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强,中信建投基金总经理,1994年6月至2005年12月,任华夏证券东北管理总部总经理助理;2005年12月至2020年5月历任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望京中环南路营业部经理、沈阳分公司总经理、北京东直门营业部经理、北京安立路营业部经理。
“最不像总经理的总经理。”
在一众公募基金总经理中,中信建投基金总经理金强的个性,可以称得上不拘一格。
他有刚硬的一面,上任后大刀阔斧改革,当众立下千亿目标;也有柔情的时刻,为了帮一线员工化解销售难题,亲自率领队伍直奔地方营业网点。在市场打拼二十年的金强,把东北人敢闯、敢干的豪壮刻在骨子里,带领中信建投基金杀出“绝地”,奋力探索中小基金突围之路。
“从0到1”阔步前进
记者近日走进中信建投基金总经理金强的会客室,简约随性的气息扑面而来。算不上宽敞的房间里,摆满了绿植,谈吐之间,金强“接地气”的性格一览无余。工作人员介绍,这里虽是总经理的会客室,但经常有员工在此谈业务,金强时不时需要为他们腾出位置。
金强于2020年6月履新中信建投基金总经理。这位知名营业部出身、在资管行业摸爬滚打超过20年的“实力派”,拥有丰富的一线实践和管理经验。过往履历显示,金强在1994年至2005年任华夏证券东北管理总部总经理助理,在2005年至2020年期间,历任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望京中环南路营业部经理、沈阳分公司总经理、北京东直门营业部经理、北京安立路营业部经理以及中信建投证券经管委委员。而北京东直门营业部前身就是著名的“华夏东四营业部”,在业内颇有影响力,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长期在一线打拼,金强身上带着深深的市场化烙印。他回忆,上任之初,中信建投基金渠道拓展举步维艰,一些地方分行不愿意销售公司产品。他直接率领一队人马“杀到”当地,与一线销售人员据理力争。总经理亲自出马,办好每一件小事,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中信建投基金逐渐打开销售僵局。
面对困难,咬定青山不放松。上任之初,金强面对的是一片“荒芜”,彼时,中信建投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仅200亿元左右,专户规模却十分庞大。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金强不得不对通道业务进行压缩,一番雷厉风行的改革后,专户规模压缩至100亿元左右。重整行装再出发,几乎从零开始,这位券商行业的老兵感到举步维艰。
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在认真思考,背靠股东中信建投证券,为何基金公司却无法做大做强?基金行业的运行逻辑究竟和券商行业有什么不同?金强意识到,在大资管行业内,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打法,必须真正用基金行业的方法来管理基金。他对人员、运营、战略深度复盘发现,当时不只投资研究力量薄弱,公司内部管理也存在风险隐患,尤其是团队中缺乏真正有公募基金相关经验的人员,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投研人员的待遇不及行业平均水平,无法做到市场化运行。
金强深知,基金经理作为最优秀的群体之一,管理层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投资风格和特质,切勿让外行干涉投资,力争为基金经理提供专业、强大的平台支持。因此,金强坚持为投研人员打造良性的环境和畅通的晋升渠道,提高待遇,包括依据市场机制为投研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落户指标等。
面对目标,不破楼兰终不还。“在2022年初,我立下‘军令状’,要在年底完成1000亿元的‘小目标’,当时公司很多员工都不相信能达成目标,因为实在是太难了,公募行业马太效应很强,中小基金公司要在短时间内规模突飞猛进,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金强表示。
金强认为,作为一家中小基金公司,应秉持饼状发展思维而非柱状发展思维,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即追求市场占有份额的比例上升而非规模的绝对增长。他回忆,此前,公司采取的是被动等待策略,对产品发行比较“佛系”,一度错过了2020年行情,如今,中信建投基金积极布局行业主题产品,发行效率大幅提升。即使在近两年低迷的行情下,逆市发行也得到了不错反响,截至2022年末,中信建投基金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共24只,与2020年二季度末相比,实现了数量翻倍。
投资、研究、市场“三驾马车”驱动
背靠母公司,总经理金强又拥有丰富的资管行业市场拓展经验,中信建投基金得以充分整合市场资源,尤其是在渠道拓展方面,以银行渠道为例,2021年至2022年间,中信建投基金共签约了近160家银行,获得了国有六大行、主流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大部分理财子的准入资格。如今,中信建投新发基金中,银行渠道销售的份额占比已提升至30%,较之前大幅上升。
券商渠道方面,依托母公司的资源优势,券商渠道销售规模也持续提升。此外,中信建投基金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在华东、华北和华南建立了三大营销中心,改变以往单个员工负责多个渠道的模式,将销售资源真正盘活。
三方渠道方面,中信建投基金十分注重基金持营,在天天基金、蚂蚁基金、理财通、京东等第三方销售渠道,以及部分银行渠道持续营销,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中信建投基金电商团队成立后,直播投入力度大幅加强。利用母公司给予的研究资源和公司投研资源,中信建投基金多次邀请知名券商分析师与基民深度交流,在早、晚两个时间段轮流直播,积累了不少粉丝。由于服务和陪伴具有温度,加之产品业绩受到认可,中信建投基金逐渐获得投资者的信任,与不少渠道建立紧密联系。
在公募基金行业,人才即核心竞争力。为拓展投研力量,金强积极招兵买马,近两年来,中信建投基金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引进了一批优秀的投研人才,旗下基金经理达到16名,员工数量超过200人。
投研人员考核方面,中信建投基金建立了长效考核机制,要求基金经理三年期、五年期业绩在行业内排名前50%。此外,为了防止基金经理走进赌赛道、押注式投资的怪圈,公司定期对基金经理进行业绩归因,区分基金的阿尔法收益和贝塔收益,分析超额收益究竟来源于何处、有没有可持续性。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依赖专户到多元化发展,在投资、研究、市场“三驾马车”的共同驱动下,中信建投基金迈上发展新征程,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成为中小基金公司提质增效、高速发展的“黑马”。分类来看,截至2022年末,中信建投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从2020年二季度末的218亿元增长至564.68亿元,其中,非货基金是规模增长主力,从70.98亿元增长至423.2亿元,包括混合型基金108.7亿元、股票型基金15.65亿元、债券型基金297.11亿元。
打造中小基金公司突围样本
近年来,公募牌照“上新”速度明显加快,银行、券商、私募等各类机构争相入局。对于中小公司而言,寻找突围路径至关重要。
“中小基金生存压力确实很大,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机会,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如果精心挑选几个好赛道,再开拓一些特色业务,也能很好地发展。”金强认为,当前基金公司普遍面临发行内卷的困境,不少新基金经理发行产品成本极高,因此,金强向股东提出增资,对新基金经理发行的产品主要采取发起式模式,即由基金管理人股东、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经理等人员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基金的一定数额。一方面避免拼首发规模的“内卷”,另一方面也能够与基民利益深度绑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2022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描绘清晰的路线图。展望2023年,这是中信建投基金迈上千亿新台阶后的关键一年,金强认为,要将发展目标从量的增长转变为质与量的同步提升。
首先,要充分发挥中信建投基金股东资源优势,将公募REITs打造成公司“王牌”业务。2022年底,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获得证监会及上交所受理,这是全国首单央企新能源公募REITs,也是中信建投证券与中信建投基金的首单公募REITs项目。金强表示,2023年中信建投基金将在公募REITs业务上继续发力,尤其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REITs。
对此,他信心满满:“由于REITs的存续期非常长,在项目选择上应十分谨慎,目光尽可能放得长远。而我们凭借母公司投行团队在项目选择、风险控制方面的专业优势,在公募REITs业务上可以做到多点开花。”他判断,REITs投资空间极为广阔,随着REITs试点范围持续扩大,未来有可能拓展到市场化的长租房及商业不动产等领域,而一旦商业地产公募REITs落地,业务空间将达到万亿市场级别。
其次,权益产品方面,中信建投基金将持续完善产品线,甄选可能会出现爆发性行情的方向布局产品。此前两年,中信建投基金陆续布局了新能源、医药等高成长性赛道,未来,还将沿着军工、消费、TMT等长坡厚雪赛道继续寻找投资机遇。
固收业务方面,金强表示,将继续扩容以“固收+”和纯债基金为主的固收产品。随着公司固收基金经理队伍扩大,固收管理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专户业务同样是重要的增长极。金强表示,经过此前的整改,专户业务如今已见底回升,规模超过300亿元。凭借此前专户业务的深厚底蕴,以及投资团队积累的丰富经验,固收类专户产品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此外,中信建投基金还将顺应监管政策,积极布局符合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创新类产品,如基金投顾业务、养老目标FOF等。