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基金开启限购...

热点资讯2023-02-07 19:53:56智慧百科

冠军基金开启限购...

01

周末中美因流浪气球事件出现摩擦,昨日开盘A股直接大跳水。



上证跌0.76%,沪深300跌1.32%,创业板指跌1.40%,绿油油的一片。

除了A股之外,全球股市几乎全部受到波及。



毕竟在全球化的当下,世界最大的两大经济体发生黑天鹅式碰撞,无人能置身事外。

股市大跌的情况下,鬼故事也开始频出。

近期一大批基金开启了限购的事,就被送上了上来。

这次限购,公募、私募的都有。

招商的朱红裕,其管理的招商核心竞争力基金,去年4月13日成立,半年多的时间收益率超50%。在15日内连续发起三次限购。限额金额从10万,到5万,这次直接被干到了1万。

无独有偶,去年的冠军基金万家精选混合也在2.1日发起了限购。



要求所有销售机构,包括代销及直销渠道,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金额日申购业务限额为100万元。

除了去年业绩爆表的两个基金之外,杨锐文、何帅等明星基金经理也开启了限购。

2023年公募主动基,限购数量多达40余家。



除了公募之外,私募的青骊、沁源等长期绩优的管理人,也在年后开始封盘或准备封盘。

这可吓坏了不少的投资人。

怎么刚有点牛味,大佬们就开始封盘了。是不是股市要开始大跌了。

毕竟坤坤2021年大额限购之事让人至今记忆犹新。限购没多久,A股就开启了长达一年的熊市。怎能不怕?

下跌的担忧大家肯定都会有,但多多觉得应该更理性的看待限购这个事情。

坤坤2021年年初限购,主要是因为产品规模太大,加上当年的收益已经很高了,进一步放开不确定性很高。

首先规模过大,会影响策略的发挥。规模百亿以上的基金,在市场震荡时,会出现“船大调头难”的现象,投资很难转向。只能亡羊补牢。


其次规模变大则需要更加谨慎。毕竟手握这么大的资金,作为当时的“冠军基金”,已经积累了很高的收益了,部分板块明显估值过高,并不是买入的最好时机。规模变大的情况下,超额收益非常难做。不如直接限购,既能保住净值,也变相保护了一部分脑热的投资人。

正好,2022年遇到了三个黑天鹅,限购发挥了大作用。

2023年的高收益基金,限购的原因和坤坤也是大差不差。

2022年已经收益满满了,行情不确定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为了更高的收益去赌。稳住当前的收益就能战胜99%的市场。

冠军基金往往很危险,这个时候去打保守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关于冠军基金多多之前文章反复强调了很多遍,靠着泡沫增长撑起来的基金能不碰,就不碰。

对于这类基金大家确实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不要被表面上的收益冲昏了脑袋。

至于未来会如何走,没人能百分百预估。

但大佬们,尤其印证过自己的大佬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如说“私募魔女”李蓓,策略是宏观对冲。

过去5年,年化收益28%



过去5年,全部正收益





过去5年,最大回撤仅12.95%。

业绩逆天了,充分说明李蓓精准择时的能力顶级。

最近,李蓓开始调整自己旗下的产品。截至2023年1月末,权益类资产的净仓位下降到43.20%,商品的净空头仓位升至15%以上,债券类资产净仓位升至9%。



这样调整的原因有两点:

1、李蓓认为今年政策在放水上是比较克制的,是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性,不是短期放大水的刺激,由于经济位置等的巨大差异,期待中国消费如美国那样强劲复苏是比较难的,所以,只看2023年的话,经济会复苏,但是会比较温和。

2、海外市场存在矛盾组合。一方面老美经济软着陆、欧洲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强复苏,加上最近美联储转鸽派,权益资产风险溢价处于低位,市场是非常乐观的。

但这种状态会遭遇两个方面的挑战,首先是美劳动力市场非常强劲,失业率仅为3.4%,通胀很容易恢复高涨,因此美联储鸽派的做法可能受到挑战,另外一个就是盈利预期也随时可能失望。

对于低买高卖,择时为主的大佬,肯定会观望,等待机会。

不过对于我们,尤其是买平衡型(绝对收益类)为主的投资人来说,下跌反而布局的机会。我们根本没必要因为下跌而慌乱。

只要经济在慢慢复苏,我们就能盈利。买的仓位越多,收益积累越高。

我也按照节奏,定投布局了平衡型组合2份,目前平衡型组合总仓位达到了83%。市场继续下跌的话,预计会布局到90%。

本文标签: 限购  私募  a股  杨锐文  冠军基金  公募基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