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仓位已成基金业绩"关键牌",最牛重仓股暴涨23倍!明星基金经理现微妙变化

热点资讯2023-01-17 06:08:16智慧百科

港股仓位已成基金业绩"关键牌",最牛重仓股暴涨23倍!明星基金经理现微妙变化



新老基金合同的差异,或决定性影响基金业绩排名,也影响了基金经理的任职策略。

Wind数据显示,在最近市场反弹的三个月来,港股主题基金已力压内地消费基金,成为当红品种,部分明星基金管理的消费基金因成立时间过早,未能涵盖港股仓位,在这波市场反弹中显著落后于港股基金以及具有港股仓位的次新基金产品。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有管理多只基金产品的明星基金经理,也对所管基金采取不同的任职策略,即对基金合同中具有港股仓位的次新基金产品采取独立管理策略,而对包括代表作在内的老基金产品采取双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策略,业内人士认为,新老基金产品任职策略的变化,凸显了港股仓位对基金经理业绩的重要性。

港股基金产品回血情况惊人

尽管印象上消费基金成为这波市场反弹的先锋,但最新披露的净值数据显示,最近三个月以来的港股主题基金在净值反弹上成为最大获益者,在回血速度上显著快于内地消费基金。

Wind数据显示,嘉实互联网产业基金、创金合信港股通成长基金、中邮沪港深精选基金在最近三个月内的净值反弹分别达到50.35%、48.99%、48.06%,是这波市场反弹以来获益最大的三只基金。考虑到这波市场反弹以来的三个月情况,大部分时间涵盖在2022的年底时间内,若以2023年新年作为周期考虑,港股主题基金是否依然扮演反弹先锋的角色?数据显示,在最近一个月、最近一周内这两个指标上,港股主题基金都力压全部赛道型基金,以最近一个月为例,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旗下的大摩沪港深精选基金、广发沪港深医药基金是表现最佳的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在少部分进入业绩十强、二十强的内地消费主题基金产品上,其产品性质均具有港股仓位,而在产品设计上设立港股仓位的内地消费主题基金,多数是最近两年的次新基金产品,比如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的交银瑞和三年持有基金进入最近一个月来的反弹十五强,其成立于2022年3月,该基金虽然并非一只港股主题基金,但其投资可包含港股通的股票,根据该基金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交银瑞和三年持有基金通过港股通机制投资香港股票的公允价值为 552,767,299.54 元,港股仓位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 17.22%。

新老基金合同差异或致业绩悬殊

港股市场的特点是做空和做多均可充分运行,这意味着港股在悲观局面下可能成为基金业绩的重灾区,但在市场反转后也可为基金经理提供最大的弹性。有基金公司人士就此认为,港股主题基金的回血情况,或是2023年基金业绩排名博弈的一个信号,即港股仓位可能具有决定性意义。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这波三个月反弹行情中涨幅接近50%的创金合信港股通成长基金,其净值弹性即是来自对此类高弹性品种的重仓策略。根据该基金已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新东方在线已成为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持仓占比高达9.88%。数据统计显示,基金经理所重仓的新东方在线自2022年5月开始至2023年1月15日,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内,其股价涨幅已高达23倍。基金经理对新东方在线的绝对重仓,是该基金在市场反弹中取得骄人成绩的关键因素。

正是在此背景下,一些具有港股仓位的内地消费主题基金也开始在新年后进入业绩排行前列,如永赢基金旗下的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基金目前排名新年基金业绩五强,这只成立于去年11月22日的次新基金披露的基金合同显示,该基金的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 60%-95%,其中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不超过股票资产的 50%。

相对而言,尽管内地消费主题基金的净值反弹亦可圈可点,但其整体回血情况显著落后于港股主题基金。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由深圳一位顶流基金管理的某内地消费主题基金数据显示,其在最近三个月的净值反弹为15%,新年以来的净值反弹约为6%,而全市场基金产品最近三个月内获利超20%的产品超过200只。

造成上述明星消费基金产品业绩稍显落后的因素在于,作为一只早期成立的基金,该产品在当时的基金合同中未能设计港股仓位,这使得在港股市场强势反转的行情中,当许多主打内地市场的次新基金借助基金合同中的港股仓位优势之际,上述明星基金产品对港股市场却只能望股兴叹。

“非港股基金在合同中加入港股仓位是一个趋势,有些很好的港股股票,我也很看好,如果别人的基金能买,我不能买,就可能是个问题。”华南地区一位基金投资总监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曾认为,港股市场在多个领域具有强烈的特色吸引力,比如互联网、医药、金融等方面,最近两年的非港股主题的新基金产品,在基金合同中已开始设计港股仓位,但早期成立的老基金产品就缺乏这一优势。

记者注意到,上述大型公募投资总监管理的一只老基金产品已长达11年,该基金产品最近三个月的反弹行情中,净值不赚反亏,在过去的三个月内净值损失1%,与此同时,他管理的一只港股主题基金同期净值反弹高达18%。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基金产品的巨大差异,进一步显示了新老基金由于基金合同的港股仓位问题,导致了基金的显著分化。

明星基金经理挂名策略引微妙信号

对于未来市场的行情,多位基金经理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认为,是否具有港股仓位对2023年业绩具有极大的影响,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任职策略也提供了微妙的信号。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市场开始出现一个极具戏剧性的现象是,有明星基金经理对旗下管理的多只基金产品,采取了完全不同的任职策略,包括开始逐步放手早期成立的成名作。国内某超大型公募顶流基金经理管理多达五只基金产品,其中包括了一只早期成立的代表作。但随着港股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位明星基金经理对所管五只基金产品中,对基金合同中涵盖港股仓位的次新基金,采取一人独立管理的任职策略,但对包括其代表作在内的老基金产品采取双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策略。

业内人士认为,明星基金经理通常并不愿意与他人共同管理其代表作,但在港股市场对基金业绩排名愈加重要的背景下,早期代表作在基金合同中由于未能涵盖港股仓位,实际上已具有业绩排名的劣势,或是明星基金经理愿意放手代表作的原因,同时也为上述明星基金经理管理涵盖港股仓位的基金,提供更多的精力优势。

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基金经理曲少杰认为,港股此轮行情基本是对2022年超预期下跌行情的超跌反弹,港股估值得到修复。在他看来,过去两年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陆续改善。国内方面,疫情防控措施改善,“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提振了市场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期。国外方面,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或已来到筑顶阶段,后续有望下行。再叠加人民币汇率大幅反弹,外资回流加速,共同助推了行情的上涨。

曲少杰表示,港股市场正受多重因素的共振,此轮行情或具有较好的持续性。港股反弹至今,已走到估值修复的中后段,基本恢复到2022年7、8月的水平,但距离2021年初还有不少差距。接下来主要看基本面的复苏情况,鉴于2022年带来的低基数效应,港股2023年值得乐观期待,未来关注的重点是业绩增速情况,更考验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在行业方向上看好率先受益于经济修复的消费、服务、医药、互联网等行业。

责编:战术恒

校对:苏焕文

本文标签: 基金  港股  基金产品  重仓股  老基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