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童黎】“世界可以比一比,哪个框架更加开放,哪个框架更加积极,哪个框架能给大家带来共享利益。”本周,中日韩三国论坛上,中国专家自信地发出了邀请。
在这场东亚地区的重要活动上,三国前政要、高级外交官、专家等围绕国家间合作与交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印太经济框架”(IPEF)和俄乌冲突等话题展开讨论。观察者网受邀参加。
期间,多位专家呼吁三国合力推进RCEP进程,使其成为通往中日韩自贸区的跳板。中韩嘉宾还喊话日本“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欢迎中国和韩国加入CPTPP”。
除了邀请“世界比一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没必要把加入IPEF的国家放在原来经济框架的对立面,但是要“反对‘去中国化’,或者是以孤立某一个国家为目的的经济框架”。
对于民间交流,有学者强调,“三国一定要摒弃狭隘的、自私的、小心眼的民族主义心态,从东亚文化的历史发展的视野和角度,看待、认识和理解三国的文化,尽量减少和避免文化争端,情绪化的表达,防止伤及彼此的感情。”
“它应该成为通往中日韩自贸区的跳板”
当地时间14日,2022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下称“论坛”)在韩国首尔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韩国外交部长朴振为论坛开幕致贺信,强调了中日韩合作在急剧变化的国际大环境中的重要性。开幕式上,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日本驻韩国大使相星孝一、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赵贤东也分别致贺辞。
图自中国驻韩大使馆
图自中日韩合作秘书处
论坛下设“共商共建:提升机制化水平、维护安全与和平”、“共创共享:推动包容增长、促进普遍繁荣”和“共育共融:拥抱共同文化、引领理性融合”三个分论坛。来自三国的前政要及高级外交官、著名学者、重要经济文化组织代表等人士出席了活动。
当天的多场活动上,不止一位嘉宾呼吁继续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
2002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设想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被首次提出,三国领导人同意就此展开研究。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后,2013年3月,中日韩在韩国首尔举行了首轮谈判。
出席论坛的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岩田一政表示,今年1月正式生效的RCEP是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伟大成就,是中日韩首次一起参与这样的区域一体化框架,它应该成为通往中日韩自贸区的跳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介绍,中日韩三国GDP、贸易额占RCEP的80%以上,而RCEP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直接依赖于统一大市场建设。
他认为,目前,推进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短板在中日韩。例如,RCEP签署前,中日韩分别与东盟签署了“10+1”自贸协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零关税”商品比例均已达到90%以上;但中国自日本进口的“零关税”商品比例仅8%,日本自韩国进口的“零关税”商品比例仅为19%。相对滞后的经贸自由化便利化安排,使得中日韩间的贸易投资潜力远未释放。中日韩都是全球前十的贸易大国,但三国间进出口额仅占其进出口总额的12.9%、23.9%、24.6%,不足美加墨的一半。
“毫无疑问,想要推动RCEP进程,促其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中日韩三国的作用至关重要。”
迟福林总结说:“客观讲,‘印太经济框架’(IPEF)难以取代CPTPP,三国应合力推进RCEP进程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进中、韩尽快加入CPTPP。”
论坛现场 图自中国驻韩大使馆
“世界可以比一比,哪个框架更加开放、积极”
正如迟福林这句话所体现的那样,除了RCEP,CPTPP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也是论坛现场的高频词汇。
在特朗普带领美国退出TPP后,日本发挥主导作用,与其余成员国修改部分规则,建立了CPTPP。去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新加坡、新西兰明确表示欢迎。韩媒近期消息称,韩国政府已制定加入CPTPP的方针,目前正在走内部流程。
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访日期间宣布启动IPEF。除美国外,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先后加入。
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现场喊话:“因为这是我们中日韩三国的会议,我呼应一下韩国学者提出的倡议,就是日本要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欢迎中国和韩国加入CPTPP。这样的话,亚洲就能形成RCEP、CPTPP比翼齐飞,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
对于IPEF,韩国首尔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教授郑永禄认为,不需要持消极态度。
陈文玲也从多个角度给出评价:“IPEF已经有14个成员国,没必要把加入的国家放在原来经济框架的对立面。但是,我们要反对‘去中国化’,或者是以孤立某一个国家为目的的经济框架。”
“因为IPEF参与国存在多重组合,在RCEP的15个成员国中,有11个国家参与了IPEF,寻找发展机会,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未来如果IPEF的基础内容、基本理念,以及对所有成员的公平、合理具有吸引力,那么我想我们也是持开放态度的。”
她展现了对RCEP的信心:“所以在这个方面,世界可以比一比,哪个框架更加开放,哪个框架更加积极,哪个框架能给大家带来共享利益。”
在后来的讨论环节,陈文玲还指出,中日韩三国的朋友都坚定不移地相信——不管是什么样的框架和合作组织,没有中国,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亚洲、完整的亚太和完整的世界。
图自中日韩合作秘书处
分论坛主持人、韩国Lien经济研究所所长郭秀钟评价陈文玲的发言“非常热情洋溢”,并开玩笑地赞扬:“是不是他们声音的响亮程度,就代表国家的力量呢?”
在嘉宾结束与发展、合作有关的发言后,郭秀钟总结说:“可能您刚才说的意见,美国应该一起听取才行,美国好像没有思考如何引领世界未来的发展。外界有看法认为,美国设立IPEF来针对RCEP。现在俄乌冲突导致了经济不稳定、物价上升等负面影响。那如果美国和中国竞争世界第一大强国的话,他们应该要表现出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图自中国驻韩大使馆
“中日韩是东北亚地区搬不走的邻居”
近年来,中日韩民间关系频频受到关注。
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部长、东亚财团理事长、泰斋学院院长金星焕称,有关中日韩国民之间好感度下降的媒体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他呼吁三国加强公共外交,加深互相认知,希望早日在这个领域展开合作。
在主题为“共育共融:拥抱共同文化、引领理性融合”的分论坛上,韩国东亚文化中心院长卢载宪提出,中日韩三国有非常多共同的文化,比如汉字、儒教、筷子文化、饮食方面等,有共性,也有独特性:“我觉得争论文化的所有权是不值得的,共享文化才是重要的发展道路。”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认为,三国间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海纳百川的胸怀看待对方的文化。无论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不少东西是互生共有的,是在兼收并蓄、相互融合中发展起来的。
“三国一定要摒弃狭隘的、自私的、小心眼的民族主义心态,从东亚文化的历史发展视野和角度,看待、认识和理解三国的文化,尽量减少和避免文化争端,情绪化的表达,防止伤及彼此的感情。”
“三国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要真正负起各自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三国民众间出现的文化认知争论,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要及时疏解和平息不理性的声音,要防止火上浇油,更要防止一些社交媒体为了赚流量、博眼球,罔顾事实,刻意炒作渲染。”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表示,中日韩虽然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作为东北亚地区搬不走的邻居,应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各自发展道路,尊重各自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自民族、文化传统和国民感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