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兔年“抢跑”开市的港股经历连续上涨后出现回调。1月30日,港股主要股指大幅收跌,截至收盘,港股恒生指数跌2.73%,报22069.73点;恒生科技指数跌4.84%,报4580.22点。
大型科技股中,阿里巴巴-SW跌7.08%,腾讯控股跌6.7%,京东集团-SW跌5.57%,小米集团-W跌5.65%,网易-S跌2.76%,美团-W跌0.8%,快手-W跌5.64%,哔哩哔哩-W跌8.52%。此外,内房股大跌,绿城中国、旭辉控股集团、碧桂园跌8%。
WIND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底算起,近60个交易日内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达54.48%,重返22000点之上的恒生指数成为反弹急先锋。兔年春节期间,港股开市的两天(26日、27日),恒指累涨2.9%,恒生科技指数涨5.35%,同样领涨全球主要股指。
那么,兔年首个交易日,港股市场突然“深蹲”,是前期持续反弹后获利回吐?还是阶段性调整在即?对港股后市怎么看?港股市场中哪些板块最具投资潜力?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紧急采访了博时、大成、信达澳亚、嘉实、富国、鹏华、兴业、汇丰晋信、西部利得、创金合信、兴银、恒生前海、上投摩根、德邦等15家基金公司。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今天港股市场的下跌属于大幅上涨之后正常调整。大涨之后港股短期内或有反复,2023年仍期待拥抱“戴维斯双击”行情。
多因素导致港股今日大跌
节前火热的市场行情点燃了投资者对于兔年市场行情的预期和热情。但在1月30日,港股却迎来了“倒春寒”。周一,恒生指数下跌超过2%,恒生科技指数下跌超过4%。
对于今日的港股大跌,大成恒生科技ETF基金经理冉凌浩表示,港股今日出现回调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春节期间港股涨幅较大,恒生指数涨2.9%,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涨3.9%和5.4%,部分资金获利回吐。二是春节期间多项数据陆续出炉,作为疫后第一个春节,它展现出的状态是疫后时代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市场颇为关注。整体来看,消费开始复苏,但基本符合预期,并没有大幅超预期的表现。
如果说,之前的上涨是“涨预期”,那么现在这个阶段,将慢慢过渡到对业绩和真实数据的验证。因此,接下来的涨幅会更加趋于理性。整体来看,港股已经处于具有较大投资价值的区域,还会有上升空间。从板块上看,我们还是倾向于认为成长类、科技类个股的优势将持续。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表示,今日港股出现较大跌幅,资讯科技、消费、医疗保健等板块领跌,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影响:
(1)海外消息面催生避险情绪。市场传闻美国政府有意限制美国资本投资中国高科技企业,虽然目前这仅停留在讨论的阶段,并没有真正立法和实施,但这对于港股的投资情绪而言,仍然具有一定影响,投资者担忧前期稍有缓和的中美关系再度趋于紧张,因此避险情绪主导今天的市场。另外美联储将在北京时间2月2日凌晨宣布今年首次议息结果,加息幅度的不确定性也使市场整体投资偏好有所收敛。
(2)连续上涨带来获利回吐的压力。港股市场由低点反弹至目前已累积了不小的涨幅,前期市场反弹幅度较大、速度较快,交易结构上景气程度较高的互联网、消费、新能源、汽车等成长板块短期较为拥挤,交易占比较高,因此存在部分资金获利了结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剧了今天市场整体的震荡幅度。
汇丰晋信基金海外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程彧认为,周一港股市场大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市场对于港股的预期并未彻底扭转。2022年11月以来,恒生指数上涨已接近50%,背后主要反映国内经济复苏超预期,促使市场上修短期盈利预测。春节高频数据落地已经反映了大部分乐观预期,盈利上修的持续性可能需要更长维度的数据来验证,港股市场短期内可能后劲不足。
除此以外,本周即将迎来美联储议息会议和美国1月非农数据公布,市场对于通胀以及加息终点的展望仍有分歧,这也加大了短期港股市场的波动性。此外近期的一些地缘政治博弈也对港股市场产生了扰动。
程彧表示,市场的表现基本和节前判断的相吻合,由于基本面的修复可能需要更进一步的数据验证,因此我们仍维持全年港股可能先抑后扬的判断,在看好港股全年表现的同时,也会关注港股市场的短期风险。投资策略上,短期我们会谨慎看待科技板块资产表现,同时看好传统能源及新能源板块。
信达澳亚基金表示,港股市场今日跌幅2.73%,主要由于市场自去年11月初以来累计升幅较大,而在这一过程中,内外资观点分歧较为明显,尤其体现在对中国消费市场疫后复苏的强度判断上。当前消费类板块的估值修复已经较为充分,南下资金在今日获利了结的态势明显。
根据估值模型,恒生指数有望在Q1触及22000-23000的区间,年初以来的市场表现符合外资在年初开始大幅流入的表现。当前市场的驱动因素中,情绪面在过去三个月持续维持在最为激进的水平,而盈利预期端自今年以来亦从10%增速上调至15%的增速(恒指2023E),惟市场成交和资金面情况仅为跟随状态,远未到过热区间。因此市场下一阶段的边际驱动力更多需要依靠资金端的持续推动,但这一过程并非如此前交易情绪复苏般一鼓作气。
从北向资金和海外主动型基金的口径来看,外资对中国资产仍在持续加仓,且投资者有望从此前的新兴市场基金向全球配置型基金扩散,投资范围也有望从大型蓝筹科网向医药金融等行业扩散。
兴业基金表示,港股今日明显回调,分析来看,主要原因在于A股节后首日开盘,港股资金层面上有一部分分流;另外,前段时间港股已经大幅领涨,部分短期资金选择获利了结。从资金方面考虑,港股近期可能依然存在震荡的风险。但长期来看,在海外流动性缓和及国内消费修复下,依然较为看好港股向上的趋势,板块方面,预计互联网和新消费机会较多。
兴银基金基金经理刘帆认为,今天港股市场的下跌属于大幅上涨之后的正常调整。春节假期A股休市期间,港股市场特别是港股科技板块积累了不小的涨幅,加之前期反弹较多,博弈思维下部分获利资金了结离场,今日南向资金净卖出69.04亿港元。但在国内经济修复预期明确的背景下,以消费为底层资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盈利有望改善,市场未完全反映该利好因素。同样在博弈思维下,港股市场即便调整也不会太深,在调整中逐步布局有利于我们把握2023年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表示,今天港股回调主要是前期反弹幅度较大,春节假期获利后退出,南向资金撤离。节前以炒复苏预期为主,节后需要对业绩进行验证。历史上来看,恒指在22000到23000点是传统震荡区间,行情同样将从beta转向alpha行情,修复空间的大小是当前港股表现的主要逻辑,关注前期超跌板块和个股。总体来看,港股面临的多重压力正在逐步缓解,港股市场具有比较优势,经济周期敏感及政策敏感行业仍然是本轮反弹主力。
港股短期内或有反复
长期“戴维斯双击”行情可期
对于港股后市,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表示,目前来看,扰动港股的内外部因素,依然在向着改善和缓和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国内方面,政策或将加大力度以恢复经济增长动能。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地产和平台经济的支持政策相继推出,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政策方向,这不仅提振了市场信心,同时也令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重回正轨更加值得期待。
在流动性方面,尽管美联储近期表态依然偏向鹰派倾斜,但其已确认将放慢加息的步伐,并且很有可能在2023年上半年停止加息,美国通胀和美债收益率见顶回落,我们相信2023年海外和离岸市场的流动性环境较2022年或将明显改善。尽管在港股市场向上修复的过程中可能仍有波折,但我们认为后续国内经济增长动能恢复带动企业盈利回升,将为更为持续性的上涨提供支持和催化。
嘉实基金价值投资总监张金涛表示,2023年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市场都会比去年好。从一年的维度来看,港股的表现会比A股更强一些。港股在过去三、四年的时间里面大幅落后A股,整体估值更便宜,一旦经济有所好转,盈利开始起来,估值提升,港股的涨幅会更具有吸引力,向上的弹性也更大一些。
富国民裕进取沪港深基金经理赵年珅认为,与A股相比,港股的波动更大,A股和美股都是onshore市场,经济是否景气和货币政策的松紧并非独立变量。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在经济下行期偏松,货币政策在经济上行期偏紧。而港股属于offshore市场,经济是否景气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更像是独立变量。展望2023年度,赵年珅认为,伴随潜在的经济回暖和外资流入,海外中国股票有望迎来盈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西部利得港股通新机遇基金经理陶星言表示,2021-2022年,港股市场在国内互联网相关政策、海外美联储加息、中美关系、国内疫情等多重影响下,业绩和估值持续下修,表现显著弱于全球其他主流市场;2023年,此前的负面影响因素均在好转,疫情防控之后业绩复苏&人民币升值预期&海外资金持续增配,港股市场的反弹有望持续。
1)业绩复苏:疫情放开,23年随着经济复苏,主流公司的业绩大概率会逐步的上修,趋势确定性向上;2)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显著提升;3)海外资金增配:外资从之前的显著低配,陆续增配,海外资金的增配会持续挺长时间,未来半年左右资金面上仍有向上的趋势。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表示,节日期间港股市场情绪继续亢奋,恒生指数高开高走,录得2.9%的涨幅。行业方面,科技与消费领涨,外资资金偏好的消费属性资产为主要上涨方向。当前外资对中国经济复苏持非常乐观态度,中美经济错位周期下,中国经济将领先复苏,外资回流仍是短期市场的主导趋势。
在2022年一季度,外资也同样表示过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态度,但在乌克兰危机和疫情反复的现实打压下,外资最终选择了撤离。当前疫情影响在弱化,2023年国际外交关系暂时看不到大的风险,经济弱复苏是大概率事件,支持市场底部抬升,但不支持强劲反转。港股短期乐观情绪存在一定惯性,但持续走高仍需要基本面支撑,一季度资金博弈或将加剧。建议港股以短期持股为主,等待回落带来的配置机会。
德邦基金表示,目前港股比A股更显强势,其主要原因是影响港股程度较深而影响A股程度相对较弱的非对称因素出现了三大积极或风险排除性质的变化。一是美联储加息或于2023年1季度结束,对港股流动性影响逐渐变小,二是PCAOB美方评估结果在2022年底前按预期落地从而美国中概股退市担忧得到缓解,三是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平台经济不断受到政策利好支持,如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所以我们认为港股短期已不可能再回到2022年10月底的低点,短期震荡空间或将较为有限。
上投摩根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蒋先威认为,前期制约港股的相关因素已大幅缓解:首先,港股的基本面很大程度来自于内地,在内地疫情政策进入新阶段后,提供港股未来走势更多的底气;第二,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受政策支持,有机会重回增长的轨道;第三则是中概股PCAOB的开展审查,大幅降低了中概股的退市风险,有利相关企业的估值修复;另外,美联储今年或加息见顶,对港股流动性的影响可能出现转向;此外,香港和内地恢复通关后,看好本地航空、酒店、餐饮、旅游及零售等消费行业的复苏。但港股整体外资比重相对较高,海外市场如出现波动,很大概率也会影响港股市场,因此港股或仍呈现震荡上行的结构化行情。
关注互联网、电子、通信、医药等板块
看好板块方面,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表示,综合来看,海内外的扰动因素正在发生边际改善,至于港股市场整体型机会,我们认为2023年有较大概率出现美联储加息步伐停止和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共振,那么届时港股可能会迎来更多盈利(分子端)和估值(分母端)修复机会,类似于2019年一季度的情形。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好大科技板块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我们将重点关注互联网、医药生物、可选消费等成长赛道。配置策略上,我们将坚持聚焦大科技主题进行布局,优选竞争壁垒强、竞争格局突出、具备长期投资逻辑的龙头公司。
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表示,企业盈利角度来看,港股下游板块有望强劲复苏。疫情政策优化和上游价格压力边际放缓的推动下,2023 年下游板块收入和利润率可能实现修复;市场一致预期显示医疗、可选消费、公共事业、通信服务等板块 2023 年净利润增速居前(中金证券预估)。
2023 年港股配置建议关注三大方向:一是优质成长(低 PEG),例如政策优化下的消费(出行、媒体娱乐等)和地产(例如近期民营房企融资获政策支持);二是受益于产业升级(新能源车、双碳)和国产替代的高景气科技制造;三是预期反转修复的互联网和医药方向。
汇丰晋信基金海外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程彧认为,展望整个2023年,我们认为港股市场或将迎来盈利和估值的双重修复,因此2023年我们可以期待拥抱“戴维斯双击”行情。
2023年全年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行业的投资机会:互联网:当前互联网PS估值已经包含收入增速下移、利润率短期下滑以及中概股退市的预期。但我们认为2023年的实际情况,无论是盈利修复还是大国博弈均有望好于预期。同时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具有较强的可选消费属性,随着经济的修复盈利大概率也将回升。因此互联网行业当前的估值较有吸引力。
电子:智能手机需求预计2023年或将缓慢恢复。当前市场对于电子板块的预期和配置均较低,2023年随着一些高增长赛道,如汽车电子需求的提升,电子行业或将迎来拐点,对此我们会重点跟踪和关注。
通信:当前通信个股股息率普遍较高,未来预计持续受益于数据资产化以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估值有望提升。
医药:国内创新药 IND (上市前的临床试验)数量快速增长,从 2017 年的 483 件增长至 2021 年的 1821件,复合增速约为40%。同时前期压制行业估值的因素,如美元融资环境收紧、大国博弈加剧、医保政策调整等,均迎来不同程度缓解。因此我们相对看好港股医药的高景气度持续性及未来估值修复空间。
部分消费:短期高频数据已经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消费恢复的潜力,但一季度仍有可能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长期来看,关键在于收入预期的修复以及消费意愿的提升。我们会重点关注消费板块中盈利修复强度较高、估值扩张空间大以的高弹性机会。
西部利得港股通新机遇基金经理陶星言表示,仍维持对互联网、生物科技、消费服务等方向的看好;互联网:互联网板块21-22年受到政策、疫情、风险偏好的显著影响,跌幅较大,当下即使在有一定幅度反弹之后,仍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区域;同时,互联网公司收入端受到消费复苏的拉动较大、成本端在22年显著降本增效,2023年业绩有望显著复苏;
生物科技:2023年投资的重要背景是防疫政策优化后的新常态。海外从22年年初开始陆续调整了防疫政策,国内防疫政策从22 年Q4开始明显优化。从医疗终端看,诊疗量将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其中消费医疗科室短期反弹更快,药品领域手术麻醉药物的刚性恢复更快;
消费服务:显著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和消费复苏,业绩复苏的确定性较强;
鹏华基金研究部表示,港股投资主线为“稳增长”政策加码+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海外流动性缓和。“稳增长”政策加码受益:(1)地产政策加码对应的地产链(2)政府加杠杆驱动制造业投资,如设备更新贴息贷款受益的医疗设备与科技硬件设备等。中国防疫政策优化受益:(1) “消费重启”:疫情优化,服务业重启于可选消费修复带来的困境反转投资机会(2)可选消费“估值修复”:PPI-CPI剪刀差收敛驱动可选消费估值修复(3)防疫“新常态”:医疗需求常态化(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中药)。海外流动性缓和受益 :“政策暖风+海外流动性压制缓和”的互联网平台经济。
德邦基金表示,港股转为震荡,布局侧重“一体两翼”与国企板块。由于前期利好基本消化,内地疫情防控和海外经济形势也出现了扰动,所以港股上行动能在短期有所减弱,行情重回震荡。后续展望看,短期内港股震荡格局可能延续,港股布局应更重视中长期视角,特别是港股里估值修复有望得到延续的领域。行业配置上,推荐关注以恒生科技互联网、可选消费、交运文旅为代表的“一体两翼”,以及上游周期、公用事业、电讯业这三个国企聚集领域的估值提升机会。
编辑: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