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古调传薪火 跨界融合变“国潮”

热点资讯2022-06-26 11:20:47未知

秦腔古调传薪火 跨界融合变“国潮”

24日晚,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西安闭幕。艺术节期间,来自西北五省区33个剧团的名家新秀带来70余台秦腔大戏,30余场群众活动让全民共享秦腔魅力,演出线上直播吸引1400万网友观看。

大戏连台讲好中国故事

6月16日晚,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老戏新排”的剧目《狸猫换太子》在西安演出,博得满堂喝彩,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超百万。

在2000年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宁夏的剧目《狸猫换太子》首次登台便“一炮而红”。“带来新排梅花版《狸猫换太子》,是赓续经典,也是在秦腔的发源地让戏迷观众为我们‘阅卷’。”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院长侯艳说。

12年间,我国秦腔传承和创作取得新发展。参加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的展演剧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有经久不衰的经典传统戏,有讲述历史、传承文化的历史题材剧目,又有展现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现实题材作品。

其中,《骄杨之恋》《在绿色原野上》《情怀》《湟水河畔》《红梢林》《铡刀下的红梅》6部现代题材类剧目、《三滴血》《火焰驹》《狸猫换太子》《玉堂春》《许铁堂》《杨门女将》《祥云楼》《诗圣杜甫》8部古典题材类剧目获评本届艺术节特别推荐剧目。

“社会发展是秦腔创作的不竭源泉。”西宁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红刚说,《湟水河畔》根据真实故事创作,展现了当地脱贫攻坚的动人画卷。为还原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面貌,主创们前往青海湟中、湟源、大通等地采风,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基层干部的工作实践和村民的生活变化,为剧目创作打好基础。

新生力量传承秦腔薪火

“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演出,我特别激动、紧张,武戏考验配合,生怕出现失误。幸好演出很成功,我现在特别高兴。”6月19日晚,听到台下掌声雷动,舞台上孙悟空的扮演者张煜总算松了一口气。

当晚,张煜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第十期学员培训班的年轻演员们为观众带来秦腔神话剧《西游记之唐僧收四徒》。这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第十期学员培训班量身打造的全本武戏,以秦腔为基础,吸收北派猴戏精华,穿插了抖马、小翻、扑虎、前扑、旋子等高难度动作,展现秦腔武戏的精彩绝伦。


青年演员们在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闭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众多新秀大放异彩,展现了秦腔传承发展的青春力量。据了解,第十期学员培训班的百余名青年演员正在成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新生代骨干。117名青少年组成的西演·秦腔青年实验剧团,通过教学与习艺相融、毕业与就业同步实现青年人才培养。“只有建好人才这个蓄水池,才能保证秦腔事业活水长流。”西演·秦腔青年实验剧团副团长张涛说。

线上线下传播戏曲魅力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银幕上,秦腔经典剧目《三滴血》精彩连连;台下,戏迷肖女士戴着3D眼镜看得津津有味。在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千年秦韵首次登上3D银幕。

“中国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戏曲与当代生活的紧密结合。”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表示,为古老秦腔剧目插上现代电影艺术的翅膀,体现了经典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跟随时代发展,秦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视剧和网络平台,发展出新的表现和传播形式。本届秦腔艺术节多个演出同步在线直播,并推出首个秦腔虚拟数字人“秦筱雅”。作为艺术节的虚拟推荐官,“秦筱雅”首度与摇滚歌手跨界合作,秦音唱腔搭配现代摇滚,让“非遗”变身“国潮”。


首个秦腔虚拟数字人“秦筱雅”。(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在“潮”起来的同时,秦腔的根深深扎在群众中。

艺术节期间,在西安的易俗社文化街区、环城公园、多所中小学以及渭南、宝鸡等地的剧院里,十余名梅花奖得主与广大戏迷群众交流互动、示范唱腔技法。在古城中激荡,在人民中传唱,诞生于西北沃土的秦腔在人们的支持喜爱中,散发出持久的艺术魅力。

记者:蔡馨逸、张思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