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6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京 实习生 邓虎)从确诊患白血病、休学再到复学参加高考,长沙市长郡中学1913班学子肖子涵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高考刚刚放榜,这个看上去仍然有些羸弱的女孩,考出了物理类627分的好成绩。“这张高考成绩单见证生命奇迹!”熟悉她的师生,无不为这个坚强而美好的故事点赞。
2018年8月,向来健康的肖子涵突然反复发烧,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立刻被诊断出患上急性白血病。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基因检测结果并不好,让这个成绩十分优异、本打算在学业上大展拳脚的花季少女,一下子跌倒了谷底。“我以为自己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阶段,挺难过的。”回忆起当时的那一幕,子涵的眼圈泛红。她祈祷过所有的结果都是“虚惊一场”,但最终还是没能幸免,“那就索性期待有惊无险吧!”从小到大,子涵都是个内向而不善于主动表达的人,习惯把所有坏情绪收拾起来,默默用自己的方式去排解。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她到北京开始了长达近一年半的治疗。“数次骨髓穿刺、化疗,眼见着自己一头浓密的秀发全部掉光,她都没有抱怨过。”在妈妈肖文玲眼里,子涵一直是个有些叛逆且长不大的小孩,但经过这样的磨难,她似乎一下就长大了。
2019年1月,经过配型、体检等系列检查,子涵接受了妈妈的骨髓移植。“妈妈的造血干细胞血浆输入我的身体之后,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自己的,更是爸爸和妈妈的。”在病床上,子涵拿起画笔,画了一张画像。画中的妈妈目光清澈,面若桃花,这也是子涵最期待自己能帮妈妈找回的幸福模样。终于,子涵的身体慢慢康复,各项指标也趋于正常。于是,在妈妈的鼓励下,她重回了阔别两年的校园。“当时就觉得她应该和同龄人在一起,而不是因为担心身体再出状况而困在家里。”
虽然对曾经成绩名列前茅的“学霸”来说,课堂是她最向往的地方。但是,这一次的重返,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来我的高考是分文理科的,但是现在实行的是新高考,要选科,而且课本知识也有调整。”当时尚处于身体恢复期的她,不断往返于学校和医院,请假的次数也特别多,每次去医院她都会带上课本或者习题,不愿落下功课。第一次月考,子涵的成绩考到班级20多名,虽然肖文玲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但子涵却觉得备受打击。“我觉得身体不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学习成绩不至于也落人之后吧。”子涵有些沮丧,但她仍然不愿放弃,于是加倍努力,终于在第二次月考拿到了班级第一的排名。“其实未必就是知识掌握了多少,应该就是心态变得更平稳了。”从这之后,子涵更加积极乐观,也不再会因为病态而略有自卑。
渐渐地,子涵的故事也在班级里传开了。“她就像班上的主心骨,她如果没有倒下,谁也不可以倒下。”班主任彭海洋对子涵的坚强赞赏有加,他甚至鼓励子涵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让这个身边的榜样为全班同学加油鼓劲。“有时候同学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会拉上我去校园里散步,好像我也不需要说什么,她就释然了。”回忆起自己的高三生活,子涵觉得最骄傲的地方在于,几乎没有因为身体不适而请假,每天都按自己制定的目标在努力冲刺。问起她的学习秘诀,她想了好一会儿,给出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回答。凡是今天定下的学习任务,一定要想方设法完成,决不能拖沓到明天。
“其实我很担心她的身体扛不过,每天都在劝她少学点,多休息,但她还是按自己的节奏来。”肖文玲说,最后一个学期,子涵每天6点多出门去学校,晚上11点多回家,有时候甚至回家再学习到凌晨。“我就是不再想把自己当个病人,只想做个和别人无差别的高考生。”对于这次627分的好成绩,子涵显得很淡定。“因为不断反复的疫情和网课模式,别人都用‘最难高考生’来形容我们,但其实又有多难呢?”经历人生的起伏,子涵用更加“佛系”来形容自己:“不会再过分关注每件事情背后的结果。相信所有事情都会变好,如果还没变好只是因为还没到最后。”阳光下,她捋了捋自己曾经掉光了又长出来,但仍有些稀疏的头发,希望终有一天,头发也会像内心一样,丰盈起来。
(一审:黄京 二审:薛琳 三审: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