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的一席话,让她办起一个走进40座校园的体育俱乐部

热点资讯2022-06-29 15:50:18未知

郎平的一席话,让她办起一个走进40座校园的体育俱乐部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王镜宇、朱翃)只用了6年时间,前女排国手诸韵颖就办起了一所周培训人次5000以上、与大约40所中小学开展合作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切的起点,源于2015年底的一次聚会。


1978年出生的诸韵颖年少成名,司职二传的她17岁就入选了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并随队征战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2002年,在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诸韵颖早早退役,而后到复旦大学深造。

2015年10月,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球员和郎平在香港相聚。昔日恩师的一席话,让诸韵颖再续排球情缘。


“那次聚会郎导坐在我旁边,她很关心我,知道我的状况。她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以你的能力和对排球的深爱,可以为这个社会贡献更大价值’。当时我的生活状态比较安逸,处于相对迷茫的阶段。郎导一语点醒梦中人,为我点亮了生命中的一盏明灯。”诸韵颖说。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有很强的执行力,这是诸韵颖的个性。用了3个月的时间,她完成了工商注册和民办非企业的资质审核手续,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2016年3月正式成立,核心项目就是排球。


创业之初,诸韵颖就把目光投向了校园。她说,当时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的不多,因为学校选择俱乐部时要求非常高,而且体育课程入校园基本都是以公益为先导的。但是,诸韵颖认为,一个运动项目要想做强、做大,最重要的着力点必须是在学校,因为“场馆、孩子和宝贵的时间都集中在校园”。

在诸韵颖看来,长期以来中国女排的影响力巨大,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而青少年排球运动与文化的普及比较滞后,市场化更是难上加难。这跟排球运动难度系数相对较高、有一定的入门门槛、对场地和教练员综合素质要求高都有关。尽管如此,诸韵颖相信,排球非常有潜力成为中国女子第一团体运动,因为在文化底蕴、素养构建、运动安全及审美标准等方面排球有其自身优势。


知易行难。诸韵颖与学校的合作在第一年就遇到了挑战,她笑言一上来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最初,诸韵颖把一个学期的课程目标定为让大多数的孩子能连续垫球30次。从她自身专业运动的经验看,这个目标难度不大。然而,一个学期16次课程下来,她和同事们发现90%的孩子都很难做到。少数运动基础好的孩子能连续垫到200个以上,可也有不少孩子只能完成5、6个连续对空垫球。

“我这才意识到,竞技体育中有天赋运动员的训练和教授普通孩子的大集体课程完全不一样。虽然我们是专业运动员,但是校园课程实操经验少的弱点暴露出来了。”她说。


诸韵颖至今还记得创业之初踩的那些“雷”。有的学校6个班,每班46名孩子,总共276名孩子一起集中在大操场上课,光维持秩序、整理队伍就要花很多时间,排球有效课程时间非常短暂;有的学校计划练习对墙垫球,却找不到一堵适合的墙面;有的合作学校在距离上海市中心较远的青浦区,甚至还有在苏州的,教练员每次往返路途就得3个小时以上……幸运的是,经过一两年的不懈沟通和磨合,通过教案的不断优化整改,通过教练组团结一心的态度与信念,俱乐部的教学实操能力快速提升,课程不断受到学校的表扬和认可。


早期合作的十几所学校是诸韵颖带着自己对体育教育的理念一家一家主动上门去谈的,她至今仍很感激第一所向俱乐部敞开大门的学校——上海徐汇逸夫小学。随着俱乐部影响力的提升,这几年不断有学校主动抛出橄榄枝,欢迎俱乐部把青少年体育文化与课程带入校园。

“现在如果合作的话,我们希望校方真正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为了‘补缺口’。校长是领头人,体教组是推动者,他们对于体育的理解与认可非常重要。”诸韵颖说。


如今,上海韵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上海市四星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合作的公办、民办和国际中小学总数约40所,专职教练员26位,周培训人次超过5000,运营的项目在排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羽毛球和橄榄球。

“几年下来,我能感觉到学校对体育的需求很大,不光是排球。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体育,体育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高水平、高素养的教练员非常稀缺,而专业的体校并不是家长们的首选,家长希望孩子能兼顾学业,因此校园体育的综合发展和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有非常大的空间。”诸韵颖说,“我们这样的俱乐部是体育局和教育局之间的桥梁,也是竞技体育和普适性体育之间的桥梁。我们可以用良好的职业素养,配合体育和教育部门做大做好运动项目的普及、推广,增加青少年体育运动人口,夯实青少年运动金字塔的塔基,进而孵化、选拔、培养奥运人才。”


6年下来,让诸韵颖最欣慰的是在家乡上海夯实了青少年排球运动基础。但她也感慨说,跟一些排球普及做得好的地方相比,中国优秀的排球俱乐部还是太少。诸韵颖曾经带队去美国参加青少年比赛,赛事在两百多片场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涵盖从7、8岁到18岁的青少年。据她了解,美国青少年排球俱乐部有7000多家,青少年基础扎实,优秀球员的选材面很宽。

“在国内,我听说过的排球俱乐部只有十几二十家,什么时候我们有1000家排球俱乐部,那这个项目就真的发展得不错了。”诸韵颖说。


诸韵颖认为,从长远看,中国女排需要更深厚的人才储备,未来顶尖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双轮驱动,一方面来自职业运动学院、体校等传统体系,另一方面将来自社会培训机构和学校的体教融合。诸韵颖的俱乐部排球课程也是一层层递进,参与普适类训练的孩子最多,越往上越少,这就是运动金字塔的模型。

“需要有更多俱乐部和有情怀的优秀体育人一起投入到这项深远而有意义的工作中。俱乐部是桥梁、是载体,可以左右互通、承上启下。普适类的是以趣味与兴趣为先导,孩子们喜欢、热爱才能感受运动赋予他们的价值与意义,从而逐步突破、进阶到更高水平,然后我们再从中发现精英人才,组成校队、俱乐部队……”


当运动员的时候,诸韵颖去过世界各地,看到了人们普遍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视,也意识到体育是世间特别美好的教育。现在,回到校园里,她很享受被孩子们围绕和尊重的感觉。

“孩子们围着你,你会觉得这是人生的一种价值,那种渗透力、感染力特别强,应该让体育成为生命、血液和灵魂的一部分。”


诸韵颖小时候是看了《排球女将》之后走上排球之路的,她也希望在排球人口基数扩大之后会有更多有天分的孩子萌发排球梦想。

“体育是国际语言,也是交流的手段,能为人生搭建特别好的平台。其实,真正的英雄就是从普通孩子里走出来的,普通才能成就伟大。我小时候看到小鹿纯子,她有非常坚定执着的目标。我常常跟孩子们说,只要热爱,只要敢于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编辑:丁文娴 牛梦彤 郑直

本文标签: 郎平  排球  奥运  诸韵颖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