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0日清晨,香港中环,海风轻拂,碧波荡漾。两岸的高楼鳞次栉比,街市上张灯结彩,洋溢着虎年新春喜庆祥和的气氛。
中区军用码头上,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官兵代表整齐列队,庄严肃立,等待着那神圣的一刻。
“升国旗,唱国歌!”随着雄壮嘹亮的口令,掌旗员甩动有力的臂膀,迅速将五星红旗在空中展开,护旗方队齐刷刷地举枪向国旗敬礼。
升国旗仪式。
执行此次升旗任务的仪仗官兵,来自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一连,一支底蕴深厚而又青春朝气的连队。
95年前,该连在秋收起义中诞生,成为“支部建在连上”最早的连队之一,1939年一举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被授予“黄土岭功臣炮连”称号。
25年前,该连在滂沱大雨中踏上香港,奉命履行防务职责,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全面锻造新时代“坚定举旗铸魂的香江卫士”。
进驻香港25年来,连队先后18次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四铁’先进单位”,11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连队党支部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连队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5周年之际,这个平均年龄才23周岁的战斗集体讲述了属于他们的故事。
组织人车协同训练。
铸魂育人
“这才是我该追的‘星’!”
“在支援‘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战斗中,前辈赵章成真的很了不起,仅有的3发炮弹在他手里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全部扎向敌人的机枪工事……”在连队荣誉室,上等兵讲解员赵淑丽正在讲述连史。对连史如数家珍的她,曾经是一个只对娱乐明星感兴趣的“追星一组”。
赵淑丽思想上的蜕变,则是一连持续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的结果。2021年2月8日,是她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凌晨两点多,她从港外新兵训练基地踏进连队,第一站就是荣誉室。“‘黄土岭功臣炮连’第94代传人!”“到!”“一声‘到’,就是一生到!那一刻,我突然感到自己有了身份。”回忆起那一幕,赵淑丽眼眶都红了。
在随后的参观过程中,展柜内一面面荣誉战旗、一块块荣誉奖牌,吸引了赵淑丽的眼球。“我连从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一路走来、不断壮大、屡建新功,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代代功臣炮连人传承基因、赓续传统、坚守初心。”聆听着刘君铿锵有力的讲解,看着墙上一位位英模先辈、优秀典型的照片,赵淑丽的内心像触了电一般:“这才是我该追的‘星’!”
组织新入连战士参观荣誉室。
在一连,有几个不成文的规矩:党支部班子调整先交“传统班”,以老带新逐面锦旗交接荣誉、逐件文物交接来历、逐个本子交接连史;干部到任先过“传统关”,解说荣誉室、讲好传统课、熟知连史册、领唱连歌、呼喊连训、观看《功臣神炮震敌胆》录像片成为6堂“必修课”;党员吸收先注“传统魂”,每季度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发展党员重温连史、感悟连魂,将忠诚因子注入灵魂、融入血脉。
刘君告诉记者,他们每月组织“习近平强军思想照耀我前行”系列理论课,每月开展“理论闯关”“金句解读”“微课制作”“体会展评”系列活动,常态组织“理论学习之星”评选,不断激发官兵理论学习热情,“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做习主席的好战士”成为官兵自觉追求。
指导员结合荣誉锦旗向新入连战士介绍连史。
热血青春
精武胜战成为“标配”
劈枪的瞬间,下士尤乔冉自然切换到正步走,军靴砸在训练场的水泥地上铿锵作响……很难想象,这个脸庞稚嫩的仪仗兵竟然是旅里的“狙击枪王”。2021年3月,驻军某旅组织“狙击枪王争霸赛”,尤乔冉主动请缨参赛。经过层层选拔,她作为参赛队唯一的义务兵取得了“入场券”。同台比武的都是经验丰富的狙击能手,尤乔冉经验最浅,“仪仗女兵”面对大家的质疑,默默激励自己:绝不能给功臣炮连丢脸。
集训中,为练强狙击专注力,她利用休息时间苦练目标瞄准;上肢力量偏弱,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健身房加练;射击稳定性不够,就反复练习多种姿势据枪,平稳据枪时长从3分钟到30分钟,再延长到1个小时;尽管胳膊肘破了皮,起了厚茧,她也依然咬牙坚持。
人车协同。
驻香港部队某靶场,“狙击枪王争霸赛”拉开大幕。比赛开始,尤乔冉迅速卧倒出枪,测量风速、温度、湿度,修正射击诸元,而后屏住呼吸、瞄准目标、预压扳机,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精准命中目标。在随后的比赛环节中,尤乔冉分别使用3种枪械在100米、200米、300米的距离率先完成射击,最终以优异成绩摘得“狙击枪王”桂冠。
一代代官兵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把装步一连浇铸成为驻港部队防卫力量的尖刀。一班长王忠萌代表连队参加驻军“挂金牌、当标兵”活动,在比赛中顽强克服伤病影响,以高出第二名20分的成绩摘得装甲通信专业比武金牌;火炮技师方辉转岗至驾驶员岗位仅一年,便参加驻军装甲驾驶专业比武,带领5名战友一举拿下个人和团体两项第一;2次参加阅兵的仪仗尖兵刘健,连续4年在“三手”“四会”比武中斩获“神炮手”称号……
一连官兵始终朝气蓬勃,一茬接一茬、一个又一个训练尖子、技术骨干不断成长成才,尚武精武的基因在官兵骨子里代代相传,不断激发出连队为战而练、务战求胜的浓厚氛围。
压弹链。
威武文明
“站在这里,我们就代表解放军”
进驻香港25年来,威武文明已经成为每名官兵的“代名词”。良好形象的背后,是连队官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付出。“仪仗练兵场,往往一个简单的挂枪动作要练上千遍。连队官兵算过一笔账,每名官兵每年平均磨破5双皮鞋,正步行进超过800公里。”连长范景森说。“仪仗训练很辛苦,但不管多么苦多么累,大家都选择了坚持。”女子仪仗排分队长王金玉说,“站在这里,我们就代表解放军。”
一次军营开放活动,上万名香港市民慕名而来,一睹解放军风采。正当一连官兵进行枪操表演时,突然大雨倾盆,雨滴拍打着帽檐,溅起的水花迷离了双眼,雨水顺着裤腿往下淌,灌进了马靴……正当市民以为活动将暂停,准备起身离开时,只见场上的参演官兵全然没有在意恶劣天气影响。伴随着激扬的乐点,变化的枪操队形宛若一朵雨中绽放的紫荆花。表演结束,现场爆发掌声。
近年来,随着调整改革,装步一连整编成为一支装甲仪仗合成、男兵女兵混编的新型力量。一连官兵充分发挥优势特点,既练硬装甲铁拳的防务能力,又树好仪仗精兵的良好形象,展示威武文明的青春名片。
仪仗队员枪操训练。
2018年秋,台风“山竹”过境,造成横贯新界到屯门的山路大量树木倒伏、通行受阻,给市民日常出行带来不便,一连官兵奉命紧急出动,帮助清除路障,疏通道路;2019年春节,连队官兵受邀参加雷公田村盆菜宴,宴席结束后,官兵们主动帮助村民打扫卫生,恢复场地;2021年10月,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举办“香港青年学子走军营话发展”活动,女兵王金玉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5所香港高校的大学生一起座谈交流,讲述自己从一名地方学生成长为仪仗女兵的生动故事,介绍内地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打动了所有在场的香港学子……
自2005年第一届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举办开始,连队共参与举办十五届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和九届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被统称为“两营”活动。除了开办军事知识讲座,组织体能、队列、徒步行军、激光模拟射击和军体拳等课目训练,香港青少年们还可以乘坐装甲车驰骋训练场,登上舰艇出海航行,以及观摩反恐演练及陆海空三军训练。进驻香港以来,装步一连充分发挥青年官兵作用,以真情换真心,用行动换心动,先后完成各类交流联谊活动200多次。
军营区开放日,香港儿童为仪仗队员擦汗。
战斗堡垒
锻造新时代青春方阵
2017年,该连在装甲仪仗融合改革之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突然之间,连队仪仗专业官兵要开始训练装甲专业课目,装甲专业官兵要训练仪仗专业,每个人面对的训练量陡然翻倍。当时,香港重要时间节点的仪仗任务和战备试点任务接踵而至,官兵们白天苦练装甲车操作技能,晚上加班加点练习仪仗专业,体能和心理都快要接近崩溃的边缘。
关键时刻,该连再次召开支委会,成立党员骨干“第一班”,带头冲锋在装甲和仪仗专业的训练第一线。在众多党员骨干的带动示范下,全连官兵再次振奋精神,投入艰苦的巨量训练中,最终各个都成长为装甲和仪仗双专业行家里手,不仅圆满完成了仪仗任务和装备试点任务,还高标准实现装甲仪仗融合转型。
干部利用训练间隙组织集体谈心。
回顾连队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始终是连队取得一次又一次转型胜利和战斗力升级的关键因素。去年,该连换装某新型装甲车。面对新装备新挑战,为了尽快形成作战能力,确保连队始终保持较强防务能力,连队召开支委会,专题研究新装备训练问题。他们成立由党员干部牵头的支委“示范班”、干部“攻坚组”,带头试训组训。
排长支委蔡依山曾参加两届“苏沃洛夫突击”项目国际军事比赛,装甲专业技能过硬。他自告奋勇,带领党员余晨曦、王正,远赴内地部队和厂家“取经”,回来后将所学悉数传授给连队干部骨干。他们蹲在车库2个多月,彻底吃透新装备战技术性能,还琢磨出“装甲车防爆网”“百叶窗防火罩”等革新器材。党员干部站排头,全连官兵争上游。连队持续掀起学新装备、练新技能热潮,新装备列装不到1年就形成战斗力,全连防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困难面前有党员,党员面前无困难”,这是该连最常喊的口号,也是全连党员的动力之源。在党支部带领下,连队防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各项建设蒸蒸日上、捷报频传。2018年驻军“挂金牌、当标兵”活动,连队党员夺得5块金牌位列全旅第一。2020年,连队获评“三手”“四会”的人员全部都是党员。连队以钢铁战斗堡垒带动单位全面建设,书写了新时代“支部建在连上”的崭新篇章。
连队官兵组织“云拜年”活动,向全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
采写:南都记者董晓妍
通讯员 张毅 张哲 杨帅
图片: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