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之子陈由伟:高中学文,大学数学系归来:有脸给我爸扫墓了

热点资讯2022-06-23 11:01:05佚名

陈景润之子陈由伟:高中学文,大学数学系归来:有脸给我爸扫墓了

2021年4月4日,一架来自北京的飞机在厦门机场徐徐降落。飞机停稳后,一对母子健步走下舷梯,乘上印有“厦门大学”字样的一辆中巴车,飞一般地朝厦门大学所在的方向疾驰而去。

两天后,这对母子出现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庆典的主席台上。庆典开始前,当厦大党委书记张彦宣读主席台上就座的来宾名单,读到这对母子的名字后,礼堂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原来,这对母子就是厦门大学杰出校友、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夫人由昆女士,以及陈景润的儿子陈由伟!


资料图

看到台下的校友们掌声响个不停,由昆女士和陈由伟从座位上站起来,频频向台下致意。由昆在即席发表的简短讲话中说,今天她坐的位置,是厦大校长朱崇实亲自安排的,也是大有深意的——35年前陈景润应邀参加厦大校庆时,坐的也是那个位置!

她的话音未落,台下再一次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望着陈景润生前坐过的那张椅子,由昆和陈由伟都不约而同地泪流满面......


资料图

一、

记得在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过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凭着坚强的毅力,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难题的故事。

老师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用意,自然是想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像陈景润那样的科学家。


资料图

课后,我和几个同学在讨论时,听说陈景润在1966年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证明了"1 + 2 "的问题。我们几个孩子当时非常震惊,感觉太不可思议了——1 + 2不就是等于3吗?还用证明?证明这个还用得着科学家?

长大之后我才明白,当年的我有多么无知。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国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中学教师提出来的,其内容是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

这个猜想提出之后,无数数学家都想努力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


资料图

陈景润证明的"1+2",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计算,而是证明了"任意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凭着这个成就,中国人终于摘下了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在此之前,陈景润一直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一个默默无闻的助理研究员。

他生于1933年,父亲是福州市一个工资不高的邮局小职员,母亲在生下陈景润后,由于没有奶水,只好常到邻居家里要米汤来喂养陈景润。


资料图

童年时代的陈景润,性格十分内向,语言上的天赋平平,但却特别喜欢算术。但由于家境贫寒,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甚至都没有钱去上学。

为了儿子能读上书,他那患肺结核病的母亲每天都会把陈景润和他的弟弟锁在家里,自己则硬撑着拖着病体去给人家干活。

陈景润对数学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每天哥哥放学后,他都会缠着哥哥,要哥哥把从学校里学来的数学知识教授给自己。所以陈景润后来回忆说:哥哥是我第一位老师。


资料图

二、

陈景润八岁那年,父亲将他送进了福州市城关小学读书。陈景润知道父母供自己上学很不容易,所以学习十分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由于成绩优秀,陈景润引起了班上几个纨绔子弟的嫉妒。有一次,这几个家伙故意找茬,将陈景润狠狠地打了一顿。陈景润被打得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衣服也被撕破了,哭着回家对妈妈说:我不上学了,在学校有人总欺负我!


资料图

妈妈心疼地摸着陈景润脸上的伤,说了一句让陈景润一生都不能忘记的话 :“只怨我们没本事,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

从那以后,陈景润学习更加刻苦了。上初中后,一位老师看到陈景润如此勤奋刻苦,认定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个可造之材,就经常对陈景润讲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

每次听完老师的教诲,陈景润总会含泪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资料图

初中阶段,陈景润数学成绩始终全校第一,这也引起了一位数学教师的注意。

这位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于是在课外经常给陈景润“吃小灶”,同时勉励他:“一个国家要想强大,没有数学方面的人才是万万不行的,因为数学是每种自然科学的基础!”

初中毕业后,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书院高中部。在一次上课时,一位名叫沈元的老师出了一道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让同学们解题。就在所有的同学都没有看明白时,陈景润却站起来报出了答案。

沈老师非常吃惊,因为这道题确实很难,就是数学老师也要花不少时间才能解答出来,没想到陈景润只用了几分钟便给出了答案。


资料图

从那以后,沈老师对陈景润另眼相看,经常引领着他去解教学大纲之外的数学题。不久之后,陈景润的数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有一天,沈老师告诉陈景润,200年前,有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数学上的猜想,200多年来,这个猜想吸引了无数数学家,可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够破解。

听了沈老师的话,陈景润暗暗立志 : 总有一天,我要把这个数学难题解答出来!


资料图

三、

新中国成立后,陈景润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厦门大学数学系。像自己这样穷人的孩子能进入大学学习,学的又是自己喜爱的数学专业,陈景润感到自己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从心里感激共产党和新中国。

1953年,陈景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四中教数学。可陈景润虽然肚子里有货,但不善表达,加上一口福建话,使得学生们听他讲课时纷纷表示“听不懂”。


资料图

学校没办法,只得不让他授课,改行做起了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这让陈景润感觉十分苦闷,不久后便得了一场大病。

1954年,陈景润回到福州养病。厦门大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将陈景润调到厦门大学图书馆工作。

图书馆的工作并不繁重,陈景润有大把的时间完成自己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梦想了。

为了能读懂国外数学家们对“哥德巴赫猜想”探索的经验,掌握最新信息,陈景润自学了英、俄、德、法、日、意和西班牙语等七种语言,整天沉浸于破解这一猜想的枯燥生活之中。


资料图

厦门大学得知陈景润正在攻克的是一道世界著名难题,对他在生活上给予了特别的照顾,分给了他一间单人宿舍。

在那小小的斗室中,陈景润钻研了一年又一年,光是计算的草稿纸就装了好几麻袋。

1956年,陈景润的研究取得了一大突破,数学泰斗华罗庚得知这一情况后,惊喜之余,几乎不敢相信:新中国居然有这样的数学人才!华罗庚马上邀请陈景润来北京,自己要见见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有神话中的“三头六臂”?


资料图

四、

这次北京之行不久后,华罗庚破例将陈景润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让他有更好的条件去攻克这颗数学界“王冠上的明珠”。华罗庚一生之中,只有过这一次破例,可见他对陈景润的重视。

在数学研究所,陈景润是个有名的“怪人”。他吃得很简单,穿得也很朴素,平时极少与人交往,整天就知道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演算。


资料图

有一天,陈景润去理发。那天理发的人多,要排队。他想有排队的时间,还不如先图书馆去图书馆查一点资料。没想到一进图书馆,他就把理发的事忘记了,直到天黑才想起来。等他赶到理发店时,人家早已经下班了。

1965年5月,陈景润发表了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受到世界数学界的高度重视。陈景润的成果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陈景润感觉自己还没有完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于是谢绝了许多国家邀请他去访问的邀请,又关起门专心于自己的研究。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1972年底,他终于完全正解开了“哥德巴赫猜想”!


资料图

陈景润的论文在《中国科学》发表后,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周恩来亲自提名他为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亲自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看望了陈景润,邓小平也亲自接见了陈景润。

陈景润见了邓小平后,向小平同志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念叨着:“谢谢邓副主席,谢谢、谢谢……”


资料图

五、

1980年,陈景润在医院看病期间,结识了女医生由昆。两人一见钟情,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81年,由昆生下了一个儿子,陈景润为儿子取名为"陈由伟"。陈和由是他与夫人的姓,伟则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能对国家作出伟大贡献。


资料图

从儿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陈景润对这个儿子是寄予厚望的。但在儿子的教育上,他却和一般家长不同,而是对儿子相当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成长。

一开始,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儿子周岁时,他买了一个电动玩具给儿子玩。陈由伟好奇地把玩具拆开,想看个明白。

这个玩具比较贵,母亲的由昆便拉下脸来批评儿子。陈景润却乐哈哈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资料图

儿子上小学后,陈景润便把儿子当成了朋友,经常与儿子谈心,让儿子能把心里话对父母和老师讲。

陈由伟常常主动向陈景润谈自己学习、劳动以及和同学们相处的事,每次陈景润都会认真地聆听,然后为孩子当参谋,对儿子做得对的进行表扬,不对的进行纠正。

孩子渐渐长大后,陈景润却发现,孩子变了,变得越来越讨厌学习,尤其是讨厌数学。每次询问儿子原因,儿子总是不肯说。


资料图

陈景润没有放弃,他多次到学校找老师和儿子的同学们了解情况,终于知道了儿子厌学的原因:原来作为陈景润的儿子,学校里包括领导和老师在内,都把陈由伟当成了一个未来的数学家来对待,老师总会去寻找许多对于小学生来说严重超标的数学题,来给陈由伟“恶补”,这些题目甚至包括了初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题目!

这种“拨苗助长”的做法,只能是适得其反。陈由伟虽然在数学上很有天赋,但毕竟还只是个小学生,怎么可能听得懂那些深奥的数学题,更别谈去解出答案了。老师开的小灶,只能让陈由伟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力起来。


资料图

孩子是不会伪装的,拔苗助长的后果,就是让陈由伟越来越讨厌学习,甚至会偷偷把老师给他的试题折成纸飞机,仍进厕所。在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反正我学不会,那就干脆不要学了!

陈景润了解到儿子的这个情况以后,对儿子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用陈由伟长大后的话说,那就是“爸爸当时真的一句也没骂我,而是很支持我,叫我不要理数学老师,就算将来我不走上研究数学的道路,他也不会怪我,他只要我快乐就好。”


资料图

就在陈由伟快乐地成长之际,1996年3月19日,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多年的陈景润,由于突发性肺炎并发症造成病情加重,终因呼吸循环衰竭逝世,享年63岁。

陈景润临终前,曾对妻子由昆说,虽然他从来没有逼儿子走研究数学的这条道路,但儿子如果将来能在数学领域取得一点成绩,那他死也瞑目了。


资料图

六、

父亲去世时,陈由伟正在读初三,马上就要升入高中。此时的他仍然处在叛逆期,哪里能够读懂老父的苦心呢?

所以在高中文理分科时,他自作主张选择了文科;后来在报考大学时,又拒绝了厦门大学数学系的提前批次计划,而是去了北京一所高校念了商科。

大学毕业后,陈由伟前往加拿大攻读一所著名的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这所商学院有着当时很热门的专业,陈由伟在这里经过努力,也顺利地取得了国际贸易学的硕士学位,还创办了一家医药公司,生意做得也算是风生水起。


资料图

按说起来,陈由伟也算是成功了,但他却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越来越对商业领域,以及商场上的勾心斗角感到厌烦。在无数个夜晚,他都曾问过自己:我真的喜欢商业吗?这真的是我的本心的选择吗?

2002年,由昆决定将陈景润获得的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2”中英文摘要手稿,以及以陈景润命名的小行星证书等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陈景润这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对科学,以及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捐赠仪式上,由昆说:“景润不仅属于我们,他更属于国家。我想,国家博物馆是他一生心血和荣誉最光荣的归宿。”


资料图

这次捐赠仪式,陈由伟也参加了。听着母亲动情的发言,他突然发现,自己这些年来太过于注重和“陈景润的儿子”这个身份斗争,却忘记了父亲的期望,忘却了自童年起深植在他心底对数学的真爱。

想通了这一点,当天晚上,陈由伟着重地向母亲表明了态度:我要重新去学数学!

返回加拿大后,陈由伟来到加拿大多伦多一所大学攻读应用数学。他终于明白,继承父亲基因的他,学起数学来会有多么的快乐,正如他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我感觉学数学,仿佛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我父亲进行着一场跨时空交流。”

2018年,陈由伟顺利地拿到了应用数学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证,同时还当选为欧美同学会留加分会副秘书长。


资料图

在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天,陈由伟给母亲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告诉母亲:“我终于实现了爸爸的遗愿,终于有脸给爸爸扫墓了!因为我不再只是人们口中的那个‘大数学家陈景润的儿子’,而是接过了爸爸的接力棒!”

陈由伟也很清楚,目前他在数学领域只是一个“小学生”,根本无法和父亲陈景润相提并论。但他毕竟勇敢地朝着曾给他心理留下阴影的那个神奇的科学王国迈出了第一步。

陈由伟知道,自己也许一辈子也无法取得像父亲那样的成就,但他相信,当他树立研究数学的目标的时候,九泉之下的父亲肯定是最开心的——因为陈景润的儿子,也和他的父亲一样,能在面对艰难崎岖的数学高峰的时候,不惧艰险,勇敢向前,这才是陈景润最愿意看到的“子承父业”。


资料图

参考资料:

海星:《陈由伟:接力跑中的传承与使命》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单位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shxyo.com

本文标签: 陈景润  陈由伟  数学  数学系  华罗庚  大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