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调解俄乌战争?!编造这样的信息危害极大

热点资讯2022-07-02 17:37:11佚名

上市公司调解俄乌战争?!编造这样的信息危害极大

红周刊 特约 | 胡东辉

一则豫能控股将出面调解俄乌战争的公告被做成卡片在微信群里传来传去,说是为了解决全球能源危机,豫能控股将出面调解俄乌战争。一看就是假的,因为没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告编号,听上去也不靠谱。为了确证,笔者特地去查了当天豫能控股发布的公告,果然没有这则公告。不知是谁瞎编的,发帖者倒是敢把自己的账号贴在上面。后来发现,当天还有多家上市公司“躺枪”,也都“发出”了将出面调解俄乌战争的“公告”,帖子来源都是语焉不详的“股吧”。看来这是批量造谣,问题是,怎么没人管?


别出心裁追求刺激

造这种谣是很容易被识破的,而造谣造到上市公司身上,更容易被识破,因为只要去看一看上市公司发布过的公告,很容易发现是子虚乌有。谁胆子这么肥,竟敢造这种谣?造谣者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开个玩笑?这种玩笑也是能随便开的?有这么多的上市公司,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豫能控股等几家公司?这显然不是随机挑选的,而是有意为之,目的在于刺激股价。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利好消息,能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吸引一众眼球。结果第二天豫能控股盘中一度涨幅超过6%,收盘涨近3%。造谣者似乎得逞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拿外交大事来开玩笑,过去也有过。当年,鲜言实控的ST慧球在一次股东大会前,曾经抛出1001项议案,为了凑满1001项议案,挖空心思,竟然把我国的钓鱼岛主权也列入股东大会的议案,真是令人目瞪口呆。上市公司敢这么干,空前绝后。这一次跟上市公司无关,但却打着上市公司的旗号招摇撞骗,这说明造谣者为了自己牟利,已经毫无底线,肆无忌惮。为了搏眼球,他们别出心裁,追求新奇,怎么刺激怎么来。至于别人信不信,别人会怎么看,他们根本不在乎,只要能达到短期目的就行。

漏网之鱼畅行无阻

令人奇怪的是,这种明显是造谣的帖子竟然能畅行无阻,甚至还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专门发了这个帖子,阅读量超3000。笔者在行文时,这个帖子还在。为什么这种明显造谣的帖子能这么“长寿”呢?看起来这种新的造谣方式成了漏网之鱼,或许这种帖子不触及敏感词,不专注股市的人对这种帖子无感,只有专注股市的人,才知道造谣者想干什么。换言之,网管可能没看出来这帖子有什么问题,但证券监管部门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只是反应没这么快。其实,造谣者已经构成了散播虚假信息操纵股价的违法行为,是应当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造这种谣言的风险其实是很大的,因为太容易被识破,而且几乎找不到任何理由来进行辩解。这不像鼓吹上市公司有什么业务跟市场热点有关,很难证伪,即便是上市公司发布了澄清公告,投资者仍然会固执地认为无风不起浪,此地无银三百两,所以造那种谣被识破难,风险低,更容易达到目的。那为什么这种拙劣的谣言仍然会被毫无顾忌地编造出来呢?只能说是造谣者急了,看到近期不少股票短期内大涨,也急不可耐,想赶快制造出具有轰动效应的热点事件,或者尽量往热点事件上靠,只要能增加股票的曝光量,怎么着都行。

假冒公告危害更大

俗话说,偷鸡不着蚀把米。造谣者如此铤而走险,换来的是豫能控股收涨2.94%。还有一只藏格矿业,收涨3.62%。这有什么意义?另一只京山轻机却是跌停板,已是连续第二个跌停板。还有一只粤桂股份,收跌0.44%。这说明该跌的还是跌,扭转不了乾坤。但是造谣者接下来可能会面临追责,跟或有收益相比,显然是得不偿失的。这件事跟一般的散播虚假信息相比,主观恶性更大,因为是直接假冒上市公司的公告,而不是通过分析推测上市公司有什么利好,欺骗性更大,只是造谣造得太离谱,反而不可信了。

这件事也提醒监管部门,现在出现了这种更为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直接假冒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告,这在过去还没有先例。过去被散播出来的虚假信息都是通过所谓的研究分析渠道,是通过分析蛛丝马迹“发现”的,或者是有所谓的内幕消息,通过上门调研得到的,但没人敢直接假冒上市公司的公告。如果此风不刹住,会误导很多偏听偏信的投资者。假冒上市公司的公告,投资者未必有耐心去仔细核对公告原文,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同时也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信誉,危害性更大。

(本文已刊发于7月2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