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看病用不用自己花钱?

热点资讯2022-12-29 08:53:50智慧百科

“乙类乙管”,看病用不用自己花钱?



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新冠改名了。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改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与此同时,从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钱”。
将来,新冠救治还用不用个人花钱?




猫妹一直记着一个黄冈孕妇。
她在2020年1月感染了新冠肺炎。
她先生的微信朋友圈那段时间虽然疯狂转发网络求助链接,“救救我的好老婆,我孩子的妈妈”。
但每天几万元的治疗费,还是超出家庭最大的支付能力。
花了几十万以后,再也无力承担,最终决定放弃治疗。
而在放弃的第二天,政策就变了……


在过去的近三年时间,国家医保局对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等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
一是将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全部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二是保证及时支付患者费用;
三是对集中收治的医院,医保部门将预付资金减轻医院垫付压力,患者医疗费用不再纳入医院总额预算控制指标。
这就意味着,只要是感染了新冠,与新冠治疗的相关费用都是免费的,由医保和财政共同分担费用,个人是不需要花钱的。
这种方式有力保障了新冠感染者的救治,让大家不因为费用问题,感染了能去及时治病,不因为钱的问题而放弃生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变了,新冠的管理方式也要随之改变。




明年1月8日起,新冠会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乙类?甲管?乙管?
都是啥意思?
估计有人会有点晕。


猫妹先给大家科普一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法定传染病共目前有40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冠、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从严重程度大家可以看出,从甲到丙,严重程度是递减的,疫情控制处理方式也有不同。


按照要求,当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而在乙类管理方面,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如果是丙类传染病,就是监测管理即可。比如孩子之前得了流感,有时候大夫要让填写一下住址信息,有时候就啥都不填报。
所以,不管是甲管还是乙管,都只是防控管理模式的调整。


至于管控级别跟是否免费治疗挂钩,并无必然的联系。
猫妹查阅了一些资料,发并非是按照甲类管理,就会全部免费,也不是列入乙类的传染病群也不一定等于需要公众自费。比如艾滋病、肺结核都是乙类,但一些治疗药物、一些疫苗接种列入了公共卫生项目,免费。




所以,“乙类乙管”以后,大家新冠以后要不要花钱,花多少钱,还是要等政策。


但是在这段疫情过渡期中,地方医保实际执行的“口径”已经有所调整:
传染病医院以及各地指定的救治机构和方舱等重症收治专门机构仍可以按照原来的政策报销,除这些机构之外,阳性患者到其他医疗机构就医会按正常病来刷卡支付。
猫妹身边的情况看,这一轮感染的差不多了,“未阳人”的数量屈指可数,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家“扛”过来的。
囤药、抢药的渠道,基本是网上药店,线下药店,少数靠亲朋好友寄药接济,也有一部分人去医院(包括线上诊疗)开药。
这里的大部分情况,都是要全自费的,甚至还有高价买药、买抗原的。
少数朋友,阳了一段时间以后身体不适,去了医院,基本上是“两件套”,抽血+CT,也都是拿着医保卡挂号,跟正常看病一样,进行支付的。
所以,新冠正逐渐向其他疾病“靠近”,但又不会马上完全一样。


有疾控系统的人士对此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医院治疗费用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甲类、乙类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政策的导向是基于疾病对社会及公众的危害程度而做出调整,政府方面也会很慎重、全方位考虑公众的利益。”
有专家认为,医保和卫健部门需要建立一套新冠病毒感染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规则,比如呼吸机,特效药,仿制药、检查费等等,类似于DRGD的小单项的规则。这样让医保支付更加科学合理。
简单说就是治疗费用的后续安排,等政策。


但大家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句话的含义有多层。
此起彼伏发烧咳嗽胸闷嗓子疼中,我们也要多想想,怎么当好这第一责任人。
虽然重症、死亡的比例放在整个社会中,不高,但是别忘了基数大啊。
小概率事件,一旦落在家庭、我们个人身上,那就是一座山。
希望大家都能做好准备,让黄冈孕妇的悲剧不再重演。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