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Monolith砺思资本近日完成了旗下美元VC一期基金的首关。至此,这家由原红杉中国合伙人曹曦和前博裕资本二级市场合伙人Tim Wang成立的基金,总规模已近8亿美金。
2021年,在Monolith成立之时,曾宣布的“重点关注二级市场投资及部分一级市场成长期项目”的对冲基金规模超5亿美金。也就是说,其VC板块约莫为3亿美金。
对于一家初创VC来说,这一规模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在众多美元出资人显示犹疑的当下。据Monolith透露,他们自去年11月开启募集,不到3个月即完成首轮关账。且相较此前,本轮出资人里加大了机构LP的比例,主要为美国大学捐赠基金,国内外母基金、慈善基金会,及国内外家族办公室等,此前出资的多位企业家也参与了本期VC基金。
在投资主题上,Monolith砺思资本提供的说法虽较为概括、但雄心十足:“将以研究驱动的主题式投资思路,关注下一代消费互联网、前沿技术、面向全球市场的to B及to C服务”。
与2015年前后的VC 2.0浪潮相比,过去一两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中国投资行业,都略显冷清。凭借投资快手、斗鱼、腾讯音乐、超级猩猩、恩和生物、剂泰制药、沐曦科技和后摩智能等项目,曹曦无疑是TMT时代的得胜者之一。
但崭新的创投周期正在开启。就连曹曦自己也承认,这几年的中国VC,“已从一个大江湖,演变成无数个小江湖”。这让这位曾在红杉中国8年、并于2018年参与创建种子基金的“最年轻合伙人”颇为感慨。
对曹曦和砺思资本来说,启动VC,只是一个开始。
新周期下如何做VC?
任何一支基金都有属于它的Vintage year。
当下的投资正从TMT时代的模式创新,向硬核的底层创新迁移。这让单纯“钱”的重要性减弱,天平开始偏向更早期、更技术,以及产业资源。这是所有基金、尤其是此前拥有过成功经验的基金都在面对的挑战。
这支生于2023的VC新基金也在加入这场角逐。
首先可以看到的,它更明显地往早期加注。红杉过去一直对外表达的一个观察是:在每一轮经济和技术周期逐渐见底,新一轮即将开始的时候,都充满了早期投资机会。曾在红杉中国工作多年的曹曦显然深受影响。
据36氪了解,砺思资本专注种子轮至A轮投资,单笔金额200-2000万美元。但与此同时,也不局限射程,B轮及发展阶段项目也在他们的关注范围内。
这种早期甚至延伸至课堂和实验室。据了解,Monolith砺思资本的VC基金,新年伊始就已投资了三个此前的储备项目,创始人均来自国内外著名科技公司及大学实验室,项目的共同投资方包括了若干国内外头部基金等。
时代风向的转换也在倒逼诸多投资机构进行组织革新。在砺思资本的团队组建中,他们放弃了以商科、财务背景为主的人才画像,而直接把目光投向顶级院校的科研实验室和产业深处。他们已经打造了“一支跨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多学科交叉的投资团队”。
在投资团队之外,他们还特意组建了一个名为Monolith Research Fellow的研究协同团队。这个由高校教授、产业高管、创业者组成的外部专家顾问团,可以提供深度研究、市场洞察和创业者sourcing,目前已运营半年。
最小化噪音、最大化认知
从曹曦既往的诸多人生选择中,无论是早年因为考虑沉没成本放弃直博,还是因为考虑机会成本,从腾讯的产品经理转去做投资,都可以看出他明显的分散风险偏好。
对于VC的理解,也能看到这种痕迹。砺思资本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集合了一、二级两种视角的机构。当然,这也是前几年,曾经泾渭分明的一、二级市场边界模糊融合后的产物。
VC新基金首关的宣布,也意味着曹曦和另一位创始合伙人Tim Wang有了更清晰的组织内的定位和分工。
Tim Wang的履历与曹曦非常不同。他曾在博裕资本担任二级市场业务合伙人,参与创立了博裕资本二级市场部门,对科技、消费领域的二级市场投资有着丰富经验。而更早以前,他曾在高盛香港担任股票分析师。
“一二级的认知协同互补,可以最小化噪音、最大化认知。”在Tim Wang看来。
“最小化噪音”是指,通过跟踪全球最佳上市公司,拓展了团队的视野和深度,能更好地识别更优质的早期公司;而“最大化认知”是指,对于VC团队瞄准的新兴投资主题,通过对其上游供应链等上市公司的研究,能全链条地跟踪此类投资主题,从而寻找到最佳的公司及最佳投资时机。
目前,砺思资本旗下的对冲基金目前已运营一年,且覆盖了几十家全球一流上市公司的深度研究。投资决策时,研究和讨论过程会向所有参与IC讨论的成员开放,这个过程中,二级投研视角可以为VC投资提供不同视角的信息和认知输入。
值得一提的是,新基金首关的同时,这家过去只有一个引述自斯坦利·库布里克科幻电影巨作《2001太空漫游》的英文名的机构,也开始有了它的中文名字:砺思资本。思而知,砺以行,且思且砺,知行合一。某种意义上,它也像是这只美元基金本土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