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不再坐守办公室,朝九晚五上下班,而是走进工地车间,帮助企业解难题促生产
去年以来,西宁市作风巡查在营商环境和民生服务领域查实问题和督办整改500多件,40多名干部被追责
当好“金牌店小二”,不仅要服务态度好,还得解决问题能力强,才能做到无事不扰、随叫随到、遇难能解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解统强 李宁 李劲峰
作为青藏高原最大城市,西宁市城区海拔2200多米。这里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基础薄弱,公共财政支出超60%依靠转移支付。
“一谈发展,大家首先就想到难。”不少基层干部坦言,过去缺乏发展紧迫感和责任感,总认为西宁地理区位和要素保障不占优势,找好项目、扩大产能都很难。
2021年以来,西宁开展拼搏赶超、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向松散懈怠的工作作风亮剑,奋力实现高原古城高质量发展。
拼搏赶超 争先进位
2021年,西宁市明确“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进拼搏赶超,优化营商环境,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全力以赴做优存量、做强增量、做大总量。
“拼搏赶超,是要勇于自我超越、比学赶超、争先进位。”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陈瑞峰说,立足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冲破传统思维的桎梏,打开解放思想的天窗,充分调动全市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西宁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重用敢担当、善作为干部;出台政商交往正面负面清单,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每季度召开拼搏赶超交流会,激励各单位和部门“比学赶超”。
一系列政策激励下,各个工业园区不再“等米下锅”,纷纷签订责任书,组队外出招商。干部不再坐守办公室,朝九晚五上下班,而是走进工地车间,帮助企业解难题促生产。
从珠海来到西宁考察投资环境的高景太阳能公司负责人徐志群,一下飞机就接到一杯热茶以驱散寒意。西宁的产业配套和招商政策,特别是园区领导干部的主动和热情,让他和随行考察人员用时不到3天,就确定投资180亿元在西宁建设50GW直拉单晶硅棒项目。
2021年,西宁市落实重点招商项目36个,总投资633.13亿元,全年完成省外到位资金198.2亿元,创造历史新纪录,带动西宁市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500亿元,增速位居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第一位。多晶硅、锂电材料、碳纤维产能分别约占全国总量的20%、33%、36%,高原产业之城呼之欲出。
青海省西宁市一角 张龙摄/本刊
化解企业急难愁盼事
整厂搬迁新址,扩大生产规模,这个“搬新居”的好事,对于西宁一家制药企业却由于园区补助款项拖欠而变成“烦心事”。
企业负责人介绍,由西宁市生物科技产业园和两家企业共同投资的新厂房建设收尾时,由园区按建设进度拨付的2400多万元却迟迟无法到位。企业只好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增加了财务负担。
2021年8月,西宁市委作风巡查第八组进驻各大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访座谈了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接到制药企业反映,作风巡查组审核确认后,第一时间下发问题反馈单。不到一个月,园区相关资金就拨付到位。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加强作风建设。”西宁市委作风巡查第八组组长祁延民说,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缓一缓、拖一拖,就对企业经营造成巨大影响。
去年以来,西宁市选派50多名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组建10个作风巡查组,驻扎在各个区县、职能部门,围绕营商环境等方面接受问题反馈、开展明察暗访,将企业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变为督办清单。
西宁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副局长周培信介绍,各巡查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归纳,召集企业和各职能部门坐在一起现场面对面协调商议,当场敲定负责人进行督办,向拖延推诿、不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陋习亮剑。
针对不少职能部门和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突出问题,西宁市推出“西宁评议”平台,直接收集办事群众在全市3200余家单位现场扫码评议的“满意”或“不满意”信息。对“不满意”评价逐一回访,核实后责令责任单位整改,对查实的作风问题严肃问责。
在办事群众的监督下,各行政服务中心纷纷优化审批流程,办事时限平均压缩70%以上;推出市场主体开设实现“一网办、不见面、零收费”等举措;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门了解群众反映问题,提升服务质量。
从今年第一个工作日开始,西宁市在西北地区率先推行政务服务工作日中午“不断岗”、周六9时至12时“不打烊”。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朱建美介绍,接到群众反映“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下班时间没处办事”问题后,市民中心转变工作作风,通过有序轮岗,内部挖潜,灵活调休,提供延时服务。
去年以来,西宁市作风巡查在营商环境和民生服务领域查实问题和督办整改500多件,40多名干部被追责。130多名职能部门和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因办事群众在“西宁评议”中评价“不满意”,被查实后问责追责。
无事不扰 遇难能解
接到企业反映新建项目进出道路仅为4.5米宽,影响施工车辆进入,管委会积极协调各方,以最快速度拓宽至14米;没有接通电网将影响项目投产,园区仅用79天便建成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按正常流程需6个月;员工宿舍无法及时修建,园区为企业出租3栋公寓楼满足2600名员工的临时住宿问题……
在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每个重点项目都会建立一个微信群。企业提出问题后,园区主管干部需在10分钟内回复,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内拿出解决方案。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晓东说,当好“金牌店小二”,不仅要服务态度好,还得解决问题能力强,才能做到无事不扰、随叫随到、遇难能解。
秉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理念,西宁市各级干部主动求变,通过创新组织部门与行业部门联合进行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聚焦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立足岗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练兵比武活动,探索长效工作机制和素质能力提升机制。
疫情防控中的交通管控,让年产57万吨电解铝的黄河鑫业备受物流困扰。甘河工业园区管委会积极协调线上办理“电子通行证”,全力帮助企业防住疫情、稳住生产。“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过程中,大家协调解难能力也随之提高。”管委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局副局长陈鹏说。
今年1至4月,西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高于全国同期19.8个百分点。
“西宁已成为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纳税、获得电力等领域达到全国优秀水平。”西宁市市长孔令栋说,锚定“十四五”时期培育出光伏制造、锂电储能、新型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西宁将继续以一流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信用环境,刷新“西宁速度”,提升“西宁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