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若·顾比】
全球化已经结束的观点在一些经济分析师圈越来越受流行。与此类似的观点还有,随着供应链近岸外包取代离岸外包,中国不再是全球化的参与者。
毋庸置疑,美国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似乎正在将自己从全球化中剔除,其政策使全球化的解构加速,取而代之的是保护主义的主权经济。这最终是一种自取灭亡的做法,因为全球化以有竞争力的价格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选择,而保护主义则剥夺了经济从全球化中获利。
中国全面回归全球市场将会对冲困扰西方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前,中国的最大输出,在许多方面是经济通缩。
最明显的是,西方经济体曾经依赖更廉价的中国商品和服务使通胀保持在低位。无论是计算机,家用产品,还是支撑经济增长的装备设施,都能感受到这种通缩的影响。
预测全球化的结束,充其量只是展示西方市场狂妄的一个例子。实际上,全球化以某种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已有数百年之久。
丝绸之路就是全球化最早的一个侧面之一,它把丝绸和茶叶带到了欧洲。随后是欧洲的探索时代,将东印度群岛的香料搬上了欧洲的餐桌,并将南美的辣椒引入中国,尤其是四川省。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的著作中正式奠定了全球化的哲学基础。在19世纪之交,《伦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吹嘘这种肉来自澳大利亚、水果来自南美、糖来自非洲、烟草来自美国的全球化好处。
没有人假装全球化已经接近尾声。尽管保护主义的举动频频发生,全球化一直在发展并深深嵌入世界经济。仅仅新冠疫情和拜登的《芯片和科学法案》,无法阻止全球化。
当地时间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图源:中新社)
但这并没有打消一些人的论调,如疫情防控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永久性损害。这一观点忽略了经济现实,是一个迎合霸权主义叙事的谬论。
全球基金经理已经迅速意识到了这一谬误,并正在准备搭上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班车。2023年,当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面临衰退时,中国反周期的经济反弹带来了投资机会,特别是在资源领域。
这并不是重演2008年中国主导全球经济复苏的戏码,因为这次中国将提供实体基础设施以外更广泛的发展机会,包括绿色经济、人工智能应用和6G等领域。聪明的企业已经做好准备,以迎接中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再次恢复和全球化作为经济发展力量的延续。
湖南三一重工的一家智能工厂通过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50%,每45分钟下线一台泵车(图源:湖南省发改委)
新冠病毒的蛰伏已经在推动全球化发展方式的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第一,中国正在推动全球发展倡议(GDI),以及重新聚焦与全球南方国家建立非开发利用式的经济关系。中国已经表明与联合国共同合作寻求多边解决方案的承诺,这将定义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的性质。
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数字经济的增长,及支持跨境贸易的非美元计价数字货币的增长。
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的发展,但在许多西方国家,数字经济的起点仍然很低。在中国,微信支付和其他类似手机支付系统已经大规模使用,而在美国,技术上快过时的芯片密码卡系统(chip-and-PIN card system)还没有全面铺开。
新冠疫情使得数字经济的发展更为复杂,包括中国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同样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进步使得传统服务扩展至无储蓄卡的人群。这对全球南方国家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数字经济的进步不仅在宏观层面上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且也成为全球发展倡议的助推者。SWIFT国际货币交易系统替代产品的出现,能够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并减少其脆弱性。
与保护主义和意识形态驱动的制裁及关税壁垒相比,全球化拥有更强大的力量。经济发展的轨迹正在发生变化,全球化的力量也将相应地发生转变。中国是第一个认识到这种变化的主要经济体,它将推动全球化进入新的迭代期。
全球化不仅仅意味着物流链。全球化是由每个国家特有的竞争优势驱动的。通常情况下,这些变化是缓慢的,但新冠疫情的破坏为这个巨大转变创造了条件。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将与新冠疫情之前的全球化不同,但全球化不会消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