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家俊辉 广州报道
强监管之下,支付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浪淘沙”。
6月26日,央行在其官网公布第四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牌照续展结果显示,79家参与续展的支付机构中,包括苏宁易付宝、滴滴支付、唯品会支付等52家机构顺利续展,8家机构被中止续展,19家机构支付牌照被注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此次支付牌照续展结果公示之前,支付行业已有51张支付牌照被注销,其中今年上半年就有四张支付牌照被注销。
对于支付牌照能否成功续展,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支付牌照续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合规能力及水平,此前合规工作不到位、多次收到过罚单的机构,更容易面临续展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央行不断完善支付行业的监管工作并加大对‘累犯型’机构的惩治力度,当‘累犯型’机构积累到一个临界点,很可能会不予续展。”
当然,也有部分支付机构因违规操作造成重大风险后,其支付牌照被央行直接强制注销。比如,2014年8月,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发生挪用客户备付金事件,涉及资金5420.38万元;2014年9月,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加油金”业务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造成资金风险敞口达6亿元;2014年12月,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发生挪用客户备付金事件,造成资金风险敞口达7.8亿元,涉及持卡人5.14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主动注销其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明显增多,而这部分机构大多持有的是预付卡牌照。业内人士分析称,相比于互联网支付牌照和银行卡收单牌照,持有预付卡牌照开展业务的局限性比较大,放弃预付卡业务或将成为趋势。
预付卡牌照成“鸡肋”?
记者注意到,此次未能通过续展的19家支付机构中,上海亿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商业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乐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瑞得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商银信支付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银博盛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银信联(北京)支付有限公司、北京广聚福支付有限公司、国旅(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支付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10家机构因未提交《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续展申请而不再续展。
上海新华传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山东城联一卡通支付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商连商用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陕西邮政西邮寄电子支付有限责任公司、厦门象屿支付有限公司、昆明卡互卡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舟山市明生商盟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浙江银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在《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内已主动退出。
另有汇通宝支付有限公司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央行决定不再续展其《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
“这次未提交续展申请和主动退出的机构大都持有预付卡类型牌照。”博通咨询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从行业角度来看,主要原因在于移动支付兴起带动整体商业逻辑的变化,同时备付金相关管理规定,税收政策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原有模式的预付卡持牌机构的业绩,因此可以看到预付卡机构出现了很多优胜劣汰的案例。
对此,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也曾指出,预付卡行业的发展环境已出现变化,优胜劣汰的节奏在加快。一方面,移动支付的优势令预付卡消费的体验优势不复存在,市场出现萎缩;另一方面,预付卡经常被用于洗钱、套现、偷逃税款等违法违规行为,面临严格的监管环境。
苏筱芮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机构选择注销预付卡牌照。在她看来,大部分预付卡经营机构只拥有区域经营资质,展业范围受限,加上诸多行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原本主打线下的预付卡业务也站在转型路口,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机构只能选择主动退出。
不过,这并未影响支付行业整体稳中向好的趋势。王蓬博表示,整体上看,退出市场的主力仍然是预付卡机构,支付市场运行仍然十分平稳,并未出现传闻线下收单机构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一直以来,央行坚持强化监管与规范发展并重,持续优化支付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央行将继续推动支付市场健康发展。”
强监管促支付回归本源
近两年,支付行业在经历前期的野蛮生长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监管。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屡屡表态,未来将继续强化支付领域监管。
去年10月份,央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金融科技发展创新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还有效助力了普惠金融。但同时也给中国监管当局带来了新挑战,其中就包括平台公司在开展支付业务时存在违规行为,通过垄断地位开展不正当竞争。
易纲进一步表示,过去中国平台公司下设的支付机构可分别与上百家商业银行连接并开立账户,带来结算最终性问题,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平台公司还在支付链路中嵌套‘花呗’‘借呗’等信贷业务,误导消费者。”
而平台公司的“嵌套”违规行为并不仅限于信贷产品。去年9月,易纲在中德“金融科技与全球支付领域全景—探索新疆域”视频会议开幕致辞中就明确指出,“支付机构渗透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保险、小额信贷、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提高了金融风险跨产品、跨市场传染的可能性。”
某中型支付机构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有些互联网企业利用旗下的支付机构将支付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交叉嵌套,形成业务闭环。“这对企业而言就是商业模式的壁垒,以嵌套信贷为例,当放贷人、支付工具、贷款平台均都来自同一家公司,放贷利息、贷款服务费手续费和支付费用就会都落在他的‘口袋’,不仅排斥竞争对手,侵害用户权益,而且业务过程很难被监管,容易引发跨市场的风险蔓延。”
对于上述违规行为,易纲在讲话中指出,2020年底以来,金融监管机构要求断开支付工具与其平台上的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使支付业务回归本源。同时,他还强调,未来将继续强化支付领域监管。
王蓬博此前向记者表示,其实监管层早已指明了支付领域的监管方向,“主要还是希望能够进一步打破垄断封闭的生态环境,对整个支付行业进行穿透式监管,预防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
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会议指出,要依法依规将平台企业支付和其他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健全支付领域规则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在王蓬博看来,在强监管背景下,支付行业依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未来的行业格局会十分平稳。“监管措施的不断细化,提高了支付行业的准入门槛,这意味着这个行业未来会更加重资产、重标准、重监管,这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也将有力支撑支付行业的创新”。
从支付机构的角度而言,王蓬博建议,要将合规发展视为其生命线。在此基础上,加强在企业数字化服务方面的探索,追求多元化经营。
(统筹:马春园)
(作者:家俊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