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一句诗带我们穿越浩瀚的历史烟海,回到繁盛的大明时代。
同样因为这句话,一个众人皆知的笔名也由此诞生,他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
当年明月——石悦。
资料图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往事如烟,过往的百般因果早已无法追溯清楚,留下的只有一部部文学作品,能将我们带回那波澜而璀璨的时代王朝。
也正因这种“得而不可尽得”的神秘感,才让我们愈发对历史爱得深沉。
01、痴迷历史的“明月”
2006年3月,一个帖子在天涯网的一个名为“煮酒论史”的小众论坛中悄然走红,短短两个月时间,该贴已经达到了100多万的点击量。
而这个爆火的帖子,正是石悦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该帖一出,引发了一阵“明史”热议。
但令众人万万没想的是,写出如此优秀的历史小说的人,竟然不是历史专业的,而历史也只是他的个人爱好,他本人则是一个海关的小职员。
资料图
当他爆火之后,就连身边的同事也都是难以相信。领导平时总说石悦能力一般,同事也觉得他不合群不起眼,就连妻子都说没想到我老公居然有这种本事。
“真是没有想到,他就是当年明月!”
“平日里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真没想到他有这本事。”
众人不禁纷纷感叹。
而这位低调的“扫地僧”到底是如何写出万人追捧的神书呢,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1979年,石悦在武汉的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中出生。
当谈及如何对历史产生兴趣,石悦哑然失笑:“现在许多报道都说我是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他们有些夸大了。”
在石悦4岁时,他的父亲送给了他人生中第一本历史书籍《上下五千年》,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自此书后,石悦对历史便无法自拔,其实这是错的。
资料图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石悦其实也并不想要这本书,但是既然父亲给了,也就当闲书罢了。
石悦的父母对他很宽松,相比于其他人,他有许多独处的时间可以让他阅读。
而真正对历史感兴趣,还要从初中开始。
在石悦上初中时,他接触到了《二十四史》,而最开始阅读的理由也很简单,初中的青春懵懂让他就想看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因为《二十四史》尽是文言文,这让他觉得很特别。
单凭初中的知识积累想要完全知其然,着实不易。
所以他从《古文观止》开始,到最后熟读《二十四史》,在这个过程中,他已深深爱上了历史的浩瀚。
资料图
就当大家以为,对历史如此感兴趣的石悦一定会报考历史专业时,他却选择了法律。
许多天才都会做出一些不被人理解,甚至是离经叛道的事情,石悦也同样如此。
高考前夕,所有人都在紧锣密鼓复习的时候,石悦却偷偷跑回了家里看电视剧,早晨照常背着书包上学,可父亲一上班,他就悄悄溜回来。
就这样逃学了两个月,以至于后来许多人都认为他是辍学了。
但最后石悦还是成功考上了大学,只不过在专业和学校上,他很“佛系”。
家里人给他报了一个热门,好找工作的法律专业,他也并不介意,因为他真正在乎的,不是这些现实中的事物,而是追求内心世界的攀升。
在大学里,石悦经常一个人躲在教室读书,不单是历史,物理,经济,他涉猎的方面很广泛,这在他的书中也有体现。
整个大学期间,他与同学出去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更多时候大家根本找不到这个人。
资料图
生活经验极度匮乏的他,第一次在大学洗衣服,将洗衣粉倒进盆中之后,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洗,只能问旁边的人。
那人也是满脸不可置信,愣了半天说道:“用手搓啊。”
有一次夜晚从洗手间回来的石悦,却发现寝室的门被锁了,正常情况下肯定会敲门,但石悦没有。
他就静静地等,等到屋子里的人出来再进去,足足等了三个小时。
在我们听来,石悦似乎被众人所孤立了,但他从来不觉得孤独,他回忆道。
“夜里十一点下自习,只有我一个人走在回寝室的路上,那一刻我的心情是极度愉悦的。”
资料图
从书中,他发现了智慧,学习了知识,这让他由心地感到快乐,这种感觉是与同学觥筹交错所无法替代的。
四年的大学时间,让石悦在书本中有了丰厚的积累。
2000年,毕业后的石悦成功以面试第三的成绩考入了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国家公务员。
02、“一书道尽明朝事”
在2000年时,石悦的工资就可以达到6000元,这让他足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生活的平静没有让石悦心生惰意,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历史类书籍,而随着知识的愈发深厚,终于有一天他做出了一个影响其一生的决定。
自己要写一部自己的小说。
正如他自己所说:“往瓶子里倒水,终究会有水满而溢的一天,而我就是到了这个时刻。”
他觉得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应该要写一部小说,将一些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于是《明朝那些事儿》由此诞生,一经推出后,便引爆了全网。
可很多人会问了,在那时,中央已经有易中天等历史学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历史,相关的小说也非常多。
资料图
熟读历史的人不在少数,会写作的人亦如过江之鲫,但为何只有石悦可以写出经久不衰的《明朝那些事儿》?
03、其实有些天赋,的确是努力所不能弥补的。
他曾为这本书的第一卷起了个副标题——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王朝更迭,权谋相争,每一个繁盛的身后,积累的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黑暗。
“很多人不喜欢历史,因为历史本身并不讨人喜欢。”石悦毫不避讳地说道。
资料图
也正因如此,他才觉得用最通俗的方式去讲述,让你仿佛在看一场电影,一部小说,幽默的语言会令你忍俊不禁,可历史的神秘又会将人代入其中。
这种代入感使得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被它深深地吸引。
正如他在书中写道:“幽默的从来都不是历史,而是我。”
历史太厚重了,也太沉重了,那无数尸骸堆积的往事让石悦喘不过气,所以为了让更多人能轻松地了解历史,《明朝那些事儿》的风格,便横空出世。
而第二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石悦看懂了历史。
“我看《二十四史》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我产生了对历史的兴趣,而是我读懂了历史,很多人其实是读不懂的。”石悦自信地说。
资料图
有的人读历史,是把他当做一个故事去读,但石悦却能读懂写历史的人,他想说却不能说的秘密,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绪。
悲伤,挣扎,愤恨,郁郁不得志,可皇权在上,让史官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但石悦却能读懂,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从字里看出字来。”
归根结底只有四字“感同身受”,但要想做到却难如登天。
虽然历史离我们很远,但其中的所有人和我们一样,是一分一秒的度日,但在史书中,他的一生甚至落到文字上,就仅仅是简短的一句话而已。
“白起伐赵,坑杀四十万人。”短短一句你会觉得普通,但石悦却能感受到这场面的血腥与残忍。
资料图
铁血的肃杀与时代的悲凉,穿过简短的文字,直直吹进了石悦的内心深处。
通过厚重的史书,石悦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权谋争斗的故事,而是回到了风雨飘摇的王朝。
他成为了那朗朗朝堂之上的群臣,见证了党羽纷争的血腥,一切的因缘际会,都被他从一个经历者的视角摆在你的眼前。
“这是历史的秘密。”石悦眼神坚定地说道。
翻开一页书,你就会看过许多人的一生,这背后的厚重感,是石悦最想通过幽默的语言所传达的。
事实证明,他的确做到了,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引发了全民的历史兴趣,甚至有人将之与胡适先生的白话文运动做了比较,足可见此书的成功。
要说《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有多畅销?
当年,实体书一经发布,很短的时间内就卖到了五十万册,五十万是个什么概念石悦不懂,出版商告诉他,五年内,这种书不会超过五本。
资料图
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销量很快会突破四百万本,当石悦再一次找到出版商,那人只说了一句:“从建国到现在,你的书可以排进前二十。”
据公开资料查证,《明朝那些事儿》累计为当年明月带来了超过7000万的版税收入。
时至今日,《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发行一千多万册,荣登全国十大畅销书,更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必读的十本好书,成为众多社会名流、企 业家、业界学者的枕边书、最有阅读价值的读物,还因此获封当当“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
联想集团董事局前主席柳传志曾经在采访中多次提及《明朝那些事儿》,这位商海起伏多年的传奇人物也对此书备受推崇。
一个事物会研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我认为,这只有两种可能,一就是他骗我,二就是他太笨。”
如此傲然的话语,甚至给人以李白那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狂放之感。
“我每天就读两个小时书,如此坚持了十三年,最后写成了《明朝那些事儿》。”
资料图
在谈及历史时,石悦总会给人一种极度的自信,而当面对生活,石悦又如同一个普通人一样简单的生活。
《明朝那些事儿》爆火后,很多人劝他放弃工作,专心于写作,可石悦却分得很清。
在他看来,生活与兴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他甚至认为,自己与“当年明月”是两个人。
白天在单位,自己只是普通人石悦,可当夜晚回到书房,那个文采决然的“当年明月”又会再次出现。
他不想用本名写作,因为他并不享受名利,他更想成为文字背后的人,他想将书中的内容推到读者眼前,而自己则躲在背后,做一个安静的讲述者。
石悦每天的生活很规律,早起后乘坐出租车前往单位,在路上,他也会忙里偷闲地看几本漫画,用他的话说:“我是一个无法停止思考的人,漫画可以让我有一种放松。”
可能就是这样不为名动,不为利扰的性格,让他在工作上也顺风顺水。
根据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了一则通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任命石悦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资料图
43岁的石悦却已经是副局级的人物,有很多人调侃,看了那么多历史人物的权谋相斗,你会不会把这些都运用到工作中了。
可面对如此无礼的问题,石悦也是毫不在意。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一个叫理想。”
这是石悦对那些质疑者最好的回答。
资料图
以史为鉴,石悦学到的是肱股之臣的刚正清廉,而不是玩弄人心的蝇营狗苟。
曾有人问他如此多的版税打算怎么花时?
石悦说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要买两个馒头,想蘸红糖蘸红糖,想蘸白糖蘸白糖!”
看着主持人惊讶的表情,他接着说道:
“我根本不追求吃穿,你看我这身衣服,还是专门为了上你们节目买的,花了260块钱呢!”
主持人笑着说:“没想到,像你这样的富翁,还这么抠门?”
石悦却立刻变严肃:“我是个很简单的人,不是我假装简单,而是一直就这么简单。”
“我并不觉得穿几千上万的名牌衣服很光荣,拎个LV的包、穿个普拉达、阿玛尼走到别人面前,这就能说明你究竟是什么人吗?这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资料图
直接又完全地表露心意,这就是石悦,离开书桌后,他从来都不是那个惊艳绝伦的当年明月,他只是一个辛勤工作的普通人。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有人爱不释手,也有人弃若敝屣。
虽然书中也充满着主观色彩,表达着强烈的个人看法,抬举某个人或者贬低某个人,如同“一家之言”。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抛开知识的积累,你也会从书中学到许多人生道理。
身陷囹圄,我们会想到“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王守仁。
提起文人,我们会想“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杨慎。
郁郁不得志时,我们会想到“东林六君子”的杨涟。
这一切的所感所悟,都是我们在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后所牢记的,这些潜移默化都会影响着你的人生。
资料图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相同,前人的经历如今换了时代可能也沦为空谈。
但这本书对你的影响,可能只是一个小决定,也可能是人生的一个大转折,更可能只是在失败困难的时候给你的些许鼓励和安慰。
所以,从《明朝那些事儿》中,石悦没有想让众人一定要学到什么,运用什么。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最好的方法就是,就是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然后就像书中最后一句话一样——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全七册)[J].课堂内外(初中版),2022(04):37.
2、当年明月.传奇就此开始——节选自《明朝那些事儿》[J].十几岁,2020(21):24-25.
3、陈允衡.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J].当代学生,2020(Z2):82-83.
4、包小丹.当年明月在[J].快乐阅读,202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