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远程医疗平台两周年:编织“一带一路”建设健康保障“网”

热点资讯2022-06-29 10:50:24未知

央企远程医疗平台两周年:编织“一带一路”建设健康保障“网”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经济参考报》6月29日刊发记者王小波、梁倩采写的文章《央企远程医疗平台两周年:编织“一带一路”建设健康保障“网”》。文章称,6月29日,旨在解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方员工医疗健康保障难题的中央企业远程医疗平台,迎来了两周岁的“生日”。在这两年里,平台从无到有,再到全面覆盖央企境外近8000个项目和30万中方员工,从线上问诊到线下就医的“最后一公里”,平台坚持以“让国家放心、让企业省心、让员工和家属安心”的使命,积极调动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满足境外中方员工的医疗需求,全力做好“护航央企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这件事。

起点高、走得实、影响大、挑战多、信心足——回顾平台两年来的发展,可以用这几组关键词来评价。


图为中央企业远程医疗平台项目医务室诊室样板间(资料照片)

编织实实在在健康保障“网”

用招商局集团总经理助理、招商健康董事长李亚东的话来说,“平台虽然成立仅两年,但发展成效超出预期,编织了一张实实在在保障央企境外员工健康的‘网’”。

据了解,在我国快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设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如何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央企建设者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一直是相关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2019年,相关部门开始就中央企业远程医疗平台建设问题,进行实质性调研。而随后新冠疫情的发生,则直接催生了这一平台。

2020年6月29日,由招商局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电建六大央企及红云融通共同出资,深圳万海思数字医疗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成为中央企业远程医疗平台的运营实体,由招商局集团主导日常经营。

两年来,平台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以“康桥互联”APP为入口,建立监测、预警、防控、救治“四位一体”功能的中央企业境外医疗保障体系,连接着94家央企、近8000个境外项目和约30万名境外员工。

医疗资源方面,平台深化分级诊疗服务机制,为央企境外项目和员工在疫情防控和医疗健康保障上提供动态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整合包括中日友好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安定医院等在内的20余家国内一流医疗机构,形成由呼吸科、中医科、骨科、皮肤科、感染科、急诊科、临床心理科、精神科等在内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400多人组成的团队,形成了完整的三级诊疗服务体系和诊前、诊中、诊后闭环管理。

据万海思负责人介绍,基础层诊疗依托平台远程医疗服务中心,负责对接全科问诊需求、健康管理等;中间层诊疗由优质央企医院及部分地方三甲医院构成,主要负责专科疾病问诊和科普讲座;顶层诊疗则由部分头部医疗机构组成,主要承担重症、急症、复杂病症、罕见病症的专家会诊,以及专业医学培训、转诊救治等。

截至2022年5月31日,平台已为央企境外项目和员工提供了约3万次远程问诊咨询服务、近10万次数据管理服务和20多万人次的培训科普服务,覆盖83家中央企业在141个国家的境外项目。

全方位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平台的成立让中央企业境外疫情防控有了抓手,两年来在境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上所做的贡献,得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国务院国资委的高度认可,得到了央企广大海外员工和家属的高度肯定。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与国内渐稳的疫情趋势不同的是,境外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部分医疗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央企员工分布较为密集,疫情防控压力更大。

针对这一特点,平台构建“央企集团境外医疗保障指挥中心+境外机构(项目)管理门户+员工手机客户端”的保障体系,实现了所有员工、机构(项目)与集团及平台的上下贯通和内外联通。员工可随时通过康桥互联参与平台的线上讲座、培训和问诊咨询等活动,集团可实时掌握员工新冠疫情动态和机构(项目)防疫物资储备情况。截至目前,平台已为中央企业搭建88个国内指挥中心。

据了解,由于境内外有时差影响,平台多次在凌晨时间接到紧急救治需求。目前,平台均能第一时间协调相关救治专家开展即时问诊,做到“有求必应,即时响应”。

为了更好地应对聚集性疫情,平台还制定了疫情处置标准流程,如在重症救治方面,建立了重症监测机制,打通了“境外当地救治医院—平台—国内头部医院”之间的24小时重症监测环节。在轻症监测方面,建立了规范服务机制,以定期进行“云查房”的形式,对轻症治疗工作给予远程指导和评估。

在企业和平台有力有序的疫情防控措施之下,2021年境外中方员工新冠肺炎感染率较低。确诊患者中,轻症占比远好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当地疫情水平。而在2022年上半年香港抗击疫情中,招商局集团通过央企远程医疗平台,积极借助中医药助力香港同胞抗疫,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除新冠疫情外,央企境外员工常见疾病类型多样化且复杂度不高,通过远程方式也能得到解决。平台两年来的既往服务案例中,85%以上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95%以上的员工表示满意。

如央企某境外项目的管理者说,“疫情防控常态化,项目公司长期封闭管理,员工身心健康都不同程度存在各种问题,自从平台开放各类健康讲座和在线视频诊疗,给员工带来快捷的医疗服务,非常感谢!”又如,某央企沙特阿拉伯项目的员工表示,问诊后,对自己的病情没以前那么紧张了,按照专家指导,做针对性锻炼有效果,“真的感谢平台和专家医生们”。

此外,为解决境外中方员工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2022年,平台着力拓展境外线下就医和购药渠道,进一步夯实“整体服务供应商”的定位。截至目前,平台已与154家境外医务室、34支援外医疗队、7家境外中资医疗机构以及55个境外转诊急救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基本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线上与线下资源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班经常“熔断”,部分员工长期滞留境外无法归国,队伍稳定状况令人担忧。为此,数家央企通过平台为其境外员工在国内的家属提供远程咨询、健康管理和线下便捷就医服务,必要时员工还可实现线上“亲情陪诊”。这一举措,解决了境外员工的“后顾之忧”,有效稳定了“军心”。

这一模式还在不断“复制”成长之中。作为最新的案例,中央企业远程医疗平台日前已与深圳海顺海事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后者2000名海员及海员家属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服务。

挑战多但信心足

央企远程医疗平台是没人走过的创新型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参考借鉴,前路挑战多多。

“比如,平台归根到底是个企业,必须要以创新的眼光寻找适合的商业模式,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创造更多价值,从而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这条路究竟怎么走,还需要长期艰苦的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走传统的互联网医疗老路,是没有前途的。”李亚东说。

万海思负责人表示,央企远程医疗平台根植于、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事业,拥有强大的央企资源和足够市场化、技术成熟的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经过两年的发展,平台在人才、产品、技术等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平台将来发展的优势和信心来源。

“下一步,平台首先要不忘初心,大力推进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在此前提下,进一步夯实为央企境外员工、为广大华人服务的基础,进一步高效整合需求侧与供给侧资源,将服务和产品应用到更多场景,不仅服务央企海外的陆上员工,还要放眼广大的远洋海员群体、华人华侨群体等。目前,平台已和大型民营企业开始接触,初步进展令人满意。此外,在国内医疗资源短缺的广大偏远地区,央企远程医疗平台也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将来,央企远程医疗平台坚持为更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中文环境下优质、及时的员工健康安全保障体系服务,从而为推进中国新时代的对外开放,做出更大贡献。(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