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在当地博物馆一个小会议室里,他观看了良渚文化保护纪录片,听取情况汇报。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在五千多年前,这里曾经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城市,成就了灿烂的文明。
新世纪之初,良渚遗址正处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
遗址区分布着30余家石矿,噪音大、粉尘浓。当地群众说,家中桌椅半天不擦即可写字作画,考古学家痛心疾首地批评这一地区“炮声隆隆如战场”。
习近平斩钉截铁地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习近平同志态度非常坚决。”良渚遗址发现者、考古学家施昕更的后人施时英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很快,这片“圣地”从“炮声”中回归宁静,青山还绿,遗址重生。
“从那时起,我们对良渚遗址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时任杭州余杭区委书记何关新说,良渚遗址保护形成了立法、规划、建设、环境整治等全方位展开的工作格局。
考古,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下不断迎来新的高潮。
2007年,格局完整、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2009年至2015年,由11条水坝组成、控制范围100平方千米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显露真容……
2019年6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宫殿区。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2016年,四位考古学家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促成良渚遗址早日申遗。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2019年7月,在里海之滨的阿塞拜疆巴库,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锤定音——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会议现场欢庆的人群中,时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感慨万千:“总书记的关怀让良渚遗址焕发光彩。申遗成功,意味着我们今后的责任与使命更加重大。良渚考古一定要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拓展,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回报总书记的关怀。”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侧约2公里处,不久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站长陈明辉和同事们发掘了北村遗址,相关的发现有助于解答“建城之前良渚人来自何方”等问题。
“探寻文明起源,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课题。”陈明辉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这是我们考古工作者努力和奋斗的方向。”
记者:施雨岑、徐壮、冯源
视觉 | 编辑:姜潇、唐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