01-15 08:20:16智慧百科

今年很多房企继续不拿地

2023年首周,地产利好信号持续释放。

1月5日,住建部部长倪虹在接受央媒采访时指出,2023年要重点抓好五件事,包括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

1月7日,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在接受央媒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要努力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重点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表。

新年伊始,监管部门便频频为房地产“加油打气”,意味着今年行业将迎来更加精准且有力度的宽松政策,土地市场也有可能加速回暖。在此大背景下,房企投拓该如何布局。接下来,明源君将从四个方面,展望一下2023年房企投资市场。


更加追求回款去化

中小地块或更受追捧

行业上行期,房企投资遵循规模至上。行业平稳期,房企投资追求利润先行。而当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后,越来越多房企把快速去化和回款放在发展首位,以保证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

坚持现金流型拿地策略的房企在财务测算时,一定会重视股东现金流回正周期的测算,项目自有资金回正周期越短越好,甚至比利润还重要。与此同时,现金流型拿地策略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充裕现金流,还可以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大时,通过快速去化、快速回款抵御风险。

一位央企投拓人士告诉明源君,现在公司投资拿地,首要考虑的就是项目能不能实现快速去化、快速回款。比如一个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项目,抛去前期施工和后期结算,从开盘到售罄必须要在2年周期以内。如果达不到,那就不会参与竞拍。

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也在2022年公司年会上举例,同样在杭州,公司宁可选择利润低一点可是去化速度快一点的中心区域,舍弃利润率高但去化速度不确定性比较大的外围区域。

在此大背景下,中小地块或更受房企追捧。从去年各城市的土地供应中,也能明显看出这种趋势。根据克而瑞的统计,成都单宗土地的均值从2021年年一批次的86亩降到2022年一批次的62亩,之后第二轮又降到55亩。郑州去年一批次集中供地单宗均值约66亩,二批次约72亩,同样维持小而精的供地策略。

明源君认为,中小地块之所以受追捧,第一是因为周转快。目前的市场环境,决定了企业不能进行土地储备,储备土地就意味着资金的积压,所以必须拿地后迅速开发。但是体量太大的储备型项目不适合快周转,去化周期长。所以在这点上中小地块更占优势,会更有利于房企资金的快速回笼。

其二,中小地块面积小,总价低,有助于房企控制拿地成本,减轻房企拿地压力,尤其对于很多想拿地但手头现金又没有很充裕的房企来说,简直是不二之选。

另外对于许多城市公司而言,现在集团对于投资审批十分谨慎,尤其对于总价高的地块,往往不批或者无限延期。但城市公司不及时拿地又有可能被裁撤,所以选择总价较低的小面积地块不失为一个折中之法。


未来只聚焦高能级城市核心地块

长三角是香饽饽

在目前经济环境下,房地产行业整体景气度下行压力仍存。所以许多房企2023年仍会延续去年投资策略,把有限的钱花在优质一二线城市中的核心地段,减少拿地风险。

据克而瑞数据,2022年百强房企投资拿地,基本形成了以“22城+长三角”为最主要区域的格局,百强投资额中有82%集中于22个核心城市。

区域方面,长三角稳坐“房企投资力度最大”区域,连续4个季度末房企在长三角的投资占比均超过40%,其次百强房企在珠三角投资力度最大,11月末达到25%,而百强房企在环渤海、中西部的投资占比则分别低至13%和16%。

细化到城市层面,杭州、北京2022年年内百强投资金额已经超过1000亿元,其次上海、深圳也超过500亿元,广州则以392亿元位列第五。

一位央企投拓人士告诉明源君,从2022年开始,公司投资布局只会聚焦集中供地名单中的22城,其他不予考虑。其中,长三角尤其上海是公司重点关注的区域,一旦有机会,将会不遗余力参与。

戚金兴也在公司年会上表示,2023年公司拿地金额会控制在300亿元以内,也就是销地比控制在50%以内。区域发展上,公司仍会保持现状,聚焦杭州,深耕浙江,辐射长三角,在珠三角保持深圳和广州适度开拓。

总结下来就是,城市中心有得拿,就不到外围拿;杭州有的,尽量少到浙江拿;浙江有的,尽量少到长三角;长三角有的,就尽量不到全国拿。尽量让公司的半径和优势充分得到体现。


更多房企暂停拿地,专注清理库存

现阶段,在房企普遍存在资金压力的情况下,只有主动选择减少投资,才能确保资金不断裂。

2022年受市场持续低迷、企业资金承压等因素影响,百强房企投资力度大幅下滑,有近四成百强房企全年投资暂停。此外,百强拿地金额占全国土地成交的比重降至34.3%,而过去三年始终保持在50%左右。

所以明源君分析,2023年仍会有大批房企选择暂停 拿地,专注清理库存。

一位央企投拓人士告诉明源君,2023年一些地区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库存,不然不给增加投资额度。不然存了那么多存货,资金成本就很可怕。

金地集团副总裁、华东区域董事长阳侃也说,从其他层面看,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仅是经济的不确性,也包括国际关系等方面的不确定性,现在的投资处于低土地储备时代,任何一家房企的土地储备不可能超过两年,超过两年以上就会扛不住。

据了解,碧桂园2023年仍将沿用专攻队管理机制,以可动用资金与资产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不断完善考核标准,保证完成“1+ 4” 目标。挖潜、盘活重难点项目,每周每项专人跟进,保证及时销项。

美的置业把接下来的战略归纳为“少拿地,攻老本”。目前,该公司手中土地存量还有超过3000万平米。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美的置业还是将已有项目的去化放在首位,同时也会把一些低量级投资城市,通过股权的置换和销售的去化,快速的拉回。

中骏集团也明确公司现有土储货值有3900亿元左右,未来两到三年销售有保障,暂时不会考虑买地。新城控股表示会充分考虑行业、市场的变化,并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适时开展新项目拓展。


市场不买账,今年不会出现收并购大潮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此番表态也得到部分企业的响应。比如华润置地董事局主席李欣就在内部讲话中提到,2023年,公司要打赢打好“库存去化”攻坚战,积极、审慎、高效推进收并购。2023年1月8日,厦门国企建发股份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通过现金方式协议收购红星美凯龙不超过30%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建发股份可能成为红星美凯龙控股股东。

有机构借此分析2023年房地产行业有望迎来收并购大潮。但明源君认为,虽然出险房企的风险化解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业并购重组,但对于政策力推的行业“收并购”,市场并不买账。

一位国企内部人士就告诉明源君,国企十分讲究合规,所以收购民企资产的时候,会压价压得很厉害,很多民企不愿意。另外,目前收并购市场优质项目不多,且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很多出险房企的资产往往存在规划、隐性债务、质押、合同历史遗留问题等若干风险,国企接盘意愿不高。

绿城也表示,收并购谈过很多家,最后发现很多拿的地都是2020年年初、2019年年底拿的,地价比较贵,有些已经开发过了,规划和设计与绿城品质要求上有差异,所以这块考虑比较少。

明源君认为,此前房企进行收并购,往往是建立招拍挂土地价格过高或者竞争激烈的基础上。但现阶段,招拍挂土地的优势已经十分明显,2023年依然会有一大批低价且优质的招拍挂土地上市。和收并购项目相比,部分招拍挂土地的地理位置更优,风险更小,周期更短,综合成本更低,会成为房企首选。

比如前两年某千亿房企收购一家出险房企,经过近半年的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及业务拆解,这场声势浩大的合作依然维持僵局。该千亿房企一位负责人事后谈及此事时,直接对明源君说了四个字:一言难尽。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本文标签: 央企  戚金兴  房地产  招拍挂  土地储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