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云和梯田犁出“农旅共生路”

热点资讯2022-06-21 15:54:01佚名

中国东部云和梯田犁出“农旅共生路”

新华社杭州6月21日电(记者方列 吴梦 林光耀)“开犁喽!”在第十六届云和梯田开犁节上,随着一声嘹亮的开山号响彻梯田,高低错落的田畔上披蓑戴笠的农人们一手扶犁,一手挥鞭驱赶水牛,穿过倒映着青山云影的一畦水塘,耕下今夏第一垄土。


2021年2月3日在云和县崇头镇拍摄的云和梯田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梯田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田畔最多处达700余层,海拔落差约1200米。高山较低的气温造就云和梯田“芒种开犁”的习俗,寓意夏季耕作由此起始。2021年,云和梅源芒种开犁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农人庆开犁”的传统农耕场景一度险些消失在历史中。现代农业兴起后,由于地块狭小,难以使用大型农机的梯田遭遇产粮瓶颈,加上农村劳动力流失,云和梯田核心景区内土地抛荒率一度高达45%。

为留住千年梯田农耕文化之根,梯田核心景区所在地崇头镇对土地进行流转复垦,通过引入外来承包主体推进粮食种植和地块整治。目前,核心景区内土地抛荒率下降至5%,累计生态修复梯田超5000亩。

如今,云和梯田上的绿意正在蔓延。“今年全镇预计完成抛荒复垦2998.75亩,清理腾退263.58亩,并逐步完成粮食作物种植。目前,综合完成进度已达74.88%。”崇头镇副镇长张红燕表示,荒地复垦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升了梯田景区的美观度。

2010年起,梯田核心景区农田的耕作开始实行统一规划。经过多年种植尝试,并与浙江省农科院等农学机构交流经验后,目前景区内选育的稻米生长周期较长,既能满足景观整体规划,又能提升稻米质量和价格,实现农旅结合的共赢效果。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云和将梯田农业设施修复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我们借力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梯田修复工程,修复和提升多村粮食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农耕道路修复、灌溉与排水修复和荒废梯田修复等。”张红燕说。

云和梯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小霞告诉记者,正在梯田中推进的种养结合模式能够发挥水稻、鱼与家畜的共生互利作用,既能获得更综合的农业生产效益,又能让游客在体验互动中加深对农业文化的了解。


6月14日,民宿业主杨英在整理可看见星空的特色客房。新华社记者 林光耀 摄

随着云和梯田农业生态旅游知名度的扩大,与“背包客”一同到来的还有“还巢鸟”。“之前我要从县城回家开民宿,丈夫不同意,说哪会有客人。梯田景区开起来后,节假日常常一房难求。”在云和梯田游客服务中心附近经营民宿的杨英说。

如今,像杨英一样搭上梯田旅游“顺风车”的村民不在少数。自云和梯田启动国家5A景区创建以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2万余名村民增收。

本文标签: 梯田  农耕  生态旅游  杨英  种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